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節後“用工荒”善待外來工

□汪昌蓮

節後,一場家政員僱主見面會就在阿姨來了家政公司舉行。而往年,這種見面會要在正月十五之後才會舉行。在見面會現場,好的家政員遭到僱主們的爭搶,21個家庭當場簽約11單。阿姨來了家政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今年的特點是家政員歸京偏晚,而僱主們的需求又旺盛,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舉辦見面會,就是為了讓僱主們“先到先得”。(2月12日《北京青年報》)

春節期間,隨著大批外來務工者的返鄉,享受慣了外來工提供服務的城市居民,能夠感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確實離不開外來工。因外來工的離開,遭遇節後“用工荒”和生活不便的,不僅是餐飲、保姆、家政等服務行業,而是涉及到千家萬戶和許多用工單位,這是我們每個城市必須面對的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在北京,家政員遭僱主們爭搶,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外來工春節期間暫別城市,給市民帶來諸多不便,也只是短暫的陣痛;而市民對於外來工的依賴,既為外來務工者提供了生存空間,也為自己提高了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外來務工人員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剛需。換言之,家政員遭僱主們爭搶,是一種正常現象,不是什麼“城市病”,不管是用人單位,還是普通僱主,都要理性看待和應對節後“用工荒”,不必過多憂慮,專家們也大可不必對此亂開“藥方”。

外來工的短暫離開讓市民感到不適應提醒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城市和外來務工者如何和諧共生的課題。既然外來務工者為城市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既然市民的工作和生活離不開外來工提供的各種服務,那麼,城市管理者當認真思考,我們給了外來工什麼身份?提供了什麼幫助?給予了什麼待遇?特別是一些特大城市,是否在控制人口膨脹的同時,出臺了一些不適當的政策?是否在治理城市交通擁堵辦法不多時,也出臺了一些對外來車輛和人員來說不夠方便的規定?

因此,家政員工遭爭搶,需要我們以長遠眼光看待和對待外來務工者。我們的城市,心胸要寬闊,要具有接納外來務工人員的度量,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要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特別是要解決他們在就業、子女教育、醫療、居住等方面遇到的難題;要讓每個外來工都能夠平等地享有城市發展所帶來的社會福利,從制度上給他們以心理認同和歸宿。總之,城市離不開外來工,外來工也割捨不了城市,城市善待外來工,就是善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