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被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的《蜀素帖》是米芾的中年力作,也是学习书法时绕不过去的一件经典作品。历代书家对它格外青睐,学习者也想从中领悟书法之妙。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米芾 《蜀素帖》(局部)


今天就从临写、学习的角度,为大家介绍米芾书法的特点和临写《蜀素帖》的要点及难点,希望以“技法相授”的方式,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理解经典书法作品。

米芾与《蜀素帖》

关于米芾的笔法,有一段记载于《海岳名言》的他与宋徽宗的经典对话:

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一个“刷”字,生动形象地总结出米芾的笔法特点,甚至还能感受到米芾的书写气势和其中的气韵风姿。《蜀素帖》中,由于绢素不易著墨,米芾刻意强化了用笔的力度。

米芾是双勾执笔,这也是宋人普遍的执笔姿势。他的执笔不是很紧,与“二王”有差异。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执笔示意图

“二王”讲执笔要紧很有道理,执笔紧才能使手腕得到充分地运用而避免过多运指。这源自晋、唐讲笔势,而笔势主要靠腕力带动,所以,晋、唐书风雄健扎实。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摹本 (局部)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米芾《清和帖》(局部)

米芾执笔的松紧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早年学唐人和“二王”可能相对紧,得“二王”精髓之处就在于笔势,与晋、唐不同之处在于强化逆势,不单在力度,更在于出入锋的方向变化。

到后来自由创作相对松,所谓“松”主要是指创作时的一种自然意趣,这种意趣在晋、唐书风中相对较少,是宋人生发而来,由此也可看出晋、唐与宋人在书法观念上的差异。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 (局部)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米芾《三吴诗帖》 (局部)

其次,他讲“得笔”,也就是用笔要正确,目的是使腕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而才能使字有风神,使书家的精神状态生动地呈现于作品当中,这样写出来的点画自然是圆劲而饱满的。

再次,他谈到了自己学习唐人的过程,先学大字颜楷以展气势,继学“柳欧”以收束,再学褚以尽用笔之精微,明用笔八面出锋之意。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柳公权《玄秘塔碑》 (局部)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米芾《王略帖赞》 (局部)

最后上溯《兰亭序》,一般认为米芾学《兰亭序》是得到了苏轼的点拨。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冯摹兰亭序》 纸本 行书 24.5cm×69.9cm 故宫博物院藏

从他三十一岁见东坡到书《蜀素帖》不过七年,他完成了临摹、集古字、创作、个人面目的基本形成种种转变。用功之勤,悟性之高,历代书家罕有其匹。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米芾 《蜀素帖》(局部)


此作出入锋角度变化多端,不主故常,侧锋刷掠无处不在,笔势生猛。是其所谓“八面出锋”“刷字”的经典范例。宋人制笔不若唐人强劲,所以,他刻意强化逆势。此作用笔顺逆转换的幅度极大,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体势强劲而多变。

《蜀素帖》临摹建议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临摹的精准是手的表现能力的训练,临得越像越接近古人的书写状态,是技术难度的还原,也是用笔节奏的还原。因而才能深入古人的书艺及其精神世界。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临米芾《蜀素帖》

若学米字单是表面的像是没有用的,他学过的我们也应该尽量涉猎,必须要有一种楷书作基础,如《九成宫醴泉铭》或《多宝塔碑》等。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同时,临摹冯摹《兰亭序》,如果时间充裕可同时练习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智永 《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 每页29.3cm×14.2cm 日本私人藏

在这个基础上再学《蜀素帖》就会显得轻松容易一点,也更看得清其中用笔的变化。临摹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先关注单个字的用笔,再看用笔与结构的关系,注意上下字之间的关系,再注意整体章法,可片段临摹与通临相结合,数量和强度逐步增加。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蜀素帖》单字精解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蜀素帖》单字精解

在临摹工具的选择上,笔用纯狼毫,要求尖、齐、圆、健,束锋好,墨若能自己磨更好,纸取光洁而不大渗水的毛边纸即可,若用熟绢则更佳。

《蜀素帖》高清图欣赏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如何写好“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