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離不開互聯網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今日在烏鎮隆重召開,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王行最應邀參會,出席 “網絡公益與扶貧:消除飢餓與貧困”主題分論壇,分享中國扶貧基金會在網絡公益與扶貧領域的經驗與成果,共同探討如何在減貧與發展領域更好的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加強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之間的協作,縮減“數字鴻溝”,釋放“數字紅利”,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推進網絡公益與扶貧。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王行最執行副理事長(左4)在

“網絡公益與扶貧:消除飢餓與貧困”分論壇發言

扶貧攻堅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而精準扶貧更是對扶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王行最表示,移動互聯網讓扶貧項目更快抵達貧困人口。

要打贏扶貧攻堅戰,離開互聯網,很多事情都難以想象。

互聯網時代的扶貧公益

01

互聯網帶來的改變

移動互聯網讓公益捐助不再受單一通道的制約,通過互聯網,真正將公益有了交互體驗,更加真實的鏈接到每一個人,可以讓公益項目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抵達貧困人口。

過去的公益,捐款人只能通過非常有限的媒體信息,瞭解需要幫助的人群,然後聯絡、匯款、實施善舉,但是對自己愛心的流向、用途也不清楚;而希望得到幫助的人也只有得到媒體的關注,才有可能獲得關注,進而得到幫助。

現在,通過互聯網平臺,求助者可將自己的求助信息發在網上,捐贈人可通過櫥窗式的展示,瞭解每個求助項目的詳細信息。

從品牌推廣角度來看,過去信息的傳播主要掌握在主流媒體的手中,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自媒體的出現,使得機構擁有自己的傳播平臺和媒介,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網站,客戶端等媒介進行品牌傳播、品牌推廣,打造機構影響力,讓更多公眾知道、瞭解我們。

從籌資角度來看,互聯網為公益捐贈搭建了很好的平臺。過去我會每年的大額捐贈和公眾捐贈佔比一般在8:2,而自從互聯網廣泛應用以來,這個佔比轉變成6:4,公眾捐贈資金仍在逐年遞增。

從項目實施的角度來看,互聯網優化了項目管理和實施方式,讓工作更加高效、便捷,信息更加公開、透明。

02

離開互聯網,扶貧領域很多事情都難以想象

舉個例子,中國扶貧基金會創建電商扶貧項目——善品公社,貧困地區農戶生產的農產品面臨的問題是缺乏銷售渠道,很好的農產品往往因為路途遙遠、運輸成本高、沒有市場經驗而爛在地裡,農戶忙活了一年也沒什麼收穫。

互聯網電商扶貧和社群聯結正好能有效彌補這個短版,賦權消費者推動團體共同購買農戶產品,幫助貧困地區農戶實現增收脫貧的同時,滿足廣大消費者對安全、健康農產品的需求。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豐收的喜悅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玉露香梨

截至2017年底,電商扶貧項目累計受益農戶達10000戶。共出品石棉黃果柑、石棉枇杷、漢源紅大櫻桃、蒙頂山紅心獼猴桃、紅河梯田紅米、吉林舒蘭大米6款產品,2017年,善品公社走出四川,項目已經覆蓋四川雅安、雲南紅河、吉林舒蘭,足跡遍佈中國6省18縣,其中大部分地區為國家級貧困縣。

頂樑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也是基於互聯網,是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衛健委的指導下,由中國扶貧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螞蟻金服公益、螞蟻金服保險平臺聯合發起的精準健康扶貧項目,為現行貧困標準下18~60週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專屬扶貧公益保險。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受益者永誠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理賠

頂樑柱保險項目不區分病種、醫院,專為貧困家庭主要勞動力設計,將健康扶貧與公益保險結合,運用公益保險的槓桿價值和互聯網平臺的技術能力,使社會愛心資金支持與政府健康扶貧政策形成互補,強化兜底保障,精準救助救治,斬斷了貧困戶“害怕看病、看不起病,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導致貧困”的惡性循環,降低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率。同時,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實現從籌款到理賠過程全透明、全跟蹤,採用低風險、零利潤的公益保險模式,實現理賠最大化。

截至2018年10月中旬,頂樑柱保險項目獲公眾捐贈23.02億人次,共籌集資金1.16億元,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並支持。目前,項目已投入資金6848.94萬元,覆蓋11省33縣256.35萬人次,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群眾的一致好評。到2020年,項目將覆蓋1000萬人次。

03

信息技術加持讓農村信貸服務更加專業

近年來,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驅動著農村金融不斷髮展。運用互聯網技術來發展農村數字金融有助於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和成本,特別是隨著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價格低廉但功能豐富的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

雖然互聯網技術有效突破了地域區隔的影響,成為解決中國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有效工具,但是,互聯網基建設施的改善卻無法抹平城鄉間的基礎性不平衡。我們也要警惕數字技術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例如數字鴻溝和數字偏見。

時至今日,中國仍有近6億非網民,其中六成以上是農民,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下,農民容易進一步被邊緣化和被排斥,和社會其他成員的福利不平等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有擴大的趨勢。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信貸員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受益農戶

二十多年來,中和農信摸索出一條商業化運作以實現社會價值的成功模式,並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不論是在機構管理、資金運轉還是技術研發方面的能力都取得了顯著提升:

2009年

中和農信開始自主研發網絡版的信息系統

2013年

開發基層信貸員的終端APP,信貸員可以

在農戶家裡完成所有信息採集並及時上傳

2018年

推出客戶端的APP,農民通過智能手機就可以提交貸款申請,實現十分鐘提現

互聯網技術是行業的大勢所趨,在提高風控能力及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可獲得性等方面潛力巨大。藉助技術的力量,完善農村信用貸款,填補農村金融服務的空白,為農戶帶來更普惠、更便利、更安全的優質金融服務,使更多農村中低收入群體享受到數字金融的紅利。

扶貧工作的未來展望

離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間越來越近,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廣泛引導和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通知》要求,我會經認真研究制定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參與脫貧攻堅(2018-2020)實施規劃》,主要內容是:

首先,加大資源投入量。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動員社會各方的力量和愛心人士參與脫貧攻堅。2018-2020三年力爭籌集資金10億元以上投入脫貧攻堅。

其次,擴大建檔立卡人口受益面。主要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領域項目的實施,在2018-2020三年預計120個貧困縣的940萬人次受益。

第三,吸引和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發揮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聯繫紐帶和工作平臺作用,預計2018-2020年,帶動1000家企事業單位、3250萬人次的愛心人士捐贈支持參與脫貧攻堅。

以上這些工作離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要想完成難以想象。

迄今為止,中國的扶貧工作規模是舉世矚目的,扶貧開發取得的成績也是舉世矚目的,習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民間組織也要在“一帶一路”中發揮作用。

中國扶貧基金會已經從2005年開啟國際化之路。 截至目前,中國扶貧基金會在2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人道主義救援和發展援助項目,累計投入資金、物資1.4億元人民幣,惠及約40萬人次;在埃塞俄比亞、蘇丹、烏干達、尼泊爾、緬甸和柬埔寨6個國家開展了長期發展援助項目。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國際扶貧項目

隨著脫貧攻堅目標的完成,未來中國將會有更多社會組織走出去,傳遞中國的扶貧經驗。而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能更好地發揮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助力中國民間組織更好地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扶貧工作。

結語

過去5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公益行業的發展,並湧現出一批專業的互聯網捐贈平臺,同時這些平臺根據其自身特點還設計了適合公眾參與的產品和活動,加大了公眾參與的力度,實現了人人公益。

展望未來5年,包括5G技術、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的發展將對公益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也期望通過互聯網等科技的發展,彌合數字鴻溝,信息技術的發展能惠及更多老百姓,讓他們的生活更便捷,惠及更多地方。

- 今日互動 -

你對互聯網+扶貧/公益的好想法,

大膽扔過來,評論區向你們敞開!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互联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