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鹏:医改下一步需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互联网

(12月3日)下午,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8中国医药资本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政策中的红利与风险——如何抓住历史机遇》的主旨演讲。

朱恒鹏认为,未来,互联网、AI、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会带来很多的机会,政策层面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支持力度非常大,相关改革稳步推进情况下,互联网+医疗发展潜力很大。


朱恒鹏:医改下一步需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互联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加快推动医疗服务体制改革

近年来,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大力推进。

在朱恒鹏看来,目前,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落后于医药和医保。

朱恒鹏表示:

1985~2003年间,医药生产和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1997~2017年间,首先从企业职工开始,然后是农村居民,继而是城镇居民,建立了和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数据显示,2017年,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

而医疗服务体制方面,朱恒鹏认为,管办不分以及公立医疗机构行政性垄断医疗服务市场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公立医院的数量在减少,但是市场份额却没有下降。并且,医生人事制度还有待改革,公立医院医生是“铁饭碗”的事业单位编制身份有待改变。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统筹履行政府办医职责。

而对于公立医院医生编制及薪酬制度,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指出,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完善编制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试点。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备案制,在部分大中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

此外,2017年,人社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薪酬待遇,推动公立医院编制内外人员同岗同薪同待遇。

朱恒鹏认为,医生可以成为一个自由执业者,这是国际通行的模式。

目前,政策层面也在加快推进医生多点执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8月,全国多点执业的医生已经达到6.6万余名。

政策利好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朱恒鹏表示,医改下一步需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去行政化。

他结合国家各个领域改革的经验指出,“我们大部分改革的成功都是增量改革,存量很难改,三甲医院很难改,国有企业很难改,我们放开增量,我们允许民营企业发展,伴随发展增量可以替代存量时,这个时候改革就很容易。”

对于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朱恒鹏认为,机遇在于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未来的互联网、AI、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会带来很多的机会。

在朱恒鹏看来,政策层面对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药的支持力度很大,相关行业发展潜力很大。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此后,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包括《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积极作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央广网援引业内人士表述,在最近4年中,整个“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更是获得了超过2000亿元的投资。

在互联网+医药方面,商务部早前发布的《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药品流通”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医药电商行业逐步进入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阶段。2017年全国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736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22.5%,其中B2C业务同比增长21.4%。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医改下一步需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去行政化


今年是国家启动新医改的第十个年头。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提出,标志着新一轮医改大幕正式拉开。过去十年,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的新医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2017年初,国务院又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部署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最近,一篇回顾我国医改十五年历程的文章,同样也再次让公众的目光聚焦医改。人们提出疑问,下一阶段我国医改还将在哪些领域进行突破和创新?

多年来持续追踪、研究医改政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改革的空间在公立医院”。


NBD:“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目前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医改有待完善,下一步医改中有哪些空间比较大的地方可以继续突破?

朱恒鹏:我们在医保和医药方面改革都很好了,但到现在咱们的公立医院并没有启动真正的改革,我们的医生人事制度没改革。三甲医院得到的各种行政资源多,得到的各种行政权力支持,比如高级职称、重点学科都多,这些都能吸引到很多的好医生,从而吸引更多的患者,然后形成马太效应。

所以,公立医院不仅对民营医院,还对公立的县区医院这些二级医院,甚至是社区医院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三甲医院的优势在疑难杂症危急重症和科教研,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三甲医院成本高费用高、服务并不好,但患者没有办法。如果说改革的空间,那我认为这个空间就是公立医院,医生要像在其他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及台湾地区那样,成为一个自由执业者,这是国际通行的模式。

NBD:医生成为自由执业者进入非公医疗领域,目前诸如口腔科、眼科的非公医疗单位发展非常迅速,是不是因为这些专业方向上对医疗设备投入要求比较低?

朱恒鹏:这些应该不是问题,现在社会资本有资金实力投资大型设备,主要是受制于医生团队,因为这个铁饭碗很多医生不愿意出来,还包括一些如评职称、养老保险等因素。公立医院医生事业编制身份养老金大大超过民营医院企业医院医生的养老金,这不是公平竞争的结果,而是制度设计的问题。而医生不愿意离开公立医院,民营资本在外边盖再好的医院,买再好的设备也不行。

而医生在公立医院拿到的高收入,是靠财政和行政资源支撑,行政资源的社会成本是非常高的,等于老百姓花高价得到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这个是不合算的。

NBD:现在医生离开公立医院,有的会被高端民营医院挖走,此举发展意义大吗?

朱恒鹏:这个要去理解,有的医生愿意去服务支付能力更强的群体,这就好比有人愿意去五星级宾馆消费,也很正常。

但是,绝大部分医生其实是不愿只在高端医院服务,高端医院接诊量小。如国外很多医生他们在私立高端医院获取收入的同时,也会在公立医院通过接触更多的病患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医生绝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职业群体。给穷人看病、赚富人的钱是这个职业群体古今中外的常态。

NBD:您提到改革要针对公立医院,但有些超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已经发展多年,短时间拆分不现实。那么,该如何改革?

朱恒鹏:有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剥离大医院的普通门诊,首先超大型三甲医院确实没法拆分,现在能做的是可以把“超级医院”的业务逐渐分离出来。包括很多三甲医院院长都认为,目前三甲医院有60%的门诊其实不需要在三甲医院看,50%的手术和住院也不需要在三甲医院做,三甲医院更应该去收治疑难杂症病患。对政府来说,应该严格禁止三甲医院再扩张规模,这个可以现在也应该采取一 刀切的做法,命令禁止三甲医院再增加床位和人员,分院也不行、合资共建也不允许,同时放开医生开办中小型医院、诊所、手术中心,通过鼓励医生走出来分流那些不需要在三级医院进行的诊疗活动,形成分级诊疗体系。

就比如某民营眼科医院,它发展白内障手术,即便是在上海这样的地区落地后,公立医院的白内障患者接诊量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因为白内障手术的技术很成熟,患者在民营医院就医成本也更低。

互联网医疗发展潜力大


NBD:目前来看,患者更信任三甲医院甚至对“超级医院”产生崇拜心里,其中有对民营医院之前存在混乱不信任,怎样打消患者的顾虑?

朱恒鹏:你担心的民营诊所可能会乱,这是毫无疑问的,会有坑蒙拐骗乱发生。但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了,要怎么办?一定要有一段时期的“忍耐”,只要放开了,就会有一个鱼目混珠的时期,优胜劣汰是需要过程的,可以通过完善治理缩短这个过程,但是希望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业秩序,这个优胜劣汰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经验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每个放开的行业都经历了这个过程。一乱就收,就回到老路子走不出来了。政府需要考虑的不是“一放就乱,一乱就收”,而是如何适应新形势,完善社会治理机制。

不能因为出现混乱就简单性地歧视民营医院,让歧视的结果成为歧视的理由,管制的恶果成为继续管制的理由。比如,开办医院的资质审核太多,一个很难拿全各种资质证书的民营医院因担心资质不全随时被查封而降低质量以降低成本,结果真因为质量问题被查封,行政部门以此为由证明应该加强管制。民营医院因此证明降低成本降低损失是理性选择,这就成了走不出去的低水平循环了,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以宿迁为例,宿迁2003年公立医院全部被政府转让,之后一度出现混乱,欺诈患者、攻击竞争对手。但2006年之后,宿迁的整个民营医院竞争就开始逐步走向规范。

NBD:目前非公医疗体系中,互联网医疗概念火热,但也存在一些发展水平低,甚至还有蹭医改热点的企业。

朱恒鹏:确实存在一些企业造概念融资等,这是不符合医疗行业的特征,医疗的规范需要比较慢地做技术做服务。但互联网医疗是个方向,现在的水平也算可以,发展潜力也非常大。(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