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队“迹象明显:市场被蚕食,副品牌被点名,怎么夹缝中求存?

近年来燕京啤酒表现较为糟糕,核心市场遭觊觎,区域营收下滑,高端产品储备不利,中高端增长乏力,助力业绩增长的副品牌却惨遭食药监局点名。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两年正是燕京啤酒的关键期,其业绩表现决定是否能够继续保留行业一线的地位,而这也正是燕京新任管理层需要面对的挑战。

“掉队“迹象明显:市场被蚕食,副品牌被点名,怎么夹缝中求存?

近日,燕京啤酒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业绩表现平平。今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02.33亿元,同比增长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1亿元,同比微增0.09%。而7-9月作为国内啤酒的旺销季,燕京啤酒第三季度业绩并不尽如人意,实现营业收入38.58亿元,同比微增0.1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大幅降低12.21%。

对于上述成绩单,燕京啤酒表示,公司积极化解面临的经营压力,适应消费升级,拓展经营思路,产品品质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故能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

中金公司一份研报指出,燕京啤酒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公司净利润均不达预期,主要是燕京主品牌销量下滑严重,拖累全公司业绩;主品牌销量持续下滑,公司产品结构升级难度较大;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主要靠提价和缩减费用,但这样的盈利能力提升不可持续。行业性提价主要为覆盖成本,且提价幅度小、集中于中低端;在行业竞争压力依然大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大量市场投入,缩减费用难以为继。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燕京啤酒有两个主要市场是内蒙和北京,都属于北方市场,传统上第四季度啤酒企业的业绩都会出现下滑,预计四季度燕京啤酒会亏损严重,全年能完成利润1.5亿元左右。

啤酒营销专家方刚则表示,燕京啤酒三季度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近年行业处于挤压式增长,集中度已经达到瓶颈,市场处于此消彼长的竞争状态;另一方面燕京啤酒的下滑呈现出持续性,且一直没有找到改善点,预计今年整体业绩表现不会乐观,或在五大啤酒巨头(华润、青岛、百威、燕京、嘉士伯)中垫底。

“掉队“迹象明显:市场被蚕食,副品牌被点名,怎么夹缝中求存?

辉煌之后,燕京啤酒近年却逐渐有“掉队”的迹象。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啤酒企业此前大多在跑马圈地、疯狂扩张,而燕京啤酒近年并没有在资本市场进行大的整合和并购,其核心市场仍然是北京、天津、两广、内蒙等地,从产业面来看,布局狭窄,开工力度不足,以致拖累利润。

重要的是,燕京啤酒的核心市场也在被其它企业蚕食,呈现出业绩下滑。除此之外,燕京啤酒的高端化储备不足是被业内最为诟病的一点。

事实上,燕京啤酒也意识到了目前的困境,因此推出过爱尔、IPA、世涛三款高端产品,但均没有形成太大的市场反响。

以上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近年来啤酒行业生产和销售成本不断上扬,企业必须以价格提升来抵消成本的上涨,然而燕京啤酒目前只有白啤一款产品勉强称为高端产品,还不是核心产品,高端储备严重不足,再加上精酿啤酒和进口啤酒的冲击,其高端化转变严重落后,若继续如此,很有可能在一两年时间里,掉出一线队伍。

中金公司上述研报也指出,啤酒行业整体增长乏力,巨头在蚕食燕京大本营市场。同时,行业结构升级较快,竞争对手均加大高端投入,且百威及精酿品牌都在抢占高端份额,导致高端竞争更加复杂而激烈。再加上燕京产品缺乏品质创新,中高端投入也较竞品更少,导致中高端表现乏力。

朱丹蓬也认为 ,目前行业竞争已经从跑马圈地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转向加快产品组合高端化并提升盈利能力,当前具备全国产能布局、占据渠道优势的龙头企业,高端化路径将更为顺畅。

有业内人士指出,高管团队的不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燕京啤酒管理体制的健全,不过该公司本身具有一定的品牌和消费基础,只要坚持品质提升和高端培育,依然具备再次做强的可能。同时,目前公司生产运营效率存在很大改善空间,也是盈利能力提升的重点,燕京啤酒需要通过加大品质创新和提高生产运营效率来真正提高盈利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