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一直叫囂著離婚的中年女人現在怎麼樣了?

(一)

王阿姨是我家在老家時的鄰居。在我的印象中,這個略有點豐腴的女人每天苦著一張臉,見人就拉住別人悄悄低語,似乎在述說什麼。而眾人呢,都是敷衍地笑著,然後一副躲著不迭的樣子。略微懂事後,問母親這是怎麼了,她無奈地搖頭笑著:原來她老公是村幹部,在村民中略有威望,但待她不好,婆婆也對她頤指氣使的,她心裡憤憤不平,可也不敢直接對抗。她採取的辦法就是對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甚至略微熟悉的人控訴老公和婆婆的罪惡。剛開始,人們對她也挺同情的,也勸慰她幾句,可時間長了,就習以為常了,只是礙於她男人的面子,不得不敷衍她幾句。聽說,每次她和別人述說,總會插上這麼幾句:要不是怕人笑話,我就和他離婚;孩子還小,要不我就不和他過了;等孩子長大了,我肯定和他離婚;我要是真離婚了,後悔死他們……

那個一直叫囂著離婚的中年女人現在怎麼樣了?

長大後,我才懂了,這就是典型的祥林嫂式的中國女人。她企圖用自己的不幸換取別人的同情和理解,對於不公和受到的欺侮,她唯一斗爭的方式就是絮絮叨叨,在敘述中發洩自己的不滿,然後再用阿Q式的方法來自我寬慰,也以此來維護自己已跌入塵土中的自尊。可她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對於別人都是故事,別人永遠都無法做到感同身受。而且這不斷重複的敘述,會把人們原有的一點同情都消磨殆盡,留下的只有厭煩和嘲諷。

那個一直叫囂著離婚的中年女人現在怎麼樣了?

(二)

後來,我們全家隨父親搬遷到了另一個城市,關於少年時代的記憶逐漸模糊了,可不知為什麼,這個王阿姨卻讓我偶爾想起,也許是我對她的同情沒有受到她絮叨的塗炭吧。前段時間,老家的一個姑姑來我們這裡看病,暫居在我家。一次晚飯後,聊起了老家的事情,我心念一動,問表姑:住在我家附近的那個王阿姨離婚了嗎?現在咋樣?表姑笑了:能咋樣,還是那樣,現在更慘,婆婆早去世了,老公早幾年去深圳打工去了,聽說在那裡和別人搭夥過日子呢。兒子呢,也在外地打工,一年都不回來一次,我都好幾年沒見過他們父子了……原來,王阿姨一直沒有離婚,她雖然有一個名義上的家,但老公和兒子都和她離心離德。兒子居然還這樣說她:“為我不離婚?快算了吧,你是自己捨不得離,你是為你自己,如果真為我,那我求求你們快離了吧,這個家還不如沒有呢。”

那個一直叫囂著離婚的中年女人現在怎麼樣了?

初聽黯然,覺得這個孩子不夠懂事。但實際想想,孩子的話不無道理。王阿姨之所以一直不離婚,其實是自己膽怯、懦弱。對於未來的生活,她沒有規劃,沒有打算,更沒有自力更生的決心和努力,她就是一個寄生人,抱怨不止,但也丟棄不起。她在自哀自怨中蹉跎了一生。

那個一直叫囂著離婚的中年女人現在怎麼樣了?

結語:無論何時何地何人,自尊自立自強總是一條不可顛仆的準則,否則,你將一無所有,包括兒女對你起碼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