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史书画卷

黎锦是一门历史悠久、驰名于世的工艺。它是海南最早的棉织品,又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正因为如此海南成为中国棉制品的发祥地,人称指尖上的“活化石”。有时我们走进黎寨,偶尔邂逅绣面纹身的阿婆就坐在自家的茅草屋前很悠然的织着黎锦,那细腻又精巧的一针一线会让人着迷,一时分不清她们手里捻起的是丝线还是时光。

传统的史书画卷


也会让人觉得这些图案在某本书上似曾相识,不禁会感慨人类在创造图案时的相通之处,也不得不佩服黎族织女们心灵手巧。龙被是黎锦上品,是黎族女子智慧与勤劳的的象征,也蕴含着黎族独特的文化和风情。我们该一起来保护和传承海南岛上的这颗璀璨明珠。

传统的史书画卷


海南的历史文化较之许多内地省份的厚重来说确实是轻了许多,但黎锦却绝对是可以拿得出手的,因为黎锦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海南岛就是原植棉花生长之地,黎族先民在很早的时候,就懂得将木棉花纤维用作纺织原料,据黎族《祖先歌》颂述,传说黎族先民在台风肆虐、风雷雨多的海南岛上,火种灭了,只好进山洞居住,以采集“吉贝”(即棉花)为“茸巢”。除了黎族祖先用歌曲颂述外,我们在很多诗文里也能找到“吉贝布”(黎锦的古称)的身影,苏东坡在谪居海南的时候就写过一首黎族山人送吉贝布给他御寒的诗,诗中写到:

传统的史书画卷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独完。

负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

...... ......

似言君贵人,草莽栖龙鸾。

遗我吉贝布,海风今岁寒。

如今,现代纺织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但根基却依然在黎锦这里,当你对标准化、快节奏的工业化文明审美疲劳后,忽然在海南看到了黎族织锦还在沿袭着最古老的纺织工艺,保留着最初的根,这是多么幸运的事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