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文物數字化技術助力故宮“古文物”煥發“新活力”

春節臨近,故宮博物院舉辦的“紫禁城裡過大年”系列活動儼然成為京城春節一大熱點,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這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乾清宮前丹陛上下豎立起的“天燈”和“萬壽燈”,為了讓這些消失了近200年的文物復原,兵工文物數字化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

兵工文物数字化技术助力故宫“古文物”焕发“新活力”

2019年1月21日,故宮博物院首次復原了消失近200年的“天燈”和“萬壽燈”。此前,天燈、萬壽燈相關文物早已分散各處,無跡可尋,研究人員在各個庫房中找到了燈身模型、燈聯小樣,以及燈杆原件,採用三維重建技術進行文物復原。為使萬壽燈能夠在2019年春節豎立在乾清宮前,故宮博物院聯合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五洲設計院所屬勘察院文保公司於2018年9月開始進行萬壽燈數字化採集及虛擬修復工作。

兵工文物数字化技术助力故宫“古文物”焕发“新活力”

文保公司利用數字近景攝影測量技術及後期三維加工技術,分批次採集了萬壽燈模型燈身彩漆六角重簷亭、燈杆、蹲龍、雲戧、八仙的攝影測量數據,完成了11件館藏文物的數字化工作,獲得了萬壽燈模型高精度、高還原度的三維紋理模型數據。在此基礎上,為配合修復設計,又採用三維虛擬修復技術,完成了雲戧虛擬重建,八叉蹲龍、雲戧的補配、定位等工作,為萬壽燈成功復原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和技術支持。

文保公司此次通過文物高精度攝影測量技術,成功實現了館藏萬壽燈模型文物的現狀數字化採集與存檔,利用三維數據加工及虛擬修復技術成功實現了文物原狀虛擬復原,讓文物真的“活了起來”。

文字/五洲設計院

策劃/盤明傑

監製/木易林

兵工文物数字化技术助力故宫“古文物”焕发“新活力”

兵器歷史上的今天

1979年2月2日,紅箭反坦克導彈系統設計定型。

兵工文物数字化技术助力故宫“古文物”焕发“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