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丹体育被商标纠纷延误7年,从资本市场"掉队"

乔丹体育已经不再“辩解”,对于那场与迈克尔·乔丹之间旷日持久的商标争议案,这家即将20岁的中国运动品牌变得坦然。

2019年8月,乔丹体育品牌高级总监林佑勳面对界面新闻等媒体时说道,“未来,我们要走一个专业化正规化的品牌经营道路,正正当当,不暧昧,不去打擦边球。”

在态度转变的背后,2019年夏天的乔丹体育,正处于IPO进程的关键节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2019年4月,乔丹体育登陆上交所主板的上市申请通过初审,继2011年之后再度完成“过会”。

但“过会”不等于十拿九稳,乔丹体育自然理解其中的变数——2012年,这家本土品牌曾接近成为第一家登陆A股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但上市前夕因迈克尔·乔丹的一纸诉状而遭到终止。这一次,乔丹体育不想再错过迟到7年的上市。

乔丹体育被商标纠纷延误7年,从资本市场

一个代价高昂的“擦边球”

2000年,晋江陈埭溪边日用品二厂被更名为“乔丹体育”。

乔丹公司更名那一年,大洋彼岸的迈克尔·乔丹已经赢得6枚NBA总冠军戒指,是篮球乃至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球员之一。乔丹体育注册“乔丹”系列商标时是否存在搭便车的意图,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乔丹体育被商标纠纷延误7年,从资本市场

改名仅两年,乔丹体育的销售额便突破人民币1亿元。2008至2010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58亿元、23.16亿元和29.27亿元,业绩增速可观。2010年,其销售额位居本土运动品牌第6位,排在李宁、安踏、特步、361度和匹克之后。

国内运动品牌的上市潮源于2007年,安踏成功拥抱资本,之后的三四年间,特步、361度、匹克等品牌相继成功登陆港股。业绩向好的乔丹体育不例外——2011上半年,乔丹体育营收达到创纪录的17亿元,净利润高达2.8亿元,同年11月,乔丹体育IPO申请成功“过会”,只差拿到证监会最终批文。

然而,就在上市的冲刺阶段,沉默已久的“飞人”迈克尔·乔丹看准时机,一纸诉状将乔丹体育告上法庭,控诉后者侵害商标权和姓名权。篮球之神的指控如同一记精准“盖帽”——由于涉及重大诉讼,乔丹体育IPO进程就此搁浅。

乔丹体育被商标纠纷延误7年,从资本市场

旷日持久的商标争议案

从那时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拉开帷幕。

2012年,迈克尔·乔丹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撤销乔丹体育的78个相关注册商标。第一仗,美国人吞下苦果,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维持乔丹体育的一系列商标注册。

迈克尔·乔丹自然对判决不服,随后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提起诉讼。2015年初,法院一审又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两度受挫之后,迈克尔·乔丹继续上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5年5月,二审再遭败诉。

2016年4月,商标权纠纷案交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整个庭审持续了四小时之久,“乔丹”商标是否与迈克尔·乔丹相对应,成为这起案件的争议焦点。

乔丹公司声称:“我们提交了相关证据说明中国有4200多位乔丹。乔丹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字号中,通过中国组织代码机构查询,中国企业字号里带乔丹的企业有上百家,乔丹被广泛应用在企业字号中。”

最终,最高人民法院宣判,乔丹体育注册的78个商标中,涉及姓名“乔丹”的3个商标确认违反商标法规定,予以撤销。不过,这些违规商标均是周边其他类商品的防御性商标。

相反,乔丹体育在主营业务上使用的4个最主要商标,都在最高法的判决中得到维持。乔丹体育亦在事后声明,公司目前使用的商标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从法院判决来看,乔丹体育是这场官司的赢家,但商业世界里,未能躲过输家的命运——被视为山寨者的乔丹体育,击垮了自身长期塑造起来的品牌形象。

迈克尔·乔丹未能收获胜利,但他的目标已经达到。反复的起诉、败诉和上诉,“飞人”一次次明确告诉消费者:乔丹体育和迈克尔·乔丹没有任何关系。

除了丧失继续搭便车的便利,上市急刹车是这场官司留给乔丹体育的最大痛点。即便守住了4个最重要的商标,但乔丹体育失去宝贵的7年,错过最佳的上市时机。

乔丹体育被商标纠纷延误7年,从资本市场

迟到的IPO撞上风口

商标拉锯战落幕一年之后,乔丹体育又低调现身IPO的申请名单,再谋上市。2017年11月,证监会公布《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请企业情况》,乔丹体育赫然在列。

经过近两年等待,2019年4月4日,乔丹体育上市流程获实质进展。从中国证监会网站可见,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已过会15家,乔丹体育时隔多年再次通过审查。在此之前,乔丹体育还要面临多重考验。

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若顺利上市,乔丹体育将有更多资金进行品牌和产品升级。这家本土企业距离摆脱山寨名号,实现品牌“重生”,还有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