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2000人!滴滴的燒錢模式,恐怕再也難以為繼

可以說,目前中國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滴滴公司,絕對是一家不差錢的公司。據統計,自成立至今,滴滴公司已經先後獲得了17輪融資,累計獲得融資金額超過200億美元,這也使得滴滴公司,成為全球未上市公司中,獲得融資金額最高的一家公司。

裁員2000人!滴滴的燒錢模式,恐怕再也難以為繼

但是,如今的滴滴終於體會到了缺乏資金的寒冷。在2月15日滴滴公司的月度會議上,公司CEO程維表示,未來公司將會進行“過冬”的準備,將運營精力放在移動出行的主業上,同時暫停一些公司非主營業務,由於本次業務調整以及業績考核,未來滴滴公司將會裁剪2000名員工,佔到目前該公司員工總數的15%左右。

此次滴滴公司正面宣佈裁員,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滴滴公司連續虧損的經營狀況。據悉,2018年滴滴公司全年虧損金額高達109億元,依舊處於劇烈“燒錢”的狀態。事實上,自2012年成立以來,滴滴公司在六年的發展過程中,還從來沒有實現過盈利,處於連年虧損的狀態。據統計,滴滴公司六年來累計虧損了390億元。

裁員2000人!滴滴的燒錢模式,恐怕再也難以為繼

可以說,滴滴公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活脫脫的“燒錢擴張史”。2010年,易到用車正式上線,專門提供商務車的專車服務,開創了國內網約車行業的先河。兩年以後,滴滴打車上線,和滴滴一同出現的,還有快的、大黃蜂打車、五一用車等等眾多打車軟件,紛紛開始搶佔市場。

而當時的滴滴和快的兩家公司,分別獲得了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家互聯網巨頭公司的融資,開始在行業中嶄露頭角。在資本的催動下,兩家公司通過鉅額補貼用戶的模式,展開了激烈的“燒錢大戰”,誰燒得錢多,誰就能佔領更高的市場份額。

此後,美國最大的移動出行公司Uber開始進軍中國,血洗了中國的網約車市場,中小型的網約車公司紛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消逝。此時,滴滴、快的和Uber三家公司的燒錢競爭還在繼續。

裁員2000人!滴滴的燒錢模式,恐怕再也難以為繼

直到2015年和2016年兩年間,滴滴相繼收購了快的和Uber公司的中國地區業務,一舉成為行業中的巨頭企業,形成了一枝獨秀的市場格局。所以,無論是當初與快的、Uber的市場競爭,還是後來的併購,滴滴的成長始終離不開鉅額的資本作為後盾,滴滴如今的行業地位,都是用金錢一點一點堆積起來的。

但是,如今的移動出行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美團、攜程等眾多互聯網公司,紛紛相中了移動出行業務,開始強勢進入市場,與滴滴展開競爭。更為嚴峻的是,吉利、長城、寶馬、上汽等等一眾汽車製造廠家,也開始進軍出行市場。

裁員2000人!滴滴的燒錢模式,恐怕再也難以為繼

與滴滴公司的C2C運營模式不同,這些汽車製造商擁有充足的現車資源,可以採取B2C運營模式,對滴滴的市場衝擊力更大。所謂的C2C模式,其車輛和司機都來自於移動端,平臺只提供對接服務,和C2C最大的區別在於,B2C是由平臺來提供車輛和司機,這樣的模式雖然處於重資產,發展擴張的速度較慢,但是其安全性和可控性,都要遠遠高於C2C模式。

而滴滴作為行業內C2C運營模式的代表,正是這種輕資產的屬性,造就了滴滴早期的野蠻生長。

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行業監管越來越趨於規範化。由此C2C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最終導致滴滴公司唯一處於盈利狀態的順風車業務在2018年8月份無限期下線,至今還沒有上限。這一事件,對滴滴公司的營收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裁員2000人!滴滴的燒錢模式,恐怕再也難以為繼

同時,滴滴這種依靠鉅額補貼累計的流量,缺乏用戶黏度,不利於平臺的可持續發展。面對B2C模式的來勢洶洶,滴滴不得不持續這種高額的用戶補貼,來維持自身的行業地位,這也是滴滴公司依然處於鉅額虧損的重要因素。

但是隨著互聯網紅利消散,加之持續多年的虧損,投資者已經逐漸失去了信心。因此,滴滴的融資渠道將會越來越艱難,想要依靠燒錢換取擴張和發展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裁員2000人!滴滴的燒錢模式,恐怕再也難以為繼

據推測,在移動出行領域,未來B2C模式將會成為大勢所趨,從政府層面來看,也更加希望這種相對可控的重資產模式,成為行業主流。為此,滴滴也開始走向兩種模式相結合的道路,希望能夠與傳統的出租車企業進行融合,實現公司的轉型。至於滴滴未來是否能夠轉型成功,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