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首場大會,範銳平作出動員部署,以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推動成都走向世界!

範銳平:以企業為中心 市場為導向 服務為抓手

走出彰顯成都特色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之路

對標國際一流 全面改革創新

以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推動成都走向世界

新年第一個工作日

成都召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動員大會

羅強唐川平李仲彬朱志宏出席

◇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努力建設與城市經濟規模國際排名相稱的營商環境和市場化水平

◆ 要堅決向“盆地意識”“西部思維”“固有舊習”說不,主動走出西部龍頭城市和全川首位城市的“舒適區”和“參照系”,推動營商環境“革命性再造”

◇ 大力培育“辦事不用求人,辦成事不用找人”的營商文化和社會共識

◆ 要聚焦市場準入、政務效率、要素配置、市場監管和權益保護5個重點創新突破,全力衝刺進入全球營商環境先進城市前列

◇ 築巢引鳳,以環境競爭力大力引進高質量項目、促進有效投資、集聚轉型動能

2月11日是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成都市召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動員大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範銳平在會上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對標國際一流,聚焦企業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改革創新,培育國際化的投資生態和經營環境,創造強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能力和優勢資源整合能力,努力走在新一輪西部大開放大發展前列,為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培養戰略競爭優勢和永續發展動力。

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出席並作動員講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唐川平,市政協主席李仲彬,市委副書記朱志宏出席。

开年首场大会,范锐平作出动员部署,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成都走向世界!

聚焦時代大勢

努力建設與城市經濟規模國際排名相稱的營商環境和市場化水平

範銳平指出,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參與全球合作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成都正處於由區域中心城市邁向國家中心城市,進一步積蓄衝刺世界城市能量的關鍵節點。市委將今年確立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就是致力於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努力建設與城市經濟規模國際排名相稱的營商環境和市場化水平。各級各部門要聚焦時代大勢,增強政治擔當、遵循客觀規律、堅守戰略定力,對標國際一流全面學習趕超,對標企業所需改革創新提能,為企業創造強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整合能力,為城市借新一輪西部大開放大發展之勢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爭先進位、聚勢賦能提供強大的軟環境競爭力。

聚焦關鍵環節

讓“投資西部、首選成都”升級為“投資中國、看好成都”

开年首场大会,范锐平作出动员部署,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成都走向世界!

攝影/王若冰 劉陽 張青青

範銳平指出,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評價體系主要聚焦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三個維度。要聚焦關鍵環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地向“盆地意識”“西部思維”“固有舊習”說不,主動走出西部龍頭城市和全川首位城市的“舒適區”和“參照系”,持之以恆強弱項、補短板、促發展,推動營商環境”革命性再造“,努力在若干領域與世界最高水平比肩看齊。要著力破解企業反映集中的痛點、難點、堵點,讓“投資西部、首選成都”的共識逐漸升級為“投資中國、看好成都”的共識;要堅持“同心同向、共建共享”,政府、社會、市場協同發力,做到“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建設者”;要大力培育“遵守法律即安全,按章就能辦成事”和“辦事不用求人,辦成事不用找人”的營商文化和社會共識。

範銳平指出,國內外先進經驗表明,營商環境建設,國際化是目標、市場化是基礎、法治化是保障、便利化是重點。成都要主動對標、深入分析先發地區成功經驗,以企業為中心、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抓手,全力衝刺進入全球營商環境先進城市前列,努力走出一條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具有新時代特點、彰顯成都特色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之路。

开年首场大会,范锐平作出动员部署,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成都走向世界!

聚焦戰略目標

努力實現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

範銳平強調,成都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要聚焦戰略目標,從五個重點著力創新突破。要在市場準入上大膽創新突破,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為各類投資者特別是海外投資者敞開城市大門。要在政務效率上大幅創新突破,主動深化“放管服”改革,能減的徹底減到位,能放的堅決放到位,努力實現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要在要素配置上大力創新突破,進一步深化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政府“有形之手”引導專業化企業參與全球供給體系建設、產業功能區建設和市場化改革,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經營、建設和運營成本。要在市場監管上大膽創新突破,高標準建立以包容創新、審慎執法為理念的市場監管制度,為市場在法治保障下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提供堅強保障。要在權益保護上大力創新突破,高標準建立以提高企業安全感為導向的合法權益保護制度,讓每一位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聚焦做強主幹

儘快實現成都企業世界500強“零的突破”

开年首场大会,范锐平作出动员部署,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成都走向世界!

範銳平強調,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根本在於築巢引鳳,以環境競爭力大力引進高質量項目、促進有效投資、集聚轉型動能。要聚焦做強主幹,以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為引領,加速集聚更多高質量要素、實施更多高層級項目、培育更多高能級企業,增強成都參與國際競爭和帶動區域發展的戰略能力。要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用抓項目、促投資的成效檢驗營商環境建設質量水平;要堅決摒棄以低門檻、低成本、低地價為手段的競爭方式,以協同融合的產業生態、加速形成的創新勢能集聚資源要素,加快營造對全球高端要素的持久吸引力;要深化跨國公司精準招引,全力爭取六類500強企業到蓉佈局,推動“根在成都”企業跨越發展,儘快實現成都企業世界500強“零的突破”。

範銳平強調,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是一篇大文章、好文章,事關成都未來發展全局。全市上下要凝心聚力、改革創新,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實心幹事,科學作為,以各級各部門的創新創造帶動全市營商環境的整體躍升,以全市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推動成都走向世界,奮力開創新時代新天府更加美好的未來,以嶄新的面貌和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羅強在講話中說,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是成都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質量效益好、發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內在要求,是加快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的必然之舉,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要堅持簡政放權,打造寬鬆便捷的准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凡是企業能幹的就讓企業幹;要放管結合,提高市場法治化水平,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保持包容審慎監管態度,管得更加透明更加科學;要優化服務,加快實施企業用水用電用氣接入便利化行動計劃,提升企業獲得信貸、用能用地通訊便利度,深化網絡理政,讓數據應用更有效率、更有價值、更有生命力,優化提升服務企業人才能力。要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動態評價體系,營造尊商重商親商的濃厚氛圍,不斷解決營商環境建設中的新矛盾新問題,加快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現場視頻: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與會代表有話說

視頻拍攝/楊碩 張朝傑

與會人員觀看了營商環境專題片。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市法院、市人才辦等主要開放地區和主要開放部門作表態發言。

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領導,市法院院長,市檢察院檢察長,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出席會議。

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舉行。外國駐蓉商協會、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國際知名涉外法律服務機構、中央駐川機構、在蓉央企、知名營商環境評價報告發布組織、金融監管單位及機構、在蓉科研院所及高校、民營企業等代表應邀參加會議。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及各區(市)縣設分會場。

开年首场大会,范锐平作出动员部署,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成都走向世界!

新聞多一點

“1+10” 成都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1個行動方案

主要目標

到2019年底,營商環境短板弱項明顯改善,所有涉企事項網上可辦率提高至95%以上,辦理時限壓縮30%以上,部分領域營商環境指標達到國際公認的先進水平。

到2020年底,以企業為中心的全生命週期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力爭涉企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辦理時限壓縮50%以上,各領域營商環境指標全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排名中位居前十強,加快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

深化全面創新改革 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1.建立市場導向的創新創業生態

大力支持在蓉高校院所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

2.推動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

全面推行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審判模式改革,推廣知識產權案件類型化快審機制和檢察環節知識產權“雙引導”工作機制。

3.優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

鞏固推廣高新技術超市服務模式,擴大科技企業創新券補貼範圍,提高補貼比例。

4.培育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應用場景

探索建立新經濟產品(服務)供需對接機制、推廣應用容錯機制,開展新產品(服務)推廣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

5.完善人才引育和評價激勵機制

開設外籍人才停居留特別通道,符合條件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直接在蓉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加快佈局一批具備國際化水準的生活服務設施。

6.推進包容審慎監管

推行柔性執法,對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實施 “三張清單”制度,依法編制從輕處罰事項清單、減輕處罰事項清單和不予處罰事項清單。

深化“放管服”改革 著力優化政務服務環境

1.全面提升網絡理政效能

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到2019年提高至95%以上,到2020年提高至100%。

2.大幅壓減企業開辦時間

實施簡化企業開辦行動,簡化企業開辦程序,將企業開辦必備流程環節精簡至“工商登記、刻制公章、申領發票、社會保險登記”四個環節。

3.深入推進“證照分離”

對“證照分離”改革後屬於信息採集、記載公示、管理備查類的事項,原則上要通過“多證合一”改革儘可能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實現市場主體“一照一碼走天下”。

4.推廣“首證通”新模式

市場主體開辦時在市場監管、生態環境、城管等部門申請獲得的首個審批許可(備案核定)可作為“首證”。

5.全面推進企業簡易註銷

深化市場主體簡易註銷登記改革,簡易註銷公告期屆滿無異議的,在3個工作日內作出准予簡易註銷決定。

6.大幅壓減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

重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新模式,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階段辦理、材料網上流轉、窗口統一出件”。

7.全面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

推進“先承諾後審批”管理模式,在全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開展企業投資項目全流程承諾制改革,實現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有懲戒。

8.建立重點投資項目“首席服務制”

對省、市重點投資項目實行一對一精準服務,為項目落地提供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的全流程高質量服務。

9.全面推行“區域評估”

在全市產業功能區和自貿試驗區內,由政府統一編制地震安全性、地質災害危險性等區域性評估報告,變“獨立評”為“集中評”,企業入園後即可共享評估評審結果。

10.推進中介服務市場化進程

加快建設“市場主導、行業自律、政府監管”三位一體的中介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制定中介服務末位淘汰機制。

11.提升繳納稅費便利度

優化辦稅流程,推出“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網上辦”清單。

12.全面壓減財產登記時間

2019年底,實現不動產權抵押登記業務辦理時限壓縮至2個工作日內,不動產抵押權註銷登記、查封登記、異議登記實現當日辦結。

深化要素供給側改革 打造產業服務示範環境

1.提升企業獲得信貸便利度

2.提升企業獲得電力便利度

3.提升企業獲得給水便利度

4.提升企業獲得用氣便利度

深化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革 打造內陸開放領先環境

1.全面提高市場開放度

在環保、交通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向民間資本集中推介一批商業潛力大、投資回報機制明確的項目。

2.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

提高系統自動審核放行比率,出口查驗率不超過2%,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壓縮1/3以上。

深化產權保護制度改革 著力構建法治化市場環境

1.嚴格依法保護產權

2.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3.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10個配套行動計劃

一、成都市人才安居和國際化社區打造行動計劃

實現到2019年底人才公寓和產業園區配套住房累計開工建設1300萬平方米,到2020年底培育涉外物業服務項目不少於50個,打造形成不同類別的國際化社區45個的目標。

二、成都市優化勞動力市場管理服務行動計劃

聚焦“一窗通辦”“僅跑一次”和“證照分離”改革,充分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優化審批流程,暢通網上審批路徑,在法定時限內提速增效。

三、成都市進一步完善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試點實施方案

將企業簡易註銷登記公告時間由45天(自然日)壓縮為20天(自然日),公告期屆滿後30天(自然日)內,企業應當向登記機關申請簡易註銷登記。

四、成都市提升優化納稅服務行動計劃

不斷深化納稅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辦稅成本,提高辦稅效率,優化辦稅環境,力爭到2020年納稅人全年納稅時間壓縮至130個小時。

五、成都市方便企業辦理不動產登記行動計劃

全面壓縮登記時限,不動產一般登記業務(首次、變更、轉移、註銷、預告、更正)辦理時限,到2019年底壓減至5個工作日,到2020年底壓減至4個工作日。

六、成都市提升企業信貸獲得便利化水平和保護中小投資者行動計劃

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支持綜合運用多種債券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規範、誠信、專業的創業投資、天使投資機構在成都展業,積極引導各類基金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投資比重,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

七、成都市提升企業用電用氣接入便利化水平行動計劃

從“簡化申請資料、優化辦理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壓減用能成本、高效政務服務”五個方面推進電力和燃氣接入工作,提高電力和燃氣經營企業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八、成都市跨境貨物貿易通關便利化行動計劃

積極爭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新增功能率先落地成都,2019年底前主要申報業務應用率達到100%,2020年底前實現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全部通過“單一窗口”辦理。

九、成都市提升“執行合同”水平服務保障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行動計劃

推動設立成都知識產權法院、成都互聯網法院,加快設立成都金融法庭、成都商事法庭,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十、成都市損害營商環境行為問責辦法(試行)

對“放管服”改革流於形式、簡政放權工作不落實的;對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人工成本、生產要素成本、物流成本、創新創業成本等方面政策落實不力的;對涉及營商環境的投訴舉報,未及時處理或故意拖延、推諉扯皮、處理不力的等情形應當予以問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