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韓偉課題組觀測到二維反鐵磁體系中磁振子的長距離輸運

近年來,磁振子電子學在信息計算和信息傳輸領域表現出了極具價值的應用潛力。磁振子電子學利用以磁振子為載體的電子自旋進動來實現信息處理,有望實現無熱量產生、低耗散的信息傳輸,相比於傳統意義上通過操縱電荷來實現信息的處理的微電子學具有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磁振子電子學領域的進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能夠有效傳輸磁振子的新材料的發現,而獲得長距離的磁振子輸運始終是磁振子電子學研究的重中之重。與通常的三維磁性絕緣體(如Yttrium Iron Garnet)相比,二維尺度下的磁振子被理論預言有很多的新穎物理效應,例如自旋能斯特效應,拓撲磁振子,以及外爾磁振子等。

在最新的研究文章中,量子材料科學中心韓偉課題組在二維磁性體系中展開工作並取得了重要進展,觀測到了二維反鐵磁體系中磁振子的長距離輸運。MnPS3晶體是一種層狀反鐵磁材料,利用機械剝離手段得到了二維的MnPS3薄片。MnPS3薄片上製備了用於測量磁振子輸運的非局域器件,器件結構如圖A所示。器件左側Pt電極通過熱方法來注入磁振子,右側Pt電極探測在二維MnPS3中擴散傳輸的磁振子。在二維反鐵磁MnPS3中,實驗上觀測到了幾微米的磁振子擴散長度。並且從圖B中可以看出,隨著注入端和探測端距離的增加,探測到的非局域信號表現出e指數衰減的形式,跟一維漂移擴散模型的理論模型一致。在此基礎上,他們還系統研究了MnPS3厚度對磁振子弛豫性質的影響。隨著MnPS3厚度從40 nm降低至8 nm,磁振子弛豫長度由4 mm減小到1 mm(圖C),這可能是由較薄的MnPS3中較強的表面雜質散射效應導致的。

該文章中的結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二維材料中的磁振子輸運實現為二維磁性材料在磁振子電子學的應用與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有望推動磁振子在量子尺度下的新穎量子物理性質研究。

北大韓偉課題組觀測到二維反鐵磁體系中磁振子的長距離輸運

圖:二維反鐵磁體系中磁振子輸運研究。(A)二維反鐵磁MnPS3中的磁振子輸運測量結構示意圖。(B)自旋信號隨電極間距的依賴關係,與理論預言的e指數衰減吻合。(C)磁振子弛豫長度隨MnPS3厚度的依賴關係。

該工作於2019年2月7日在線發表於物理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X上(Phys. Rev. X 9, 011026 (2019) )。 該工作由韓偉研究員設計和指導完成,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2015級博士生邢文宇為文章第一作者,物理學院2015級本科生邱露頤為第二作者(今年9月份將去哈佛大學讀博士),韓偉研究員為文章通訊作者。本工作的順利完成得到了量子材料科學中心賈爽教授和謝心澄院士的合作幫助,以及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