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什么“辛甘为阳”而不是“辛咸为阳”(上)

读过或者没读过《黄帝内经》的人,对这句话都一定不陌生,很多人可以脱口而出,人人都会背诵。但是要是仔细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好像有些地方不对劲,如果是辛咸为阳、酸苦为阴似乎更符合逻辑一些。我们都知道按照五行相配的原理,木一春一酸一肝,火ー夏一苦一心,土ー长夏一甘一牌,金一秋一辛一肺,水—冬一成一肾。也就是说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土属中。《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关论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既然木火为阳,金水为阴,相对应五味阴阳关系来说,应该是酸苦为阴,辛咸为阳才彼此对应,而经文中却写成“辛甘发散为阳”。

中医为什么“辛甘为阳”而不是“辛咸为阳”(上)

这里似乎是一个明显的矛盾之处,是不是圣人笔误,或者是由于脱简的原因呢?如果不认真地反复思考,一带而过,很容易理解为这是《黄帝内经》矛盾的地方,而不愿意再思考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失去了解《黄帝内经》实质的一次很好的机会,我认为基本上所有看上去是矛盾的地方都是《黄帝内经》当中关键的地方。更有甚者,一些人以脱简、抄写笔误为由,对《黄帝内经》不理解之处擅自改动。比如当今人们推崇的黄元御大师,因为不能全面理解《黄帝内经》的本意,又要自圆其说,很多地方将《黄帝内经》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修改,不但内容修改,连章节标题都修改,这是不可取的。当然黄师是个极富天赋之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将中医理解如此深入,可谓难能可贵。他所写的四圣心源一书确实是中医启蒙很重要的著作之一。

中医为什么“辛甘为阳”而不是“辛咸为阳”(上)

不过我们作为《黄帝内经》的传人,任意改动圣人的意志,首先是不敬,另外也会偏离《黄帝内经》之道。就像下棋,如果下不过对方,就更改规则,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当然要使人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还要通过对原文的深刻理解来领会。

气为阳,味为阴”,中药有四气五味,表示其阴阳属性,气为阳,同天之气,味为阴,同地之形。“味归形,形归气",任何具有阴阳对立属性的事物都可以用‘’气”与“味”来表示,例如,天地、日月、昼夜等。

中医为什么“辛甘为阳”而不是“辛咸为阳”(上)

中医为什么“辛甘为阳”而不是“辛咸为阳”(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