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他的起點很低,卻成為中國傳統社會最後一個完人?


為什麼說他的起點很低,卻成為中國傳統社會最後一個完人?



有人說,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明朝的王陽明,一個是清代的曾國藩。

對於曾國藩,無數名人對他有很高的評價。

偉人毛澤東曾說:“予於近人,獨服曾國藩。”

而老對手蔣介石也說:“足為吾人之師資!”

梁啟超對曾氏也傾心推崇:“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曾國藩去世後,弟子們送了一副輓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千古完人,他的前半生卻備受打擊,除了失敗還是失敗,那他是怎麼成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的?

01

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1811年,離鴉片戰爭不到30年,曾國藩出生在湖南湘鄉一個地主家裡。

當時的人們不知道,這個男孩以後會對國家有怎樣的影響。

和所有家長一樣,父母希望他從小讀書,將來考取功名,為家族光耀門楣。

但他比一般的孩子要遲鈍些。

他秀才考了七次,才以最後一名勉強通過。很多人都很難堅持下來,比如同時期的洪秀全,考了四次沒考上便放棄了,轉而搞起反清運動。

那時考秀才,比現在的高考要殘酷多了,錄取率低到讓人絕望,但曾國藩最終挺了過來。

父親曾麟書一生考了十七次才考中秀才,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對他是最好的榜樣。

關於曾國藩的天資,朋友左宗棠一臉嫌棄地說他“才短”,弟子李鴻章也說他“儒緩”,意思是做事反應太慢。

曾國藩也不計較,很有自知之明,在書房寫了“守拙”兩字,激勵自己勤奮讀書。


為什麼說他的起點很低,卻成為中國傳統社會最後一個完人?



太平天國起事後,曾國藩被派去徵繳,自己苦心經營的湘軍,在遇上驍勇善戰的太平軍後不堪一擊。

靖港大敗後,曾國藩重振旗鼓,結果在湖口又大敗,在安慶繼續兵敗後,他想投江自殺一了百了,所幸被部下救起。

就這樣,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曾國藩硬是憑著這股不服輸的精神,不斷總結和反思,最後剿滅了太平軍。

曾國藩不斷在失敗中蛻變,歷練成為一代名將,一國良相。

正應了那句話,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在我們一生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挫折,能否從逆境裡迎難而上,這就是強者與弱者的區別。

02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強大

在30歲之前,曾國藩跟普通人沒啥區別,一樣的喜歡喝酒、聊天、聽戲、下棋,總之用於讀書的時間很少。

他為人傲慢,脾氣暴躁,經常跟人發生口角衝突。初到帝都時,竟跟同鄉鄭小山打起來,什麼髒話都罵出來。

後來遇到高人唐鑑,收為弟子,在老師的指點下,他的學問和修養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唐鑑告訴他,修身最好的方法,是寫日記。

從此曾國藩便養成了這個習慣,每日嚴格要求自己,早起讀書、讀史、記日記、臨摹字帖等。

他立志學做聖人,對自己的要求之嚴非常人所能及。在讀書方面沒什麼技巧,也不走捷徑,但方法卻很有效。


為什麼說他的起點很低,卻成為中國傳統社會最後一個完人?



一本書沒有讀完,是不會讀第二本的;上一句沒有理解,是不會看下一句的;沒有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也是絕不會睡覺的。

即便後來做了大官,公務再忙,曾國藩每天也要抽出時間來讀書。

他說:“成功之路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

堅持做一件事情,一天兩天不難,三年五年也不難,難的是堅持做一輩子。

正是通過嚴苛自律的學習,使曾國藩成為當時的一代大儒,後來更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

治軍統兵上,他重視精神教育,以傳統的封建文化綱常倫理來維繫軍心,以忠義血性、親子、師友關係用將帶兵。

1858年,曾國藩在江西建昌軍營做了一首影響深遠的《愛民歌》:

“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軍士與民是一家,千計不可欺負他。"

曾國藩把個人的自律精神用在軍隊建設上,制定各種規範來約束團隊紀律,使其成為唯一碾壓太平軍的隊伍。

後來,蔣介石推崇曾國藩治軍,他親自修改了“黃埔版”的《愛民歌》,在學校大量傳播。

蔣介石一生,手邊永遠有兩本書,一本聖經,一本曾國藩家書。

在人民軍隊和黨政幹部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紅軍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也是脫胎於曾國藩的《愛民歌》。

重視加強革命紀律,並帶頭嚴格執行,這是人民軍隊區別於一切舊式軍隊的顯著標志。

曾國藩以平凡的農家子弟身份出道,帶著一身毛病,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學習,最終成為傳統社會的最後一個聖人,成為後世稱讚的完人。

03

好人品,可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

有人說,論聰明與才智,左宗棠都不比曾國藩差,但為何他的事業和名聲沒有曾國藩大呢?

我覺得古人說的“小勝靠智,大勝靠德”,正好可以解釋。

通過對早年的反思,曾國藩後半生完全是聖人行事風格,日日反省,待人真誠,處事寬厚,仗義疏財。

他曾說:“輕財足以聚人,量寬足以得人。”

因此,他從不壓榨屬下的利益,都是主動讓利給別人,要錢給錢,要位給位,一點也不小氣。

功勞是大家的,責任一肩挑。手下人有了過錯,發生了爭執,他就去講和。


為什麼說他的起點很低,卻成為中國傳統社會最後一個完人?



即便政敵左宗棠懟了自己一輩子,他總是以德報怨,從不還手,該幫助時還幫助。

學生李鴻章也曾在背後譏諷他,他也沒放在心上,照樣委以重任,舉薦李鴻章做江蘇巡撫。

晚年時,李鴻章只要一提起這位恩師,開口必是“我老師文正公,那真是大人先生,現在的人都是些秕糠。”

相反,左宗棠在為人處世方面就顯得“小家子氣”,捨不得賞賜,手下也留不住人,以致人心渙散。

所以,他的功勞和地位,始終比不過曾國藩。

結果就是,曾國藩五年間從七品小官躍升至二品大員,連升了十幾級,堪稱坐火箭,就在於保舉他擁護他的人多。

平定太平天國後,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成為晚清一代名臣。

可見,好的人品是事業發展的助推器,能夠彌補能力方面的不足,但能力卻無法掩蓋人品上的硬傷。

不管社會如何風雲變幻,人品始終是每個人最好的金字招牌。

一個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做人的成功。

04

淳厚明理的好家風,後世子弟多有成就

在事業上,曾國藩位極人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地步。

他的家族更是人才輩出,打破了“盛不過三代”的豪門魔咒,出現了像曾紀澤、曾昭掄、曾憲植等一大批英傑。

曾夢佳,曾國藩第6代嫡系後人,一位柔中有剛的中年女法官。

她曾對記者說:“曾家那麼多後代,你找不出一個壞人,都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有書卷氣的人,心平氣和的人。”

探尋曾氏家族長盛不衰的秘密,全部都涵蓋在《曾國藩家書》裡。

曾國藩曾給兒子寫下家書:“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爺爺對我的性格影響最大,早年他曾接受過完整的國學和西式教育。”說起爺爺曾昭棉,曾夢佳的語氣充滿溫情。

她還回憶說,爺爺奶奶從未對任何事情紅過臉,也從未打罵過小孩,但他們對孩子也不溺愛,而是和風細雨地教育。

爺爺性格平和,從未與人起過糾紛,鄰居有什麼事喜歡請爺爺出主意。

曾夢佳至今還記得爺爺老宅的門聯:“不忮不求,但反身爭個一壁靜;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她後來才知道,這個門聯是老祖宗曾國藩作的,從此她就開始認真研讀《曾國藩家書》。


為什麼說他的起點很低,卻成為中國傳統社會最後一個完人?



印象中的父親曾憲華,從不發脾氣,也不打罵小孩,身上流露出一副溫文爾雅的氣質,平時看看書,拉二胡等。

曾夢佳說從父輩們身上,可以看到讀書明理的家風,一生不求做大官,但求做一個好人。

家風家訓更多是一種文化底蘊的傳承,它是骨子裡的東西,需要潛移默化才能根植於後輩們的DNA裡。

在彌留之際,曾國藩留下了著名的家訓“日課四條”:慎獨、主敬、求仁、習勞。

曾國藩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是一個歷史上起點很低,但個人成就很高的一個人。

一個人做到這個程度,不僅是對家族、對後代負責,更重要的是對社會的貢獻。

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不僅在於為社會平定了多少動亂,為社會創造了多少財富,更重要的還在於,他留下了怎樣的精神遺產。

年少不讀曾國藩,讀懂已是不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