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03

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

我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近日在重庆启动建设,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建设中小规模平流层太阳能电站并发电;2025年后开始大规模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相关工作。西安将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项目地面验证平台,将用于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功能与效率的系统验证。根据有关专家组论证建议,我国应力争在未来十余年完成空间超高压发电输电及无线能量传输试验验证,实现“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2050年前具备建设吉瓦级商业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能力”的中、远期目标。

02

太阳系边缘发现神秘天体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天体悬浮在太阳系边缘。它们被认为是早期太阳系的残余。由于它们距离地球非常遥远,而且大多不受辐射和更大行星的影响,所以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像当时那样,这可能会让科学家找到办法去追溯太阳系在行星形成之前的样子。

03

嫦娥四号再次月夜休眠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

2月11日20时,玉兔二号巡视器再次进入月夜休眠模式。嫦娥四号着陆器于同日19时完成月夜设置,进入休眠。玉兔二号巡视器落月后在月面累计行驶共计约120米,突破了玉兔一号此前在月球正面行走114.8米的纪录。第二月昼期间,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稳定,能量平衡,数据传收正常。着陆器上配置的低频射电频谱仪、搭载的德国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巡视器上配置的红外成像光谱仪、搭载的瑞典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重新开机,按计划顺利开展科学探测活动。

04

格陵兰岛冰盖下发现巨大陨石坑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

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网站最新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确认格陵兰岛冰盖下新发现陨石坑直径超过45.4公里宽,距离2018年发现的Hiawatha撞击坑只有183.5公里。这是人类在地球上发现的第三对彼此靠近的陨石坑。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冰川学家乔伊·麦克格雷格说,“我们从陆地、空中和太空中,用不同的方式对地球进行了调查,有机会发现这样奇特的成对陨石坑,真是令人兴奋。”

05

机器学习算法提高寻药效率

一周科技热讯|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日前设计出一种寻找药物的新方法,即机器学习算法,使用该方法可极大提高药物寻找效率,加快新药开发速度,已被证明是目前行业标准的两倍。该算法不仅研究已知具有活性的分子,而且也不放过那些无活性的分子,并且学会识别分子的哪些部分对于药物作用是重要的,而哪些部分是不重要的。这种方法不仅使研究人员可以从活跃的分子中获取重要的化学模式,而且也可以从非活性分子中获取重要化学模式。

- END -

·免责申明·

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

本文如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告之即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