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你需要學習的是這個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小就被這樣的理念薰染,學習就是我們進步的手段。小時候我們學習很有序,也很有清晰----考個好成績,上個好大學。可是大學畢業了,進入社會了,我們的學習便開始變得不再那麼井然有序,而是混亂不堪,甚至稀少。離開學校了,一直擅長學習的我們突然發現我們不會學習了,不知道學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學,因為社會里沒有人會像學校那樣給你列好學習大綱,安裝好學習計劃,這一切都不存在了,我們就像離開獅群的獅子,一切都要靠自己。

成甲老師的這本《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就是在講述我們離開學校之後應該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兩大人生問題。成甲老師在知識管理、時間管理方面很研究,曾在羅輯思維《得到》上面開有“成甲說書”專欄,受到一致好評。

人生路上,你需要學習的是這個

一、學什麼?

成甲老師說我們要學的是臨界知識。

什麼是臨界知識?

回答這個之前,不妨先看看什麼是知識?

成甲老師給知識下的定義是,能夠改變你行為的信息就是知識。看到沒,知識不是單純的信息,不是我們上學時為了得高分而背誦的那些東西,它是要能改變我們行為的,也就是知行合一的前提。理解了這個,再來看臨界知識。臨界知識指的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

它比知識更高級,因為它不是改變一次行為或者解決一個問題,它是要改變你的一系列行為或者解決普遍性問題的。它是底層規律,規律是什麼,不就是有跡可循的參考方法麼,而且它還是底層的,也就是最有參考價值的那層。想想看,如果你學會了很多臨界知識,那等於學會了很多問題解決方法的模型,或者說是學會了很多思考框架,在遇到問題時,你就可以用這些方法模型、思考框架往裡套,那麼很多問題在你面前也就不是問題了。“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等等都是在形容你學會臨界知識後的狀態。

二、怎麼學?

這裡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發現臨界知識?因為臨界知識的本質(事物的底層規律)決定了它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它是客觀存在的,更多的是要靠你去主動發現、總結的。二是發現了臨界知識,怎麼學?如何掌握?成甲老師講,學習臨界知識要有兩個心態(即綠燈思維和以慢為快)和三個方法(即反思、以教為學和刻意練習)。

這些具體是什麼呢?

首先來看兩個心態,也可以說是兩個意識:“綠燈思維”和“以慢為快”。

我們在遇到新觀點或者不同意見的時候,常常會出現習慣性防衛,就是聽到不同觀點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上去反駁,甚至是攻擊。人類是個敏感的生物,會有這樣的天然防禦機制,但也是阻礙我們前進的一大障礙,因為你的反擊,可能使們你再也看不到不同意見或者新的想法,你也就失去了進步的機會。正是因為有了差異,才會有競爭,才會有你的不斷改善,不斷進步。想想乾隆大帝接見英吉利外交團的場景,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以為是新藩國進貢,一番得意洋洋地安撫,他沒有看到大清與英吉利之間的不同,也沒有看到時代已然不同。這場會見,在歷史上一度被稱為“烏龍外交”。在此之後,兩個帝國的發展,大家都很熟悉了,一個閉關鎖國,日漸衰落,最後被世界列強欺凌;一個向外擴張,蒸蒸日上,成為世界霸主,反過來欺凌清朝。而對於我們個人來說,也許不會有那麼大的代價,但對於我們的成長進步,仍是很大的阻礙。能夠打破這種阻礙的正是綠燈思維。

人生路上,你需要學習的是這個

綠燈思維是指我們遇到新觀點或不同意見時,不是反駁,而是會想這個觀點或意見對自己是否有用,該如何應用。與之相反的就是紅燈思維,和習慣性防衛相似,遇到新觀點或不同意見時,第一反應就是找理由反駁。有人說即使明白綠燈思維的重要性,還是會在遇到不同觀點時習慣性進入防守反擊的狀態,這該怎麼辦?成甲老師也在《好好學習》中給我們指明瞭方向,那就是你要把“我”,“我的觀點/行為”區分開來,大多數情況,別人的不同意見都是針對於你的觀點,而不是你本人。俗話說“論事不論人”就是這個意思。不要總把“我”和“我的觀點/行為”綁定在一起,“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再偉大的聖人先賢,也都人有出錯的時候,更何況是觀點,任何人的觀點都可能會錯,沒必要死死抓住“狹隘的自尊”不放。因此,要時刻提醒自己區分好“我”和“我的觀點/行為”,然後再用綠燈思維看待那些新觀點或不同意見,學習便順暢許多。

如果說綠燈思維是我們學習進步的前提,那麼以慢為快就是我們學習效率的保證。

慢指的是不要盲目地追求學習速度,而是要注重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人們通常說一個人做事很快,會說:“XX,這個人很麻利,很利索。”而說一個人做慢,則會說:“XX,這個人做事很穩。”穩其實除了用來形容慢,更多的是用來表達這個人做事很妥當,有成效,讓人放心。我們在學習上就要提倡這種“穩紮穩打”的慢學習,寧可多花時間,多學幾遍,也要出效果,不能再追求“囫圇吞棗”式的快了。我們已經離開學校,那種“臨時抱佛腳”的突擊學習,不再適合我們當下了,因為我們當下要的不是考試卷上的高分,而是我們自身的能力提升。我們要像曾國藩打太平天國那樣----“結硬寨,打呆仗”。據說,曾國藩和太平天國打仗時,每到一地,就立馬安營紮寨,修牆挖壕,無論寒暑;不論敵人有多大漏洞,多大的誘惑,曾國藩都不為所動,不去追擊,堅守要地;攻打城池,也不與太平軍正面開戰,而是不停地挖壕溝,把整個城池都圍起來,阻斷水糧來源,把敵人拖死。結果,曾國藩靠著這種打法,與太平軍糾戰13年,除了攻打武昌等少數幾次3000人傷亡的戰役外,其它的都是以極小的傷亡代價獲得勝利。我們學習也要有“結硬寨,打呆仗”的意識,一點一滴地彙集而成,真實的效果才是學習的真諦,即使它學起來很慢,但對於整個提升自我的大計來說,它就是快的。提升一點是一點,不用返工才是真的快。

然後再來說下學習臨界知識的三個方法:

1.反思。古語有云:“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也許是最早提倡每日反思的學習觀點了吧。把每天的經歷通過反思的形式,“將生活中的其他經歷和經驗串聯起來,重新認識過往,重新審視自己,同時也能將生活中的零散經驗結合起來,從而產生新的知識”。因此,反思時一定要認真分析、記錄當時的整個發展經過和自己當時的思維想法。這樣做可以有效地總結、改善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而更好的提升自己。

2.以教為學。這個很有感觸,自己就有過類似經歷。某次,受朋友之託給他公司的新員工講解一下關於系統安裝的相關事宜。原本沒覺得有什麼難的,自己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一年都要裝上百次的系統,簡直不能再熟悉了。臨近約定時間,才突然發現,我好像除了安裝步驟,沒什麼好講的。這怎麼行,應該還有更多些內容的。於是,便去搜索更多資料備課。我嘗試從一個剛接觸電腦的新人角度來看待裝系統這件事,他會怎麼想;除了操作步驟,他還會想要知道些什麼內容;什麼情況下需要安裝系統;安裝系統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有哪些,該如何解決,等等。瞬間發現原來這麼簡單的一件事,背後還有這麼多平時不曾注意的事情。根據這些思路,加上搜索到的其它資料,我做成了自己的第一個系統安裝教學課件。後來給朋友員工講解的很順利,也讓朋友大呼“沒想到你還有這樣的才華“。我通過這件事,發現了以教為學的好處,換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學習,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3.刻意練習。這是在學習領域內,很經典的,也有效的一個方法。但是就像另一本專著《刻意練習》所說,很多人把它和大量的、重複的練習混淆。成甲老師就指出要清楚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中”刻意練習的核心假設是:儘管專家極水平是逐漸練出來的,但是關鍵在於受訓者必須通過訓練掌握更高級的心理表徵,才能真正有突飛猛進的進步。“刻意練習要有高級的心理表徵,才能有效果,它不是簡單地進行大量重複的練習,那樣只能稱作”刻意的練習“。

人生路上,你需要學習的是這個

《好好學習》這本書為我這種學習小白提供了很大的視野,講述了很多沒有深思過的問題,同時也傳授了很多實用的方法。我以前的一位領導常講”想搞清楚一件事,就要先搞清楚這件事的原理是什麼,本質是什麼。“認清事物的本質,會讓我們更深入的看待問題,就像學習這件事,原來以為在學校時才叫學習,需要解決某個問題時才去學習,現在我明白了學習的本質,知識的真諦,相信會對我以後的生活帶來不小的變化。因為學習知識,就是在改變我的行為,讓我在人生的路上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