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政治題,明白了這40年來中國最缺失的是什麼,包括你我!

前言:改革開放40年,中國變化最大的其實不是經濟,而是人心!

一道政治題,明白了這40年來中國最缺失的是什麼,包括你我!

(一)

這是2018年11月《新青年》上刊登的一個真實的教學片段:初中課上,政治老師看到一道分析題,覺得它很適合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自己也沒有看答案,就出給了學生。題目是這樣的:大雨天,一個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見前面一個女人沒帶雨具,懷裡還抱著孩子,胳膊上又挎著包,就主動把自己的雨傘借給女人,接過孩子抱在自己懷裡。請問,這個男人為什麼要這樣做?

最先站起來回答的是班長。班長說:“這個男人是人販子,想用這種方法搶孩子。他接過孩子,馬上就會拔腿而逃。”

第二個站起來的是班裡的調皮鬼,搖頭晃腦地說:“答案很簡單,因為女人長得漂亮,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卻一直找不著機會,故意用這個辦法套近乎。”教室裡一陣大笑。

學習委員站起來說:“因為這是那個男人的職業,他借傘,幫女人抱孩子,都是要收費的。”老師繼續啟發道:“還有沒有其他的答案”

又有一個同學站起來,略顯得意地說:“你們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著的那個包。我想,那個男人是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伺機搶東西。”

這時候,老校長走進了教室,聽了討論結果,他對大家說:“大家的發言都很好,我也想聽聽書上是怎麼說的。”老師找到答案,大聲地念道:“因為那個男人學雷鋒,他不僅無償把傘借給女人,最後還把她送回家。”教室裡一片譁然,同學們紛紛說這不現實。調皮鬼喊得最響,他大聲說:“那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個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會怎麼想。”

校長聽到答案後,一直沉著臉,之後他緩緩地說:“你們大概都不相信,40年前,我也做過這樣的事。不僅僅是我,很多人都做過如今看來不現實的事情。那時候,每個人都在學雷鋒。”

教室裡頓時一片寂靜。

一道政治題,明白了這40年來中國最缺失的是什麼,包括你我!

(二)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段子,說是在如今的中國,賣包子的不吃自己做的包子,種菜不吃自己種的菜,賣藥的不敢吃自己生產的藥,賣奶粉則從不吃國產的奶粉......這不光是調侃,更是現實的反映,新聞媒體報道的一系列案例更印證了造假製假、坑蒙拐騙存在的普遍性和廣泛性。於是口耳相傳,現在兒童接受的社會教育的第一課就是千萬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於是出現了“入戶人口普查不得不改成去居委會報到”的怪象。悲催!這就是社會現實,當人們遇到事情,遇到人時,總是將質疑放置在信任的前面。

兩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佈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這樣描述:“目前,中國社會的總體信任進一步下降,已經跌破60分的信任底線。人際不信任進一步擴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調查者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只有兩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甚至有人總結:行走在這個世界,謹記兩個原則,一個是隻相信自己,另一個是絕不相信別人。

後記:40年的改革發展,我們應否反省:我們得到什麼,失去什麼,是誰或是什麼讓我們迷失人的初心與心底的善良,包括最基本的信任!

一道政治題,明白了這40年來中國最缺失的是什麼,包括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