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法力高強,卻在取經路上不願招惹這個凡人,為何?

從五指山出來之後,孫悟空的脾氣秉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什麼改善,雖然名義上對唐僧心存感激,但內心深處,還是沒有把這次取經當成一回事。而至於對路上遇到的擋路者,無論是妖魔鬼怪,還是凡人強盜,大師兄出手,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手癢。

離開五指山之後不久,孫悟空和唐僧就曾遇到過六個強盜,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名字起的相當有含義,以至於內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強盜,完全是佛家所說的六根,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孫悟空打死他們也不是胡作非為,而只是再次的進化。從過去無法無天的潑猴向佛邁進小小的一步,無怪乎有讀者指出,如果說西行路上的劫難是給唐僧預設的,那這次,算是孫悟空面臨的一難。

孫悟空法力高強,卻在取經路上不願招惹這個凡人,為何?

再往後看,孫悟空還有一次打死過強盜,也引發了不小的波瀾。那就是唐僧師徒在過女兒國,滅蠍子精之後發生的故事。在這裡,他們曾遇到過一夥強盜,就是老楊兒子那一夥。同樣,這次孫悟空仍舊毫不留情,全部打殺。雖然老楊兒子僥倖逃脫,但後來卻在自己的家裡因為再次覬覦白馬,導致難逃一死。因為這場變故,促成了之後真假美猴王的出現,而唐僧和孫悟空的關係,也從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可以看到,從那一難開始,唐僧已經不念緊箍咒了,而孫悟空,也明顯的聽話了許多)。

對於向來桀驁不馴,別人不惹他,他都要惹別人的孫悟空來說,不論對象是誰,統一秉承打殺的原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令人奇怪的是,在之後的一個故事裡,在面對另外一個凡人的挑釁時,不管是言語觸激,還是刑罰加身,孫悟空就像是完全變了一個人,不但不出手懲戒,反而是異常的收斂,那又是為什麼呢?

孫悟空法力高強,卻在取經路上不願招惹這個凡人,為何?

一行人在行至銅臺府裡的時候,曾發生了一樁事,駐足幾日離開之後,府裡的主人寇員外突然死亡,使得唐僧等人成為懷疑對象,被捉拿歸案。在這裡,孫悟空的表現非常的蹊蹺,那就是無論官差如何的打,孫悟空都沒有要出手的意思,甚至唐僧也不免遭受了許多的皮肉之苦,最後無奈之下,把袈裟贈了出去。

要知道,換做以前,但凡有小小的委屈,孫悟空早就忍受不了了,可為何又在這裡這麼隱忍呢?說起來,還是思想覺悟的提高,正如他之後開導唐僧和其他的師兄弟,師父該有這一夜的牢獄(該有這一難),而他既不開口折辨,也不是法力反擊,都是因為如此,過了今夜,自然好了。之後果然如他所說,在待了一夜之後,事情終於真相大白,而臨近西天成佛的成功,也更進一步嗎,孫悟空的心性,也至此基本獲得完全的昇華。

孫悟空法力高強,卻在取經路上不願招惹這個凡人,為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