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造车马拉松”刚刚起跑,已开始有“选手”掉队

“造车新势力”正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新热点,对于这类企业,业界看法不一,但大家似乎普遍认为,这个行业固然发展态势迅猛,但是也伴随着不少足以致命的问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第一轮量产车陆续迎来交付,第一次深度洗牌将不可避免。

“潮水退去,我们会看到到底是谁在裸泳。”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将有望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独角兽,而目前活跃的大批“新势力”,很有可能会沦为“陪跑者”。

“造车马拉松”刚刚起跑,已开始有“选手”掉队

6月24日,“造车新势力”多位高管在做客一档央视《对话》节目中就曾表示,未来3年时间,中国造车新势力能够存活下来的车企不超过10家,其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更极端地认为,能够成功活下来的造车新势力可能超不过2家。

可见,国内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日益残酷,一些企业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起跑线,但在中程已经开始乏力,正在苦苦支撑,然而造车是一场前路漫长的马拉松,那些底子薄弱,内力不足的参与者,很快将赶不上大部队的脚步。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小鹏汽车正在从阿里巴巴等投资者处寻求6-7亿美元的融资,早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参加节目时曾表示:“今年小鹏汽车会把36个月的钱全部融到。只要熬过最痛苦的时间,企业就很有可能持续,所以小鹏汽车要先活过3年。”

结合何小鹏的观点,以及最近一些造车新势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难看出,资金短缺问题,依然是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不过反观3年期限,对于那些目前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来说,已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了,毕竟能够从现在的泥淖中走出来,就已经异常艰难了,更何况目前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相对保守,头部几家明星品牌已经将大部分融资额度瓜分殆尽,留给后面第二乃至第三阵营的热钱并不多。

据统计,截至到今年6月,加入到造车新势力的企业已经超过了280家,其中融资最多的企业是蔚来汽车,目前融资总额超过了146亿,而融资超过50亿元企业大约有6家左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型企业很难有存活的空间。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讲,前期政策的大力扶植,让不少人对于未来盲目乐观,然而随着政策风向调整,牌照发放门槛提高,扶持力度收紧,导致相当一批目的不纯的造车创企遭遇釜底抽薪。行业中“烧钱”的速度已经远超所有人的想象,并且从天堂到地狱的距离近在咫尺,稍有松懈就会被行业淘汰,此前,动力电池行业连续几年跻身行业前三的“黑马”沃特玛,依然难逃被淘汰的噩运,或许正如何小鹏所说,熬过最痛苦的时间,企业就有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