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硬核”提醒:支付千万种,安全第一条,意识不到位,事后两行泪

「提醒」“硬核”提醒:支付千万种,安全第一条,意识不到位,事后两行泪

近年来

我国移动支付行业蓬勃发展

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

支付安全问题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一些影响移动支付安全的不良习惯

仍需注意避免

「提醒」“硬核”提醒:支付千万种,安全第一条,意识不到位,事后两行泪

回顾过去的一年,支付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移动支付增速较快。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度,移动支付业务169.35亿笔,金额达65.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19%和32.91%

中国银联风险安全专家介绍,随着金融科技应用的加快,公众对移动支付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日趋肯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技术具有安全、准确、便捷等特点,日渐成为移动支付的标配;同时,U盾、动态密码及数字证书的使用增长明显。

尽管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改善,但

一些移动支付的不良习惯

仍在影响支付安全

需要引起消费者关注

「提醒」“硬核”提醒:支付千万种,安全第一条,意识不到位,事后两行泪

更换手机或删除手机应用程序时

未妥善处理支付敏感信息

更换新手机未删除支付敏感信息,或是不再使用手机支付软件未解除银行卡绑定,这两种做法都可能增加账号被盗或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更换手机时应删除存留的支付信息,并恢复手机出厂状态

安装未知来源的手机应用程序

银联发布的数据显示,主动安装手机跳出的不明文件是移动支付主要的高风险行为类型。

由于制作门槛低、安全性不足等原因,二维码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传播钓鱼网站、手机病毒、恶意程序等,建议消费者在使用二维码支付时尽量使用被扫模式或选择更为安全的动态二维码

社交软件中传输敏感信息

在使用社交工具时,部分用户会将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账号密码等拍照发给他人,留下安全隐患。

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切勿随意透露,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及二维码,定期升级软件、查杀木马病毒。

此外,专家还建议,消费者应开启账户操作提醒,如登录、消费、修改密码等,当察觉到账户被盗用时,第一时间和警方取得联系。

传递指尖正能量 唱响武清好声音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网信武清”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