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創業路(25)——舞臺的光環和曲折的過程

2014年來北京創業,一路坑坑窪窪,實在不易。

記得大學時候,我和兩個同班同學一起開了個小店,有點小超市的雛形,裡面什麼都有,客戶主要是小店門口的兩個小學校學生。小店開了兩年,最後我們畢業了陸續找了工作離開,最終小店盤出去一人分了些錢結束。現在想想,新零售那麼火,如果十幾年前從開這個小店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說不定我們已經開出幾百幾千家店了。而且,當年,我們每天晚上收攤後三個人吃飯的時候也會壯志雄心地勾勒未來的連鎖夢想。可惜,一年兩年就煙消雲散了。

如果當年真的堅持做了這個小店,可能如上面設想開出若干家店來,也可能變成一個小店老闆,不可知。

這幾天又把吳曉波的激盪三十年翻出來重看了一遍,結合自己在北京的四年多創業經歷,感慨頗多。我越來越信命。 信命不等於認命坐等,而是以一種積極入世的態度做過程,以出世平和的態度看結果。命,是我今年以來體會最深的一件事物。這幾年以來,屢次創業,屢次失敗,就如在A股炒股票一樣,抄底補倉越補越跌越跌越補再補更低一樣,好似這坑深不見底跌入萬丈深淵。我就在想,這到底是為什麼?我找了很多原因,而且我自認為這些原因比較公允客觀,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推諉自傲。作為一個有上進心的年輕人,找失敗的原因,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會分析項目的缺陷。然而我卻忽略了從更高層面看大的環境趨勢。2018年以來,經濟持續下行,各種自然災害,各種地緣政治關係的緊張,加上我自己的一攤小小的煩惱,我盡然開始突然信命,我想戊戌年可能就是多災多難吧,於是開始查老黃曆,歷個戊戌年都發生了什麼事,果然,往前推一千年,每六十年一個的戊戌年都並不好,不是自然災害,就是軍事戰爭,或者政治變法,是個動盪的年份。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他的驕傲和希望,也有他的艱苦和磨難。我們這個年代,沒有戰爭,也不會飢餓,卻是遭心劫的時代。我們焦慮、煩惱,渴望成功,卻屢遭失敗,我們屢敗屢戰,並不妥協,卻常常空洞迷茫失去方向。我們常常迷失在海量的信息和以商業目的塑造出的普世價值觀中不自知。我們這個時代,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需要更強更清晰的甄別和思辨能力。

個人的命運是在大時代背景下的展現,是時代洪流中的極細微的組成部分,絕不能逆流而上。戰爭時代,可以拋頭顱灑熱血為正義或名族或國家;和平年代,可以為建設創造價值。改革開放初期,物資匱乏,可以搞生產、搞易貨貿易,可以公私合營;互聯網時期,可以連接線上線下,可以腦洞大開,可以藉助網絡給實體插上翅膀。但是不管什麼時期,不管政治經濟,都是陰陽盛衰起伏更迭,物極必反的規律不可破。因此,我們就得信命,在下行週期中,蟄伏前行,韜光養晦;在盤整週期中,保持生存,等待黎明;在上升週期中,大步快上並保持清醒,為下一個冬天儲備糧食。

我們的餐廳客戶已經突破1400個,11月的營業額應該穩穩在50萬以上了。加油!

篳路藍縷創業路(25)——舞臺的光環和曲折的過程

篳路藍縷創業路(25)——舞臺的光環和曲折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