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给女儿写的历史科普书,为何人人值得一读?

日本著名史书《日本外史》的作者赖山阳曾在该书序言中感叹说,时人坚信小说里所写的就是事实。《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的作者小岛毅教授在做历史研究之余也不免慨叹,如司马辽太郎那样的历史小说家,比历史学者们拥有更多的读者,拥有更强的影响力,这一点让历史学者们都有很大的危机感。这些学者们一面严厉批判着这些小说家们对历史的片面理解与不实叙述,一面又面对着化解专业研究领域与让一般大众理解的水平之间那道鸿沟望沟兴叹。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在中国也很具有普遍性。

在我们身边,就不知道多少人将“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历史小说当做正史看待,对于各种清穿剧、清宫戏耳熟能详,而历史的真实样貌却所知甚少。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读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者总比看《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的人来的多而又多。

而大海对面的日本人民,也有不少人将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当做正经史书来读,甚至以为小说里面说的,都是历史的真相。这种情况虽然看来有些荒唐,但再想一想欧洲人民对于茨威格、大仲马等作家所写历史小说的挚爱,却没什么人去读大部头正史的现状,又让人觉得,原来世界各国人民的阅读品味都很相像。

不过还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历史类科普书涌现出来。《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一书书如其名,本书作者是东京大学博士、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小岛毅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原本是中国思想史,但因为对自家女儿所用历史教科书有颇多不满之处,于是自己动手,亲自著书,利用每天上班前一两小时的时间,写就一篇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日本历史介绍文章,补充日本历史教科书所教的内容。

这本东大爸爸原本写给自己女儿的日本历史书充分兼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在史书的刻板严肃与青少年读物的浅显易读之间走出一条独辟蹊径的小路。

整本书以日记的形式编排,内中共计52篇文章,这不止是一本体现着一位父亲对自己女儿爱护之心的日本历史常识科普书,也是一位历史学者对于本国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归纳总结。

书中的文章既有对于日本国花由梅花变成樱花的演变过程介绍这种趣味常识,也有诸如“日本从过去到现在国情一直是以天皇为君主的形式,被神话洗脑的人成了皇军,天皇陛下的军队到海外征战,结果就是造成了那场战争。”这种对于既往历史的深刻反思。

做为一位受过多年专业学术训练的历史学者,作者在书中认真表示,就算是一个人的人生故事也是在各种偶然之下的戏剧,历史是数不清的事件组成,并环环相扣,影响至今。整理事件的经过,确实的找到现在的我们正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学习历史的意义正在于此,背诵年代或人名并非学习历史的目的。这,也可以说是此书值得众多成年读者们读上一读的原因所在了。

日本教授给女儿写的历史科普书,为何人人值得一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