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智慧零售"陽謀":資本運作掩蓋主業虧空,線下矇眼狂奔持續虧損

蘇寧智慧零售

新春團拜會,蘇寧易購董事長張近東看似不經意的信手拈來,便“盤”走了曾風光一時的萬達百貨,吹響了新春進擊的號角。

蘇寧智慧零售

2019年2月12日,蘇寧易購正式收購萬達百貨下屬全部37家百貨門店,宣佈構建線上線下到店到手全場景的百貨零售業態。

早在2017年12月,張近東便宣佈了蘇寧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並制定了“未來三年將開20000家互聯網門店和2000多萬平方米商業實體”的目標。

聯想到近年來蘇寧動作頻頻,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本次收購萬達百貨看似春之驚雷,實則早已籌謀,這只是蘇寧佈局智慧零售的又一手筆而已。

蘇寧陽謀智慧零售,如狂奔草原的雄獅,不知疲倦的奔襲,是實力夯實了戰略,還是隻是勇氣可嘉?

01 狂奔之獅 蘇寧智慧零售再進擊

戰略佈局零售,智慧跑馬圈地。這很好詮釋了,蘇寧的進擊脈絡。

2017年12月,張近東對外宣佈蘇寧的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

2018年,蘇寧零售戰略不斷落地,先是集團更名“蘇寧易購”,隨後確定2018 “造極”和推進智慧零售全面爆發的目標。

在張近東心中,蘇寧將建設一張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零售網,推進蘇寧線下門店的佈局,將無人店、蘇寧極物店、蘇寧小店、蘇寧易購、蘇寧生活廣場、蘇寧雲店、蘇寧影城全面的推進老百姓的生活,融入到每一座蘇寧集團開發的城市,滿足各地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帶去新的物質生活方式。

在這場智慧零售佈局中,蘇寧小店一馬當先。

蘇寧智慧零售

蘇寧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只有732家蘇寧小店,但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超4100多家,不到半年就開出3400餘家,加上4月份收購了289家迪亞天天,一年淨增4400多家。

據稱,這些蘇寧小店已覆蓋全國70座城市,20000個社區,15000個社群和6000萬用戶。

配合蘇寧小店,蘇寧物流在全國新增1000多個前置倉,在融合物流與零售的應用場景後,打通最後一公里,進一步豐富了社區商業格局。

如今,蘇寧小店也確實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自營便利店,主要覆蓋在社區、地鐵站、醫院、學校、產業園這種人口密集,高頻消費的場所,確實有成為中國第一的O2O社區小店運行商的潛質。

目前,蘇寧旗下各業態門店已超8000家,正如張近東一直強調的,“好的線下資源是稀缺的”。

此時,集流量、場景與體驗於一身的蘇寧小店、萬達百貨便成了這隻狂奔之獅的“新獵物”。

視線回拉,從最初的蘇寧電器到蘇寧雲商,再到後來蘇寧易購,繼而智慧零售,品牌的變化體現了蘇寧O2O發展戰略的不斷調整。

蘇寧戰略重心依次演變:“從線下電器,到線上易購,再到線下智慧零售”,最終構建線上線下到店到手全場景的百貨零售業態。

近年來,線上流量增速放緩、效果減弱,成本卻不斷上升,蘇寧重心迴歸到線下實體零售既是主動選擇,亦是無奈之舉。

不僅蘇寧,行業大廠也都在探索:阿里的盒馬生鮮、蘇寧小店、京東超市等均為佈局線下的零售“新物種”,再加之蘇寧已深度入局無人貨架、京東嘗試無人超市彷彿也驗證了智慧零售的大勢所趨。

但看似明朗、風頭日盛的智慧零售,卻不是簡單“造店”與線上線下的疊加,這個充滿智慧與暢想的零售市場仍然是一片未知的藍海,仍需落地下沉,亟待市場檢驗。

至少,蘇寧如此。

02 資本養戰 財報浮華背後主營業務迷失

對於未知藍海,數據不會騙人。

蘇寧財報,笑不出成功,道不盡無奈。

蘇寧2018年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1729億元,淨利潤61億元,同比激增812%。乍看蘇寧成績斐然,但實際,同期蘇寧扣非淨利潤卻只為-2.24億元,扣非淨利潤更同比下降126%。

原因顯然,蘇寧的主營業務成了包袱。自2014年開始,蘇寧的扣非淨利潤便長期為負,但資本運作的優異表現掩蓋了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足的事實。

具體來看,2018年,蘇寧光通過拋售阿里股票這一項就直接獲利108.03億元。2017年,蘇寧全年減持阿里巴巴股票550萬股,直接獲利約32億元,佔其全年淨利潤的78%。

不得不說,蘇寧資本運作相當成功。2015年,蘇寧斥資140億元認購的阿里股票,已成功獲利100多億元,拋售阿里股票也使蘇寧近兩年的利潤為正,資本運作成為蘇寧靚麗財報的粉刷機。

無獨有偶,除去阿里,蘇寧與萬達在資本層面的對賭,或許更有看點。

2018年1月,蘇寧與騰訊、融創、京東等合計投資340億元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

而萬達商業要在2023年10月31日之前合格上市,不可以更改其主營業務,2019年租金淨收益要達到190億元,如果低於這個數據,投資方有權要求萬達給予現金補償。

在這次合作對賭中,蘇寧出資95億元,佔万達商業3.91%股份。萬達商業也更名為萬達商管,開始加速剝離房地產業務,蘇寧的收購也幫萬達做了一次瘦身。

一位接近蘇寧的行業觀察者表示,資本層面的高舉高打,一直都是蘇寧的特色,與其說蘇寧是在對賭,倒不如說蘇寧看準了此時入股萬達的潛在資本收益。

在收購萬達百貨之際,助力萬達瘦身;在入股萬達商業之中,謀求潛在超額收益。蘇寧幾場漂亮資本戰,可謂名利雙收。

然而,以資本運作收益支撐智慧零售戰略佈局(資本收益更多的用來新建、收購線下店面),看似意氣風發、雙頭並進的蘇寧,實則有苦難言。

比起“輕資產”的天貓和京東用投資收編的方式擴張,蘇寧小店依然選擇最重的自營模式,虧損數額一路猛增。截至去年7月底,蘇寧小店878家門店實現營收1.4億,淨虧損2.96億,債務高達6.53億。

大量開店急需投入,新店尚無盈利能力,蘇寧小店的虧損或將繼續擴大。為此,蘇寧只有通過蘇寧國際間接持有蘇寧小店35%的股權,這樣便能將其剔除上市公司合併財報,讓整體財務數據更加“靚麗”。

加之,今年1月,張近東將年內開店目標加碼至15000家,資本能否支撐得起蘇寧的零售狂奔,更是重重打了個問號。

蘇寧智慧零售

透過財報表象,蘇寧零售板塊盈利能力不足是癥結所在。如何優化協同,提高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考驗著蘇寧零售的“智慧”。

03 智慧零售 野心背後更需優雅智慧

現階段,一二線城市流量增長乏力、成本高企,“下沉”成為2018年互聯網領域的一個重要詞彙,許多互聯網企業更是聚焦於此。

以趣頭條為代表的創新公司紛紛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及城鎮鄉村,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大的市場。基於電商/零售領域的企業,如阿里的盒馬生鮮、京東超市亦紛紛下沉,佈局線下零售。拼多多更是如此,三線以下城市用戶佔比超過六成。

對蘇寧智慧零售而言,下沉的內涵更加豐富,也更為急迫。

在蘇寧 “兩大、兩小、多專”的智慧零售業態佈局中,“兩大”指的是蘇寧廣場和蘇寧易購生活廣場,“兩小”包括蘇寧小店和蘇寧零售雲店,“多專”則涵蓋蘇寧易購雲店、蘇寧極物、蘇鮮生、蘇寧紅孩子、蘇寧影城、蘇寧體育、蘇寧汽車超市等專業店面。

不難發現,貫穿於智慧零售業態佈局的子品牌,都是圍繞供應鏈而生,成熟優化的供應鏈條線是智慧零售建設的重要依託。

事實上,蘇寧一直在嘗試。從蘇寧小店到蘇寧物流前置倉,打通最後一公里;從“蘇寧郵局”搭乘蘇寧物流,為購物滿額用戶提供3公里免費配送服務。

正是供應鏈上的優化體驗與數字化創新,零售新物種得以從概念到落地。

但有觀點認為,要做好一家便利店,不僅需要建立強大的供應鏈,也依賴高效的物流建設,這些不僅要大量資金投入,還得有智慧管理模式。比起7-11等成熟的便利店運營商,蘇寧小店看起來更像傳統社區超市,在經營上似乎缺乏精細化管理,一味只追求店鋪數量,物業和人員方面都需要承擔鉅額成本,即便選址在蘇寧易購附近的門店,互相間也基本達不到有效的協同。

一個蘇寧小店尚且如此,智慧零售又當何如?蘇寧零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正如蘇寧時尚百貨集團總裁龔震宇所說,收購萬達百貨後將通過輸出智慧零售CPU的能力,打造全新的百貨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完善全場景、全品類佈局。但問題本身在於,打造智慧、高效的零售CPU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也不是通過瘋狂開店實現的。

市場看決心,更看結果。

蘇寧野心之下,仍需優雅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