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落幕 百凌與會分享金融賦能實體經濟踐行之路

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落幕 百凌與會分享金融賦能實體經濟踐行之路

近些年,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深入應用,科技對於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層出不窮;同時,行業合規化進程不斷加速、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等大環境的改變,讓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2018年12月20日,由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金融三十人論壇(CIF30)、國培機構主辦的“2019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六屆普惠金融論壇” 在北京成功舉辦。會議圍繞智能風控、金融創新、合規發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最新技術應用等幾大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同時,會上還公佈了2018年度金融科技人物、機構獎等多個獎項,用以表彰對推動金融科技技術創新與技術成果轉化有出色表現的領先機構和個人。來自浙江的金融科技企業百凌金科,憑藉業界領先智能風控技術,賦能產業的突出表現,得到了評審團和業內專家的一致認可,榮獲“2018年度智慧金融優秀企業獎”。

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落幕 百凌與會分享金融賦能實體經濟踐行之路

金融科技賽道已轉向更高維度

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元年,2017年是金融科技元年。短短四年的時間裡,互聯網金融一路狂奔,一路蛻變,成為中國與創新、與變革關係最緊密的行業之一。

而今,在監管、科技、流量等多因素的推動下,這個行業又向前邁進一步,步入了下半場。在這個更高維度的賽場上,科技是內核,開放合作是底層。

以科技賦能為出發點,與傳統的金融機構攜手,這些生於互聯網、長於科技變革的金融科技企業,給整個金融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與會期間,徐虹傑就百凌金科在智慧金融科技應用深入探索、助力場景用戶金融賦能的有益經驗與到會企業高管、領域學者專家一起做了深入分享。

徐虹傑認為,與互聯網金融孕育的早期不同,當下雖然人口紅利或者說是流量紅利消失,單純靠流量推動的增長已經越來越難。此時,在流量紅利之外,伴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爆發的餘波,行業中的技術紅利越來越明顯。

“從普惠金融到如今的智慧金融,百凌金科希望藉助多樣化金融科技手段,在業務流程、客戶服務等方面進行全面提升,實現金融產品、風控、服務的智慧化,打造高效、便捷、透明的高品質金融賦能平臺,致力於為最大範圍、最全場景的用戶提供普惠服務。”徐虹傑介紹道。

賦能實體經濟 踐行行業責任擔當

對於金融科技的下一走向,業內已有共識——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是“命運共同體”,只有脫“虛”向“實”,積極擁抱實體經濟,才能全面構建並重塑互聯網時代的新金融生態,真正實現普惠金融金融脫虛向實是既定的趨勢。

據《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對新興市場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融資不足與機遇的評估》報告顯示,中國5600萬中小微企業潛在融資需求達4.4萬億美元,但事實上在5600萬中國中小微企業中,有41%的企業存在信貸困難。從另一角度來看,現在銀行業貸款餘額中,民營企業貸款佔25%,而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超過60%。民營企業從銀行得到的貸款和它在經濟中的比重還不相匹配、不相適應。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大方向下,作為民營企業融資途徑之一,類似百凌金科這樣專注於做場景與金融機構之間的“超級連接器”已發展成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據徐虹傑介紹,作為金融科技應用領域的探索者,百凌金科專注為入駐企業提供定製化金融服務和智能化數據服務。產品上線不到一年,百凌金科已成功幫助家裝、汽配、寵物、藥材、紡織等數十種B2B場景的眾多小微企業主解決了資金難題,平臺用戶數超過5000萬,有效提升了多個B端場景的服務質量和競爭力。

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落幕 百凌與會分享金融賦能實體經濟踐行之路

在新技術的應用層面,百凌金科自成立以來,堅持以“數據驅動”為核心,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研發。憑藉大數據、AI技術等新型技術的應用,依託於大數據對用戶精準畫像,搭建反欺詐和用戶信用風險模型,已讓百凌金科具備了行業領先的風控能力。

“本次獲獎,對百凌金科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繼續凝聚行業合力,細化賦能產業的解決方案,帶動百凌金科的業務發展,推動智慧金融領域的業務和技術創新,以更堅實的行動助力實體經濟。”徐虹傑表示。

在脫虛向實,支持實體經濟的行業既定趨勢下,百凌金科選擇了賦能產業這樣一條既注重“量”,也注重“質”的業務路線,究竟會不會是一條坦途,有待時間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