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实地采访工作顺利进行

八月一日小葵花教育者联盟暑期社会调研团队随机走访了济南市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以蕲求找寻到对儿童性启蒙教育不同的看法以及这些看法之间的关联。

首先,团队成员在图书商店走访了一部分小学生阅览区的家长,对他们的购买图书方面进行了询问。团队成员了解到,家长更倾向于购买阅读难度较大的图书,更符合所谓新课标标准的书目。当问及对儿童启蒙健康的看法时,家长多数都表示,不需要购买图书来进行学习去如何教育儿童亦或者购买图书供儿童学习。至于关于性启蒙方面的教育,大多数家长都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认为这样的教育过于早,不符合儿童成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纷纷表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这样的教育观念已然持续了很多代,我们在采访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同学时也发现了这样一点,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性教育,这些教育都是约定俗成,自然而然的。而与此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在采访中遇见的一名外国人,他表示,性教育是学校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每个儿童必须经历的一步。从这样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家长的体系价值观里,被束缚着的更甚于儿童的价值观,所谓性便是十恶不赦无法避免的存在。而从家长所习惯于购买的图书中我们更能得出一些端倪:儿童阅读和儿童购买形成极大的反差,这也就说明,在儿童图书的选择中,出现了儿童和家长两大不同的选择标准,而正是这个标准,使得家长和儿童在接受问题和传递问题上的观点因素不同,从而导致了很多教育难以被正常接纳。例如性启蒙教育,儿童偏向形象的教育方式,但家长以理性来制约儿童的形象思维,从而使得教育难以为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