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撰文丨阿三

出品丨云南创业者联盟

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本文共计2750字,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无限流量祸乱之源

2017年,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大手一挥,推出了无限制的数据流量套餐,承诺客户可以享受“上不封顶”的流量。T-Mobile闻风而动,AT&T和Sprint快速响应,先后推出了价格更低的无限流量套餐。自此,美国四大通信运营商全部加入到无限流量产品的市场角逐中。

美国运营商的举动,让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联通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同年,中国联通试水推出冰淇淋套餐,打响了国内无限流量第一枪。中国电信反手就是一个漂亮的天翼不限量套餐表明立场,中国移动也及时作出回应,推出任我用套餐,宣布进军无限流量市场。

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随着三大运营商的先后入局,无限流量江湖狼烟四起,大战一触即发。

深不见底的4G黑洞

在1G蛮荒时代,手机只能用来语音通话,流量仍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进入2G傻白甜时代以后,手机开始和互联网连接,虽然网速堪比龟速,但所有人都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到了3G时代,传统的语音通话已经是个弟弟了,视频通话、手机上网开始成为主流,行业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

不过好景不长,在3G时代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时候,更加简单粗暴的4G时代来临了。4G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的音频、视频和图像等。3G的网速是2Mbps,4G则能够达到100Mbps。上网、看视频、开直播……人们再次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在傻白甜的2G时代,流量套餐还是以M为单位计算的,遥想当年,大家每天登QQ聊天,还不知表情包为何物。虽然也上网看NBA比赛直播,不过都是文字版的。偶尔QQ空间偷偷菜,再发个非主流动态什么的,一个月30M的流量已经绰绰有余了。5块钱30M的流量包,是土豪才有的待遇。

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图片源于网络/QQ农场页面

进入4G时代以后,流量看似降价了,10块钱能买100M甚至300M了。可是大家对流量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要以G为单位来计算了。2G时代10块钱就能搞定的流量,在4G时代也许100块都搞不定。

在此之前,我们对近500名用户发出了一份“关于手机流量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并成功收回了228份。在对这228份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后我们发现,有30%的用户,每个月要使用的流量在10GB以上,另有近48%的用户,使用量在1-5GB之间,每个月使用流量在1GB以下的用户占比不足5%。

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数据源于调查/用户月流量使用情况

更加有趣的是,在这228名手机用户中,有36.36%的用户不知道自己每个月的流量用到哪去了。

4G时代的流量大战

走在路上刷微博,躺在床上刷抖音,在地铁上看视频,在户外开直播,午休半小时,还要拉上同事一起吃鸡……这一届用户对流量的巨大刚需,让运营商发现了新的盈利模式。不限量套餐来了!

中国联通的冰淇淋套餐,中国电信的天翼不限量套餐、中国移动的任我用套餐,一开始都打着“无限流量”的口号,而且价格也都锁定在200元左右。随着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后,三大运营商又先后推出了更低档次的不限量套餐,三方在无限流量市场杀得难分难解。

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图源于网络/腾讯王卡

但很快,搅局者出现了。2017年7月,腾讯与联通达成深度合作,腾讯王卡横空出世。腾讯王卡最大的优势在于超百款腾讯系应用全国免流,包括微信、QQ、腾讯视频、王者荣耀等。腾讯旗下APP众多,再加上腾讯大王卡月租才19元,堪比白菜价,一经推广就得到了大批90后腾讯系用户的拥护,根据中国联通透露的数据显示,到今年4月份,腾讯王卡用户规模已超1亿。

腾讯王卡的入局,打破了三大运营商在“无限流量”市场的平衡,联通开始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上风。为了抗衡腾讯王卡,电信在今年4月份推出了电信王卡,其资费套餐基本与腾讯王卡一致,主要免流百度系、网易系、阿里文娱等近100款应用。随后移动也推出移动王卡,加入混战。

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三大运营商在“无限流量”市场布局,BAT等互联网巨头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微博推出了微博微卡,为微博站内图文视频以及秒拍、一直播、天气通、新浪新闻等一系列家族产品的微博内流量免流,在未来独立使用这些应用也将全部免流;支付宝推出蚂蚁宝卡,用户可享受线下买单送流量特权;阿里推出阿里鱼卡,为阿里系多个产品提供免流服务;小米推出米粉卡,京东推出京东强卡……当然,这些互联网卡也都不可避免的要跟运营商合作。

天下人苦流量久矣

运营商们在前方战场厮杀,后方的用户也坐不住了。开始有用户爆料,无限流量套餐其实是骗人的!

以中国联通最早推出的冰淇淋套餐为例,在“无限流量”噱头的下面,其实还有一条极不明显的补充说明:用户当月数据总流量达到40GB后,上网速率将降至3G网络速度,当月累积使用100GB之后将关闭数据上网功能,次月自动恢复。

其实这已经算是很良心的了,电信和移动开始推出的“无限流量”套餐,不仅流量上限低,而且超量后限速1Mbps,让你瞬间重返莽荒时代,这跟断网没什么区别。

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但对于这些问题,运营商们早就想好了说辞。简单来说,无限流量套餐设限速阀值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做法,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网络无法承载的现象,防止用户将其作为热点或毫无节制的下载。

但用户在意的显然不是这个。无限流量套餐在宣传时有意放大“不限量”,弱化“限速”,不限量是假的,玩文字游戏才是真的。运营商们一边喊冤枉,一边喊真香的嘴脸,让人无法忍受。所以进入2018年以后,关于“无限流量”骗人的话题开始在网上发酵,越来越的媒体也开始介入。随着问题被不断曝光,今年6月份,工信部出手约谈了三大运营商,8月份,不限量套餐被工商局认定为虚假广告。

重压之下,三大运营商被迫叫停了不限量套餐。大家拍手叫好,这是属于广大网民的胜利。

借壳重生的无限套餐

4G时代,流量是刚需。三大运营商们也看都到了大额流量的广阔市场。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云梯。不限量套餐下架后,三大运营商改了宣传字样,摇身一变成了畅享套餐,“大流量”、“流量放心用”,但实际上,该限速的照样限速,该断网的还得断网。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网民们高兴太早了。

被阉割的无限流量

更无语的是,三大运营商官方虽然改了宣传语,去掉了“不限量”字眼,但到三四线小城后却未必是这样。云南创业者联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云南地区的一些营业厅,目前就仍在采用“不限量”的旧宣传语。尤其是在三四线小城,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任务,也仍以“无限流量”做噱头,只有用户深究,他们才会作出详细解释。这七十二变玩得很溜啊!

其实这几年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公共WIFI的普及力度也在加强。用户对流量的需求大增不假, 可对无限流量的执念也没有那么深。运营商挂羊头卖狗肉,一边喊冤枉,一边喊真香,这种把用户当傻白甜的行为才是大家生气的主要原因。其实用户现在真正想要的,不是无限流量,而是知情权。你可以耍小聪明,但最好保证永远不被人发现,否则事情败露之际,也是用户离你而去之时。

❷.无限流量套餐何时代替wifi.来源:新华网

❸.运营商“王卡”大战谁称王.来源:赛立信通信研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