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这几种老思想害苦了几代人,“元凶”就是以下几点原因!

以前在农村,许多旧观念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已经根深蒂固,不过随着科学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接触许多科学的新观念,这才慢慢的发生了改变,不过这几种老思想依旧害苦了好几代人

农村这几种老思想害苦了几代人,“元凶”就是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重男轻女

第二,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第三,孝顺父母就是绝对的听从

我相信,这几种观念在农村一定是非常常见的,有些甚至到现在仍旧延袭着这样的旧思想,而这些就是都是不好的观点,但为什么依旧沿袭下来了呢?而造成这些的“元凶”就是一下几点:

第一点、劳动能力,

想当初,我们的社会也是母系社会,就是女人当家作主的那种,而且社会关系非常和谐,可以说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为当时人类群居之后,食物来源是这样的:女人负责采食野果,男人负责出去打猎。

因为动物是灵活的,不容易打猎到,而果子之类的比较容易采食,于是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后来随着生活的稳定,人类开始从事田间耕作,男人的力气比女人的大,这时候劳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男人的地位渐渐的超过了女人、因此形成了父系社会,只知其父不知其母,甚至女子出嫁后,姓氏会冠上夫姓!

第二点、传宗接代,

因为随着男性的地位的巩固,人们都一致认为只有儿子才能够有资格传宗接代,家里的产业只能够有儿子来继承,女子嫁出去之后就算是泼出去的水,不能够继承家中的财产,除非她是家中的独女。更有老人认为,没有儿子就是无后之人,可见女子的地位多么底下。

农村这几种老思想害苦了几代人,“元凶”就是以下几点原因!

第三点、被孝道所捆绑

以前的人是很注重孝道的,更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古代的君王如果不孝会被世人所诟病。曾经当官,用的并不是科举制而是推荐制,如何进行推荐呢?这时孝道就显得很重要了。若是为官期间父母去世的,可以休一年的假期去守孝,不孝的人会被世人非议,甚至丢了乌纱帽。本来孝顺父母是一件好事,但是总有一些为老不尊的人,将孝顺视为愚孝,不听从他的话就是不孝。

第四点、文化程度

因为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除了一些富家子弟的女子可以享受读书以外,普通家庭别说是贫困家庭了,就是家底较好的,女子也是不读书的,因为觉得女子读书长大了也要嫁人,没有必要花心思培养。

更有三从四德要遵守,丈夫去世之后,不改嫁被视为贞洁,改嫁后难免会受人白眼,甚至遭受非议,更有“寡妇门前是非多”的说法。丈夫去世之后,若无子女继承财产,家族里的人会将男子的田地、房屋收回,就像鲁迅笔下写的祥林嫂。

农村这几种老思想害苦了几代人,“元凶”就是以下几点原因!

第五、孩子的归属

人们对于姓氏往往都是很在乎的,一般女子出嫁后,所生的子女都归夫姓,少数情况下随母姓,而且认为跟谁姓就是谁家的人,即便是现在,也有许多家庭因为孩子的姓氏而闹矛盾。

农村这几种老思想害苦了几代人,“元凶”就是以下几点原因!

第六点、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在以前女子出嫁后,会一直跟随夫家生活。更有婚礼上,女子出嫁当天,女子一出门便向门外泼水,寓意“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此她变成了娘家的外人。如果运气好的,还有夫家能够接纳她,如果不好的话,那媳妇就始终是外人,而且是变得两边都不是“人”了!在土地确权时,一些户口在娘家的外嫁女,还遭受了不分配的待遇!

这些旧观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被新观念所代替,所以不管怎么样,女性最好能够在社会中,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不管钱多还是钱少,至少你都能够避免伸手要钱的尴尬。

当然,也不是说家庭主妇不好,而是在很多家庭里,不理解、不懂得体贴妻子的丈夫,会觉得他比你高一等。毕竟碰到一个明事理、懂得体贴妻子的丈夫和婆家真的不容易。

农村家庭也要舍得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多的教育,希望重男轻女的思想能够彻底翻篇!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发表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