重归福特,陈安宁能否在高管“黑洞”中保安宁?

最近,福特汽车对中国市场作出重新部署,宣布福特中国从亚太区独立出来、与北美市场并列成为福特公司的核心市场。与此同时,陈安宁重返福特执掌中国区业务。


近年来,福特中国区掌门更换频繁,每位新继任者都拥有相当的经验能力,被福特高层寄予厚望,却总是改变不了更迭频繁的现象。这次陈安宁临危受命,他以及福特中国的前景饱受关注。那么,这位福特故人,此次回归老东家怀抱之后,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重归福特,陈安宁能否在高管“黑洞”中保安宁?



全球“最大市场”现状不佳

根据福特汽车10月24日发布的财报,得益于改款版Expedition和林肯领航员等高利润车型对北美业绩的驱动,福特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同比上涨3%至376亿美元,但是净利润同比下跌37%至9.91亿美元,息税前利润下滑27%至17亿美元;上季度的利润率为4.4%,较去年同期下跌1.9个百分点;福特净利润合29美分每股,较此前华尔街预测的高1美分;年度调整后利润为每股1.3-1.5美元。此前由于欧洲和中国市场的问题,福特将目标从1.45美元-1.7美元下调至1.3-1.5美元。

今年7-9月份,福特在北美地区的息税前利润上涨7.5%至19.6亿美元,公司在该地区的利润率较去年持平。而在福特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市场份额和销量均出现下跌。在亚太地区,福特第三季度损失2.0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把中国包含在内,福特在该地区获得了1.7亿美元的收入,利润率为9%。

在中国,福特汽车这几年推进新产品的节奏偏慢,销量也随之出现直线下降。今年9月份,福特在华新车销量同比下跌43%。其中,长安福特汽车同比下跌55%;江铃汽车销售同比下跌15%;进口福特汽车销售环比下跌16%,仅高端品牌林肯9月销量环比增长了1%。前9个月,累计销量跌幅达到30%。

其实,从2016年开始,福特在华销量就开始出现下滑迹象。数据显示,2017年福特全年销售量为82.7万辆,同比下降14%。而今年9月,福特在华销量同比跌43%。作为全美第二大汽车生产商,今年1-9月,福特汽车在华销量同比下跌了30%。有业界人士认为,这固然有产品老化、新品导入周期较慢、部分热销车型质量纠纷、经销商亏损等因素,今年更存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意外”情况。连福特官方也表示,福特在华销量将在2019和2020年推出新SUV车型时,才会有所改善。

为什么选定陈安宁?

近年来,由于业绩持续下滑,福特中国的高层更换频繁,八年间,中国区掌门竟然更迭七次。先来看看陈安宁的前任们。在此次他担任中国区CEO之前,该职位先后经历了萧达伟、罗礼祥、罗冠宏等人,其中萧达伟先后两次上任,最后一任由亚太区总裁傅礼德兼顾中国区业务。上一任华人CEO罗冠宏也有点类似陈安宁那样,同样是受命于福特在华危机之时,同样有着中国本土背景,当时更被视为“扭转福特中国局面”的核心干将。然而,任职不到半年,罗冠宏就挂冠而去。

为了挽救福特在华的业务,福特再次作出大调整。10月24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其针对公司在亚太地区运营的一系列战略举措。福特汽车将福特中国全面升级成为独立业务单元,并直接向公司全球总部汇报。未来,中国市场将与北美市场并列成为公司的核心市场。升级后的福特中国将直接向全球总部汇报,正是该调整的核心。

自从2018年初,罗冠宏闪辞之后,兼任中国区总裁一职的傅礼德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接下来福特将寻找更适合中国本土的CEO人选。

然而,对于福特而言,时不我待。

要想找到一个出色的管理人员,带领福特中国走出泥潭,快速见效很关键。显然,丰富经验及对福特品牌的熟悉度,是一大主导因素,福特已经没有时间让新任CEO慢慢与企业磨合。



重归福特,陈安宁能否在高管“黑洞”中保安宁?



此前担任过奇瑞捷豹路虎高管的陈安宁,以其出色的领导企业变革、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合资合作业务、开发高竞争力产品的领导力,被福特视为理想人选。而且,他1993年就已经加入福特汽车,共效力超15年之久,并负责过新嘉年华全球项目,对福特也相当熟悉。福特需要的,正是一个拥有多年汽车行业丰富经验、行业洞察及深厚行业人脉的领军人物,并且熟悉福特,能够迅速找出症结所在,并找出解决方法,才能在短时间内加速福特在中国的业务表现。而这些条件,陈安宁都具备。于是,离开奇瑞一个月的陈安宁,就被老东家官宣上马,被委以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福特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重任。

对于陈安宁,福特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及全球市场总裁吉姆.法利这样认为,想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表现出最高水平,福特必须精简、灵活、敏捷且有弹性。陈安宁所具备的领导企业转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经验,和他深厚的行业人脉、将加速福特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发展,让福特成为一个机构更精简、决策效率更高效、更贴近消费者的公司。

不仅是换一个高管那么“简单”

对于此次的中国区地位提升,福特中国一名内部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福特认识到,将中国市场升级为独立的业务单元,直接向福特全球总部汇报,对于引领福特重塑辉煌至关重要。

11月1日正式上任的陈安宁,将对福特在大中华市场内所有的公司运营负责,包括福特及林肯的进口业务、长安福特、江铃福特、众泰福特合资公司以及在中国台湾地区的运营,他将向福特汽车执行副总裁兼全球市场总裁吉姆.法利汇报,而不是像多位前任那样,先要汇报给亚太区总裁。



重归福特,陈安宁能否在高管“黑洞”中保安宁?



值得一提的是,陈安宁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年以来的多项高层人事任命,已经为他的中国区团队架构作好了铺垫。其中,毛京波出任林肯亚太及中国区总裁、李宏鹏和曹振宇分别出任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和执行副总裁,而陈安宁的上任,成为这套体系最后一个环节。接下来,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李宏鹏、福特汽车公司副总裁、长安福特汽车公司总裁Nigel Harris、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炘、林肯中国毛京波以及福特六和汽车总裁(台湾地区)朱忠园,都将向陈安宁汇报。对于福特来说,当下就是需要在更多组织架构中把核心成员“本土化”,而随着陈安宁的到位,已经直接完成了从品牌到销售一套完整的“本土化”管理层。


前述福特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之前的多任中国区CEO,能力、经验都不容否认,除去部分自身的原因外,他们都缺乏应有的权力,限制了决策及至执行的效率。而随着中国区与北美地位相同,中国区负责人相关业务不需要先上报给亚太区总裁,而是直接汇报给总部,无疑对市场营销策略及新品战略的调整及落实上,比此前省去了很多时间。因此,该人士对这次的调整充满信心,觉得是时候让福特在华“触底反弹”了。

陈安宁能否为福特保安宁?

前车可鉴,对于陈安宁的前景,不少人都表示了担心。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也指出,这次陈安宁被任命中国区掌门,从福特的选人以及作出的整体架构地位调整,还是比较靠谱的。这和以前几任在多个方面上有区别。


首先,是陈安宁的个人背景,他代表了本土出去的海归,从中国出国留美,并取得美国籍。在福特看来,他对美国公司的忠诚度让东家放心。同时,他对中美无论是文化、市场及至福特公司本身的具体业务方面,都比较了解。至于其它曾任中国区CEO的高管中,有外籍人士也有华人,华人有的来自台湾,也有本土华人,均曾经到美国留学并加入美国籍,看似背景出身与陈安宁相差无几。但他们对中美文化及福特公司整体的熟悉程度上,总会体现在某一方面略有欠缺。陈安宁的上任,也证明了福特这次在本土化工作上比较到位。


其次,在陈安宁上任之前,福特中国区本地化营销管理团队也重新搭建了起来,对他接下来开展业务也会带来帮助。还有很关键的一点,随着中国区地位提升,福特中国获得福特总部的支持,并获得集团更丰富的资源,在信息传递与交流等方面,都可以走快速通道。这些都为陈安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条件。总体来说,目前福特中国管理架构外部条件都已经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考虑如何从谷底一步步爬上去了。


虽然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但是陈安宁掌舵这段期间,面临的困难还是不小。在决策方向及节奏把握上稍有差池,依然让人忧心会难保“安宁”。


今年车市整体环境,比起罗冠宏在位期间更不理想。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以来,国内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4个月同比负增长,就连传统的九月旺仍同比下滑13.2%。相比之下,陈安宁面临的形势无疑更加严峻。有业界人士称,虽然福特已经加快本地化及新品推出的节奏,但各家车企也在不断加速推出新品,同时,价格战已趋白热化,福特要想脱颖而出,难度系数正在不断升高。


何况,福特一边要频繁推出新品系列,一边还要重拾近年有所缺失的质量及售后口碑,尤其是后者,一旦应对欠妥,将对品牌及销量带来更大打击。可以预见,中国区CEO这个位置并不好坐。


采写:南都记者 梁罗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