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B的“沒時間不得不”

ECB的“没时间不得不”

*本文為EUREX交易所專欄

ECB的“没时间不得不”

(圖:歐洲美國對比-央行資產負債表和利率)

沒有了全球化的共振,那個你好我好他也好的時代結束了,以前的日子,只要領頭羊跑的好,再差的兄弟都能從溝裡面帶出來,現在的問題則是一個“我好是我好,你差是你差,如果我變差,你只能更差”的年代,全球經濟的區域錯配時間越來越長,差異越來越大,這是未來影響著各大央行政策的重要因素;

歐洲央行最佳的時間窗口是2017年,在2018年初我就曾在給各大基金路演的時候和大家調侃,猜測和擔心歐洲央行將錯過了所謂的最佳的窗口,沒有時間真正意義上能夠實現退出,然後淪為和當年日本經濟和日本央行一樣囧境;

從2017年底18年初,美好的共振期短暫的結束後,我在18年初的日記裡就流露出了這種擔憂:

2017年市場對於歐洲的樂觀最終在現實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2018年初德拉吉用自身的言論做出了證偽,最終成為了2018年歐元匯率的主線邏輯-歐洲的滯後;

現在時至2018年的聖誕節前,歐洲央行的表態在我看來非常的囧,在這種環境下結束QE看起來更像是“彈藥耗盡下的不得不”的選擇,

市場根本無法根據現在歐洲的經濟前景給出一個令人認同的答案;

好的時候,你比別人慢,需要更長的時間,結果發現現在全球在變不好,而自己卻還沒有走出來,選擇了一個相對差的環境下退出,不是不得不,那還是什麼呢?呵呵,牢記這句話:“我好是我好,你差是你差,如果我變差,你會變更差”

不要看ECB的話雖然是說:“只要有必要,就將對到期債券進行再投資,再投資將持續到首次加息之後”,這話其實就是一個口子,什麼時候叫有必要呢?呵呵看看目前歐洲經濟環境明顯疲軟的情況就知道了。

ECB的“没时间不得不”

歐洲的經濟增長與基礎通脹率均未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全球好的時候,自己比別人晚,在全球不確定下,自己卻是率先的風險承擔者;

雖然說歐洲央行在2015年推出量化寬鬆措施,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當時已經遭受債務危機衝擊而萎靡不振的歐元區經濟進一步被低於零的通脹率所打擊,但怎奈啊!所有的核心還是歐洲一體化內部自己的結構問題,對內的失衡關係和無法調和的核心非核心矛盾(其實核心歐元區也就只剩下德國了);

歐元區的內部其實也挺適用這句話”我好是我好,你差是你差,如果我變差,你會變更差”,哈哈只不過核心只剩下德國人了;

如果給ECB一個準確的窘境下的反應:只能是不新增購,但並不會縮表,在投資繼續,加息更是遙遙無期預期不停的往後(歐洲央行預計,至少在2019年夏天結束前將保持利率不變),不停的往後延長預期,這一點還是挺像日本人的。為此歐洲央行爭辯說:“對持有的債券存量的再投資將確保持續的寬鬆政策立場,證明該計劃的終結是合理的”-嗯,這感覺就是個活脫脫的不得不下的蒼白的公示,怕是擔心如果未來歐洲經濟進一步放緩,還有政治環境加劇混亂的話,拍拍腦子就知道,這種內部失衡的情況下,德國人堅決的要往左,而其他人則是無力往左;那麼現在歐洲央行的選擇,恐怕在未來會成為不少人指責的對象的;

ECB的“没时间不得不”

現在連全球的領頭羊美國似乎都在等待著確認見頂,美債收益率已經流露出來見頂的跡象,只是美國的經濟數據還沒有超預期轉向的證偽,這或許就會發生在明年的一季度,到那個時候ECB才會真正意識到更大的麻煩。

歐洲央行和當年的日本央行一樣,錯配和內部結構矛盾,只能拖著你在泥潭中-“前行”。。

(完)

今日日記為【EUREX歐洲期貨交易所】特約專稿

ECB的“没时间不得不”

EUREX歐洲期貨交易所提供市場上最齊全的明晟MSCI 股指衍生品,包含了90個期貨與19個期權˳ 歐交所明晟股指期權和期貨成交總額在2018年創下歷史新高,超越250萬張˳

其中明晟歐洲(MSCI Europe)、明晟亞洲新興市場(MSCI EM Asia)及明晟世界(MSCI World)股指期貨表現更是亮眼,日均成交量在眾多的明晟股指衍生品中穩居三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