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年道教廟宇五龍廟 山西境內全國唯一


五龍廟位於山西省芮城縣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遺址內,龍泉村北的高阜之上,坐落著一座四合院形的廟堂建築,它與永樂宮、古魏城、五龍泉、騰仙泉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文物群。這便是供奉龍泉之神“廣仁王”的廟宇——廣仁王廟。又因五龍泉水從廟基前湧出的緣故,當地群眾也俗稱其為“五龍廟”。內奉水神廣仁王。該廟為現存唯一的唐代道教廟宇。居今已經1300年的歷史了,2001年被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龍廟歷來是周邊村民祭龍王、祈雨的場所。據村中老人講述,解放前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均有廟會,趕會期間要連續唱戲7天,上香的民眾絡繹不絕,鄰村村民都會來此參加。除廟會外,每逢乾旱少雨的天氣,村民將龍王神像從正殿中抬出,放在烈日下,同時燒香、供奉、祈雨。

五龍廟由正殿、戲臺、廂房組成,四周有圍牆,東南角闢有小門。正殿坐北向南,為唐大和五年建造,五開間四架椽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單簷歇山頂,柱頭斗拱為五鋪雙抄偷心造,各種鬥欹部的幽度極深,拱瓣稜角顯明,內部擱架鋪作斗拱碩大,叉手長壯,侏儒柱細短,構成極平緩的廈坡,只有五臺山南禪寺可相比擬。殿內無柱,樑架全部露明。整個建築結構簡練,古樸雄渾,顯示了唐代建築風格。


五龍廟現存兩塊唐碑,一塊唐元和三年《廣仁王龍泉記》,講述引龍泉水灌溉的事;另一塊唐大和六年《龍泉記》,記述重修廣仁王廟的經過,碑文中“劃除舊屋,創立新祠,素捏真形,丹青四壁”,可知大和六年新建了廟宇,這也與廣仁王廟正殿現存的唐代建築特徵相吻合。古龍泉位於廣仁王廟的高坡下面,可惜現在已經乾涸了。

由於村民們自發守護,五龍廟經歷1300多年滄桑變遷而屹立不倒,延續著它古老的生命。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龍泉水源的乾涸,龍泉遺址垃圾遍地,廟址高臺無護坡,通向廟內的路徑狹窄崎嶇。

2015年初,在國家專項資金支持下,五龍廟建築主體完成維修,文物本體得到了完善的保護,但周邊環境狀況仍亟待整治。當時,萬科集團北方地區負責人對山西的古代建築進行考察,表達了為這些古代建築保護貢獻力量的意願,並與芮城縣政府達成了五龍廟環境整治合作協議,還將這一項目與2015年米蘭世博會的萬科館項目結合,向社會出售米蘭世博會萬科館的陶瓦進行眾籌,將所籌得的款項用於五龍廟的環境整治。


萬科館形態宛若盤龍,所籌經費又用於五龍廟的環境整治,因此五龍廟環境整治項目又被稱為“龍•計劃”,是中國第一個針對文物建築保護領域的公益眾籌項目。對周邊圍牆重新砌築加固,在院落內部佈置了序庭、斗拱庭、碑牆、古魏城遺址觀景臺、晉南古建築展廊等一系列庭院式展覽空間。在其中設置了中國重要古建築時間軸、五龍廟歷史、四座唐代木構斗拱足尺模型展示等內容,使五龍廟成為一處以中國古建築文化為主題的開放的露天博物館。

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