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歲IBM咬住了恆星幣這顆嫩草

IBM與Stellar是一對“奇葩”的存在。

107歲IBM咬住了恆星幣這顆嫩草

在幣圈,通常是項目方死乞白賴地拉著傳統巨頭求合作,然後對外嚷嚷自己落地了。而IBM卻在倒貼Stellar。

IBM發了一堆跟Stellar合作的軟文,而Stellar那邊甚至都沒把“IBM”三個字母放在官網上。

最近幣圈評級鼻祖Weiss Ratings,根據IBM與Stellar的曖昧關係,將Stellar發行的代幣XLM(恆星幣)調為買入級,理由是IBM會用自己在銀行界的夥伴,帶飛XLM,徹底將這對CP鎖死。

對XLM來說,與IBM綁在一起,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IBM真的會為了自身利益推進XLM落地;壞處是已經107歲高齡的IBM,還能活多久就不得而知了。一旦IBM死了,XLM的價格很有可能會被“砸穿”。

IBM綁著“真愛”Stellar 構建支付帝國

IBM綁定Stellar的目的並不單純。IBM想借Stellar能力構建全球支付帝國。

10月,IBM在Stellar協議基礎上,推出面向銀行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該方案以XLM為媒介,可實現全球金融機構間的快速轉賬,已經在太平洋島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的12個外匯走廊中處理交易。預計明年將處理南太平洋零售外匯走廊60%的跨境支付。

除此之外,IBM還針對XLM價格不穩定的痛點,拉上了穩定幣SUSD合作。關鍵是,SUSD是目前唯一基於Stellar網絡發行的穩定幣。可見,IBM對Stellar絕對是真愛。

目前,SUSD主要面向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等企業用戶,還未對個人用戶開放。

其實,IBM與支付的淵源頗深。1972,IBM研發出可聯網的ATM系統,實現信息查詢功能,奠定了現代ATM的基礎。上個月,IBM銀行系統出現問題,導致臺灣所有ATM宕機一天。

也正是因為IBM在銀行裡資歷很深,評級機構才會看好XLM的未來。

IBM為何獨愛Stellar?

我相信IBM應該是在人群裡看了很多眼,才沒能忘掉Stellar的容顏。

Stellar究竟“美”在哪?

首先,Stellar發行XLM的初衷,就是瞄著跨境轉賬去的,首席技術官麥卡勒布此前是Ripple的創始人,因與團隊意見不合,加入Stellar。

據說,Stellar與Ripple代碼重合率高達90%,不同點在於Stellar本身是去中心化的,XLM發行不受任何人控制,而Ripple是可以隨時銷燬XRP的。

其次,Stellar像以太坊網絡一樣,內置智能合約,可以擴展應用,比如穩定幣SUSD就是其中之一。此外,Stellar網絡內置了,零手續費、去中心化交易所Stellarx。也就是,在Stellar網絡內,就可以完成數字貨幣轉換。

在接受採訪時,IBM堅定認為,國家終會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所以在網絡內有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尤為重要。

再次,相比於競品Ripple,Stellar是去中心化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可能會因為這個原因更傾向Stellar。

畢竟,如果把錢放在Ripple裡,萬一哪天CEO布萊德喝多了,決定做個驚天動地的大事,那世界的財產真就清零了。

巴菲特賣空IBM股票

有了IBM的青睞,不代表XLM的前途就一定是光明的。去年5月,前IBM最大股東巴菲特賣光了IBM股票。

當初,巴菲特解釋為何投資IBM時,曾說道“現在(2011年)他們發佈截至 2015 年的新路線圖。他們完成了一項驚人的任務。首先,郭士納接手 IBM,使其免於破產。”

通俗地理解下,IBM在活下來的前提下,畫了一個很大的餅。或者說,曾經在巴菲特眼裡,是有可能破產的。

從2002年起,IBM就在謀求轉型,先後賣出了硬盤、個人電腦、打印機、零售業解決方案、x86服務器等掙辛苦錢的業務,將“機器”方面的營收佔比,從三成降到了一成。

反過來,IBM從2002年起,收購了普華永道的諮詢業務,自研沃森人工智能系統,最近更是以34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雲計算公司“紅帽”。但這一切並沒有挽回IBM的頹勢。

自2011年起,巴菲特共買入過140億美元IBM股票,成本約每股170美元。股神自稱是在IBM股價超過180美元時出手的。目前,IBM股價只有120美元左右。甚至自2012年起,IBM創下過連續22個季度營收下滑的可怕記錄。

所以,IBM的愛對Stellar來說算是好事,但這好事何時將盡就不得而知了,且當好事將盡的那一刻,XLM的價格一定會被砸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