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背後:智能骨幹物流網創新力

儲殷

消費升級背後:智能骨幹物流網創新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居民的消費需求逐步從溫飽型、舒適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消費結構也從“物質消費”轉向“服務消費”“精神消費”,從普通日常品消費轉向高端智慧產品消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且改善類、升級類商品銷售額增幅明顯高於平均增幅。

毋庸置疑,內需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且消費升級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九月份,中央印發《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明確“堅持消費引領,倡導消費者優先”原則,要求順應居民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不斷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以消費升級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尤其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歷史背景下,激發國內的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升級更成為不二之選。

在這個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的時代,消費升級的本質其實是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扁平化,並要求線上線下充分互動。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者購買更高端商品的同時,享受更高質量的服務。這就必須仰賴於現代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推廣,並輔之以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智能化的現代物流則是其中的基石。“半小時生活圈”的實現,沒有強大的新零售物流做支撐,一定只能是水中花鏡中月。建立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之上的智能物流體系,已經讓城市生活進入了“分鐘級”配送新時代。

這也得益於阿里、菜鳥覆蓋全球的智能物流骨幹網。電子面單、語音助手等生態級的技術產品,無人倉、無人車、智慧園區、綠色包裝、新能源車、菜鳥驛站等新型基礎設施,正在全面加速物流行業的科技化、綠色化,實現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高效連通與無縫交互。然而,智能物流骨幹網更大的作用,體現在對消費城鄉平等、全球協同的巨大推動上。

無需諱言,我國的城鄉發展依然存在巨大差距。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鄉之間的不平衡。因此中央提出發展鄉村振興,最終的目標就是重塑城鄉關係,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在消費領域,城鄉的鴻溝如何填平?電子商務進村入戶無疑是最佳手段之一。這也是國家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大力實施電子商務進村示範工程的原因所在。

2013年開始,菜鳥就與農村淘寶合作,立足鄉村消費和生產特點,搭建一張遍及全國的農村物流網絡,將廠商與農村直連起來,讓正品好貨快速下鄉,讓農村消費者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及提高生活品質的需要。截至目前,這張農村物流網絡已覆蓋全國29個省份700餘縣,逾3萬個村。今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6322.8億元,同比增長34.4%,成為內需新亮點。未來,這個逐步完善的“縣-鎮-村”三級聯動、“政-企-農”三方互動的農村電商服務平臺和銷售網絡體系,將不僅促進消費升級,同時推動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同時暢通“好貨下鄉”和“土貨進城”。

在消費全球協同方面,智能物流骨幹網更是無與倫比。跨境電商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新階段的必然選擇,不僅能夠方便群眾生活,倒逼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而且能夠帶動物流、支付、快遞等服務行業發展,進一步推動外貿進出口發展。2017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擴大34%,規模達到1.5萬億元,預計2019年跨境進口消費金額將達2.2萬億元,人均下單高達15次。因此,國務院分三批在全國不同地區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並在《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等部門關於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加快複製推廣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熟經驗做法,研究擴大試點範圍”。

智慧物流體系是跨境電商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阿里、菜鳥的智能物流骨幹網無疑是全國跨境電商智慧物流體系的核心組成。“好風憑藉力,助我上青雲”,搭乘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春風,通過數字化鏈接,一張普惠、綠色、智能的全球化網絡正在一步步實現,實現全球72小時送達。目前,菜鳥已在15個口岸設置了GFC(全球訂單履行中心),每個GFC都擁有超過百萬平方米的保稅倉,建成六大海外樞紐,創造了業界突破性的電商包機,為跨境商品進入中國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同時,菜鳥憑藉強大的技術優勢,將跨境商品的通關時間由天縮短至秒,推動秒級通關成為跨境電商常態,極大地縮小了跨境電商成本。

物流體系是實體經濟的基礎設施,強大的物流骨幹不僅能促進消費升級,更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沒有現代物流,就不可能有新零售、不可能有新制造,也不可能有消費升級。因此,智能物流骨幹網的意義遠遠超出物流業本身,更是中國獻給全球貿易合作、經濟轉型的重要方案。

作者為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