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實地採訪工作順利進行

八月一日小葵花教育者聯盟暑期社會調研團隊隨機走訪了濟南市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以蘄求找尋到對兒童性啟蒙教育不同的看法以及這些看法之間的關聯。

首先,團隊成員在圖書商店走訪了一部分小學生閱覽區的家長,對他們的購買圖書方面進行了詢問。團隊成員瞭解到,家長更傾向於購買閱讀難度較大的圖書,更符合所謂新課標標準的書目。當問及對兒童啟蒙健康的看法時,家長多數都表示,不需要購買圖書來進行學習去如何教育兒童亦或者購買圖書供兒童學習。至於關於性啟蒙方面的教育,大多數家長都採取“避而不談”的態度,認為這樣的教育過於早,不符合兒童成長髮育的階段,他們紛紛表示——“孩子長大了就好了。”

這樣的教育觀念已然持續了很多代,我們在採訪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的同學時也發現了這樣一點,大多數學生表示自己並沒有接受系統的性教育,這些教育都是約定俗成,自然而然的。而與此鮮明對比的是我們在採訪中遇見的一名外國人,他表示,性教育是學校教學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每個兒童必須經歷的一步。從這樣的採訪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家長的體系價值觀裡,被束縛著的更甚於兒童的價值觀,所謂性便是十惡不赦無法避免的存在。而從家長所習慣於購買的圖書中我們更能得出一些端倪:兒童閱讀和兒童購買形成極大的反差,這也就說明,在兒童圖書的選擇中,出現了兒童和家長兩大不同的選擇標準,而正是這個標準,使得家長和兒童在接受問題和傳遞問題上的觀點因素不同,從而導致了很多教育難以被正常接納。例如性啟蒙教育,兒童偏向形象的教育方式,但家長以理性來制約兒童的形象思維,從而使得教育難以為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