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大明王朝精銳盡失、由盛轉衰的土木堡之變應該由誰承擔責任?

明朝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蒙古族瓦剌部首領也先糾結蒙古各部率兵進犯明朝,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在土木堡遭遇慘敗,史稱"土木堡之變"。

令大明王朝精銳盡失、由盛轉衰的土木堡之變應該由誰承擔責任?

土木堡之戰戰局圖

此戰造成明朝損失如下:五十萬大軍死傷過半;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內閣首輔曹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侍讀學士張益、刑部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右副都御史鄧棨等五十餘名官員被殺;皇帝朱祁鎮被俘。

令大明王朝精銳盡失、由盛轉衰的土木堡之變應該由誰承擔責任?

影視劇照

這次戰役讓明軍精銳盡失,讓朝廷精英盡沒,連皇帝都成為俘虜。此戰讓明朝從初期轉為中期,由興盛走向衰落。大部分人認為,這場戰役是太監王振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的,而且主要由他來指揮,應該負主要責任。而小編認為王振有責任,但不是主要責任。那麼,這場戰役究竟該由誰來負責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做一分析:

一、王振應負三分之一的責任

王振是明朝第一個專權的太監,為了立功鞏固自己的地位,竟然慫恿皇帝親征瓦剌。而且在戰役指揮時屢屢失誤,直接造成了戰敗的後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王振不是最高指揮,所以,應該負三分之一的責任。

令大明王朝精銳盡失、由盛轉衰的土木堡之變應該由誰承擔責任?

太監劇照

二、明英宗朱祁鎮負三分之一的責任

朱祁鎮作為皇帝,未做任何調查就輕易決定御駕親征。而且他不懂得軍事,卻不向張輔等名將請教,也聽不進別人意見,一味寵信王振,最後造成戰役的失敗,險些葬送大明江山,也應該負三分之一的責任。

令大明王朝精銳盡失、由盛轉衰的土木堡之變應該由誰承擔責任?

影視劇照

三、文官集團應付三分之一的責任

從明面上看,文官集團在開始時就建議皇帝不要御駕親征,似乎不應該為此次失敗負責。但是,仔細探究就會發現,文官集團應負的責任不小。蒙古人進犯明朝,朝中的大臣們大部分都主張主動出擊,只不過王振讓皇帝親征這是文官集團不願看到的,故而才反對。其實,所有人都忽視了瓦剌部也先的強大,前線的失利也沒有給這些高官敲響警鐘。人們沒有考慮這場戰役會失敗,只在想勝利應該讓誰受益。當皇帝呵斥了這些大臣之後,所有人就鴉雀無聲了,就連大軍後勤沒有保障就倉促出征這等大事也無人配合,無人過問。這時,文官集團的心態應該是這樣:皇帝不是信任宦官嗎?既然我們不能受益,看沒有我們的協助,王振他怎麼出醜。所有人就這樣漠然地看著兩個軍事白痴一步步將大軍帶向滅亡,當形式非常嚴峻時,這些大臣再想補救已經晚了。所以,文官集團對於失敗也要負三分之一的責任。

令大明王朝精銳盡失、由盛轉衰的土木堡之變應該由誰承擔責任?

影視劇照

土木堡之變,不僅是敗在軍事上,更是敗在了政治上,是皇帝、宦官集團、文官集團三方勢力相互制約造成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