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深化医改应该回归常识,尊重规律

郑功成:深化医改应该回归常识,尊重规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

“尽管国家的改革成就越来越大,但我们感觉不是太强烈,我们改了七、八年,再要深化改革需要新的力量。除了制度创新,技术进步,还特别要强调的是回顾常识,尊重规律,不要说常识和规律都是老东西,我觉得常识和规律可能才是最根本的力量。”11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财经》年会2017:预测与战略”上作出表示。

郑功成指出,最近二、三十年来,社会保障一直在持续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对世界社会保障的贡献丝毫不亚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医改方面,原有的机制都已经打破了,尽管新的机制还没有确立,但是必然要往前走,改革已经没有回头路。

他强调,深化医疗改革需要尊重尝试和规律。“我们的医院应该是看病的,但我们看病的时候,医生总是问你有没有保,你是什么保,他关心你参加了保险没有,关心你参加了什么保险,这就违背常识和规律了,因为那不是医生应该问的问题,他应该问的问题是你得的是什么病,应该开什么药。”郑功成认为,推动深化医改,应该在尊重常识和规律的基础上,寻求制度的优化,寻求体制的重构和创新,这才能推动改革向健康正确的方向迈进。

以下为发言实录:

谢谢有这么个机会参加今天的讨论。回顾我们七年的医改,首先,还是应该肯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昨天人社部部长在巴拿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 ,这个奖颁给我们国家是实至名归。去年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的秘书长到中国来,我们交流有一个共识,最近二、三十年来,世界社会保障一直在持续发展,我们的共识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对世界社会保障的贡献丝毫不亚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那么,医改的成就主要有三点:第一,公共投入和医保的投资能力不断上升,持续壮大了我们国家医疗保障,现在以万亿元计,这对我们提升人民健康是一个巨大的支撑。第二,全民医保的建设,极大的缓解人民的后顾之忧。第三,原有的机制都已经打破了,尽管新的机制还没有确立,但是它必然要往前走,改革已经没有回头路。

大家知道,尽管国家的改革成就越来越大,但我们感觉不是太强烈,我们改了七、八年,再要深化改革需要新的力量,新的力量在哪里?除了制度创新,技术进步,还特别要强调的是回顾常识,尊重规律,不要说常识和规律都是老东西,我觉得常识和规律可能才是最根本的力量。我们的医院应该是看病的,但我们看病的时候,医生总是问你有没有保,你是什么保,他关心你参加了保险没有,关心你参加了什么保险,这就违背常识和规律了,因为那不是医生应该问的问题,他应该问的问题是你得的是什么病,应该开什么药。包括医药行业,现在的药品价格虚高,医疗器材滥用,这是尊重了常识和规律吗?所以,谈到新力量,我最想强调的是尊重常识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寻求制度的优化,寻求体制的重构,再在这个机制上进行创新,这才能推动我们的改革事业向健康正确的方向迈进。

谈到新力量,今天不管是医疗、医保、医药,都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医疗、医保、医药了,如果不重构,按照过去的方式很难推进改革。制度要优化,我始终认为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是违背常识的,如果不化解,这部分资源可能始终处于低效的状态。机制要优化,我们引用市场机制,引用社会机制,政府包办一切已经不可能了,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如何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相互交叉、相互替代,所以,机制方面的创新,不是简单的只是把市场的力量引进来,社会力量引进来,还要强调科学的引入社会的力量。比如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我们应该两个制度泾渭分明,目标和责任分工明确的条件下,进行有机组合。如果在尊重各自规律的情形下引入市场机制,可能是双赢,我们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也是如此,如果公立医院也追求盈利,这个机制就不是创新,这种创新带来的是减损我们福利的效果。

现在要依靠技术进步,依靠互联网,近两年我也进行了很多调查,发现在医改领域里,利用大数据,利用智能监管,确实能发现很多的问题,它能够帮助我们科学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所以说,技术的进步也要用上。所以,我们要尊重规律,在此基础上再创新。

《财经》年会2017:预测与战略由《财经》杂志、财经网主办,于11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行。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