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收購百麗後我們解決了一個問題,贏得十幾萬員工信任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開幕式中,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與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復盛(LDV)創投創始合夥人沈志勳圍繞“用科技創新賦能”話題展開的高端對話。

張磊:收購百麗後我們解決了一個問題,贏得十幾萬員工信任

作為科技與創投界雙料大佬,沈志勳在投資上基本看兩點:一個是看市場和社會趨勢,就是往前走,哪些是主要的市場趨勢;另外一點,它結合的是哪些有顛覆性的技術,能夠為這些社會趨勢和市場提供一些交流。

而作為亞洲最大投資基金之一“高瓴資本”的掌舵者,張磊認為,對於企業家來講永遠都是在以不變應萬變,自己要不斷的創新,擁有不斷創新的能力,如果是外面有更多的困難,只能是把這個不變變得更加的堅決,自己去尋找創新的路。

2017年收購了“一代鞋王”百麗,張磊表示,傳統企業只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更加堅決地擁抱變化、擁抱創新。第一步就是信息化,移動化、智能化這些都放在後面,先做信息化。


張磊:收購百麗後我們解決了一個問題,贏得十幾萬員工信任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復盛(LDV)創投創始合夥人 沈志勳

以下對話實錄來源於“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

王魏(主持人):沈教授(沈志勳)是亞布力論壇的老朋友了,作為一個非常成功的物理科學家,首先有請沈教授就什麼是科學創新還有技術創新,給大家做一個簡要的分析,有請。

沈志勳:作為一個科學家出身的投資人來說,我做投資基本上就看兩點,一個是看市場和社會趨勢,就是往前走,哪些是主要的市場趨勢?另外一點,它結合的是哪些有顛覆性的技術,能夠為這些社會趨勢和市場提供一些交流。

王巍:過去幾年,一般談到金融的資本賦能,都是資本調動科技,現在倒過來談,科技賦能資本,到底是資本賦能科技,還是科技賦能資本?

張磊:我認為是雙輪驅動,科技的力量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最重要的力量,而資本能夠很好的起到配置資源的作用,不單配置資本的資源,還能夠配置人力的資源,同時可以很好地調動科技創新

這樣有科技,再加上資本的推動,可以更快、更好的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王巍:在今天中美關係這樣一個特殊環境下,你認為中國和美國之間資本上的競爭,還有位次是什麼樣?

張磊:我認為這個世界是競合,而不是零和遊戲。是不是做到正和遊戲,還是回到核心,要有一個一起共同把蛋糕做大的心理。中國的資本跟美國的資本在競爭上,有我們的優勢和劣勢。

我感覺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說是企業家,大家每天都非常有驅動力,有夢想,想去做出改變。

王巍:請問沈教授作為職業物理學家,投入創投,你是什麼樣的特殊心態來做這個事情?

沈志勳: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以自動化為例,從一個實驗科學家到現在有很多很多的物理問題,像傳感器和控制器這些,譬如說我們投資非常有興趣的項目,就是怎麼樣把服務業的自動化做好,在服務業裡面的自動化,實際上是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的。

現在的社會趨勢,特別是中國,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進入老齡化,這需要一個效率的提高,另外是生活質量的提高,這都是自動化所能提高的。

所以說我們對服務業自動化所包含的各方面的技術,都特別感興趣。

王巍:請你來判斷,中國現在科技發展水平和美國科技發展水平實際差距有多大?

沈志勳:我是83年到美國去的,從那個時候到今天,中國跟美國的差距是在逐漸減少的。有一些領域像我們碳物理領域,中國的發展水平已經跟美國距離很近了。在某些特殊的領域,像量子這些領域,也已經是走到了世界最前面,但是非常的不均勻。

硬件上去得非常快,但是科學的傳統是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的,科學的手段,科學的傳統和思維方式差距是特別大的地方。


張磊:收購百麗後我們解決了一個問題,贏得十幾萬員工信任


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張磊

王巍:你怎麼來判斷中美這次談判當中,涉及到大量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這對中國未來市場的影響?

沈志勳:我感覺這要做一個區別,一個是科學,一個是技術。

科學應該是屬於全人類的,因為它對整個人類的文明進展有很多的貢獻,應該是有非常公開的交流。

技術應該是競爭的,應該是一個有規則的競爭。所以說知識產權的保護對於整個世界的格局,包括中國,都是好的。

王巍:在不確定的環境下,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或者是美國的企業到中國來投資,你怎麼看待這個市場和未來?

張磊:我感覺政治是有周期性的,有起有伏,我想最後這種週期,一定是向著更加正向的方向發展。

對於企業家來講永遠都是在以不變應萬變,不變是什麼呢?就是自己要不斷的創新,擁有不斷創新的能力,如果是外面有更多的困難,只能是把這個不變變得更加的堅決,自己去尋找創新的路。

王巍:作為一個投資家你認為除了建立信心、鼓勵之外,有哪些可以形成一種互助,特別是在混合經濟方面你有哪些設想?

張磊:一年多以前我們收購了百麗,這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全球最大的女鞋企業,全球有兩萬多家門店,僱傭了12萬人。在我們投資之前已經連續十幾個季度下降,大家講它是“一代鞋王黯然落幕”。我現在控股這家傳統企業,是兼職董事長。

我們就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把庫存的問題解決。我們通過庫存的解決,打折大幅度減少,贏得了十幾萬員工的信任。

這件事情我們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信息化,把進店以後消費者實時試穿的信息直接反饋到工廠裡,而不是等到季度結束以後去打折來實現這件事情。

我覺得在中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傳統企業只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更加堅決地擁抱變化、擁抱創新。第一步就是信息化,移動化、智能化這些都放在後面,先做信息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