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紅星閃閃帶著兒子學文史篇)

天上有麻雀飛過,象射過一支箭,沒有痕跡但確實飛過;地上有一隻野兔跑過,倏忽東西,如影如幻,沒有腳印但確實走過。常常想,我們如此辛苦努力的活著,任何印記也沒有,是否能被人理解又是否被人記著?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通商的馬車從長安(西安)出發,跨過了渭河,第一個關鍵的岔口就是咸陽長武縣的亭口驛。這個地方為什麼關鍵?它是渭河平原以北涇河、黑河、磨子河的交匯處——“漢唐通衢,絲綢驛站”是古稱,它是關中往北通往甘肅及“西域”的必經之路!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而這個咽喉部位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亭口鎮北老龍山上的這一段。這段路從西漢以來就是通過亭口鎮這個咽喉部位唯一的一條路,除了這條路,再無翻越老龍山的路!這段路坡度25°,分上行和下行兩段,山體是石質,古代匠人在石頭上鑿出路面,最深處距岩石表面近3米。鑿痕雖經歷千年仍清晰可見。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右邊為上行道,左邊為下行道。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古代運輸貨物,全靠馬車,當時車軲轆為木板鉚釘所制,石頭路面在車輪的碾壓和摩擦下漸漸形成深深的車轍。此段路異常陡峭,車行此處,不可停歇,只可一鼓作氣,憋著勁把車拉上來。站在古車轍上,我們感嘆的是當今科技的進步,更多的卻是祖先堅韌不拔的精神!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粒粒風化的岩石隨著雨水輕快地滾落到路上,我們似乎看到了古人落下的汗水,聽到了碎石在草鞋下因受力發出的帶有磁性的“咯吱”聲。路還是這樣子,人卻換了一茬又一茬。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終於,路面開始變了,愚公畢竟是人類的一份子,我們有信心面對一切困難。這車轍新鮮而真切,真切到似乎一幕幕就在眼前。於是兒子上來了,外甥上來了,跳著蹦著問“古人怎麼這麼厲害?”我只是笑了笑,能這麼問也就足夠了。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絲綢之路,自西漢張騫開創以來,一直是連通東西方貿易的大動脈。這一路從長安出發,熙熙攘攘,車流如水,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冷清,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左宗棠徵西都有這裡經過。絲綢之路,其它地方可能還會有其它的選擇,但亭口一帶只有這條路可走。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2004年,亭口鎮政府發掘保護了這一段,再往北,這條路還在延伸著,大多已被黃土覆蓋,沉睡在老百姓的庭院下。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不知是歷史的重合還是英雄所見略同的默契,距離古絲綢之路車轍260米遠的地方,正是習仲勳革命舊址。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現在亭口鎮已是國家重點鎮,其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是咸陽彬長煤礦的主要產地,也是咸陽北五縣的經濟高地。如此豐富的資源,在這裡匯聚,這是否又是老天的眷顧?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站在絲綢之路古車轍上,我不由地想起了習仲勳的這句話。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在如此狹小崎嶇的老龍山山樑上,有祖國的民主革命之路,有通衢東西的經商之路,熙熙攘攘上千年,塵土覆蓋了無數的腳印,看似一切都和沒來過一樣乾乾淨淨,但這些印記是真真實實存在的,輕輕拂去塵土,下邊仍是鮮活而令人感動的一切。

咸陽遊之古絲綢之路車轍

一天很快結束了,渭北塬上的冬天深沉而迷茫,整個腦袋也似乎混沌起來,但意識卻越來越清晰——“不教一日閒過”努力地做好一切,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活人,給子孫後代留下這些印記,站在一個家族的高度我想這才是最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