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塊買的車,表現都這樣了

我相信很多車主在買到新車使用一段時間後,就會忍不住想要吐槽這輛車的缺點,尤其是對於一臺十多萬元的車來說,總會有著各種不滿。但是,受制於成本的原因,其實你很難買得到一臺十全十美的車型,何況是幾十萬的車也會存在部分方面的不足。而你所反映的問題,難道作為生產它的廠家,就不會注意到嗎?所以在設計一款車型的時候,車企總會根據成本和品牌調性,在汽車的各個方面進行一些取捨,所以不足之處也就不難理解了。

動力肉

這幾乎是所有車主都會反映的一個問題,畢竟隨著小排量車型的盛行,加上成本的與政策法規的原因,現在十多萬元的車基本上都排量都不會超過1.6L,偶爾還會有2.0L的自吸。

10萬塊買的車,表現都這樣了


受制於排量的原因,發動機的動力再怎麼壓榨,其動力也不會有個明顯的提高,尤其是對於自吸車型來說。就算是渦輪增壓的車型,在起步的時候也避免不了動力肉的毛病,只有在渦輪介入後的中段加速才明顯感覺得出來那源源不斷的動力輸出,而到了高速的時候又萎靡了。

10萬塊買的車,表現都這樣了


動力肉其實還是和現在年輕人的心態有關,年輕人血氣方剛,路上開車時總是喜歡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賽車手,在車流中不斷穿行。他們對動力的要求來要得更強一些,但是受制於預算很多人也買不起超過200馬力的車型,只能屈於選擇一些普通的家用車,那麼在用起來的時候自然就會形成動力不足的印象。

隔音差

汽車在行駛的時候,噪音無非來自於風噪胎噪,又或者是發動機的聲音。但是汽車的隔音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車型,一個完整的隔音過程應該要包括減振、隔音、密封和吸音四個環節,其中尤以減振最為重要。

10萬塊買的車,表現都這樣了


所以一個隔音好的車子,要麼結構設計得好,要麼隔音材料使用得多,同時裝配工藝也要足夠出色。但是十萬元的車子,其實廠家不會在隔音這一塊下太多的功夫,一般消費者能接受就可以了。但其實只要速度一起來,尤其是超過80以後,各種噪音就跟著來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舒適性。

10萬塊買的車,表現都這樣了


但是一分錢一分貨,如果你的車子真的是十萬元左右,這都是正常現象。車子貴一點,可能會有一些像ANC主動降噪技術,能夠提高一些汽車的車內靜謐性。

懸掛硬

相信很多車主在經過減速帶的時候,車子在上下顛簸的時候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懸掛的軟硬,但是大部分車主還是會反應,車主懸掛太硬,影響了舒適性。

10萬塊買的車,表現都這樣了


一般懸掛由彈性元件、導向機構、減振器和橫向穩定杆四個部分組成,而懸掛的軟硬取決於彈性元件,它是用來承受並傳遞垂直載荷,緩和由於路面不平引起的對車身的衝擊。

10萬塊買的車,表現都這樣了


廠家為了提高汽車的運動感和操控性,一般會將車子的懸掛調的稍微硬一點,雖然舒適性一般,但是車輛過彎時車子的支撐性會比較好,給駕駛員提供足夠的信心。

車漆薄

對於經常開車的消費者來說,平時最擔心的可能不是出什麼事故,而是車子的刮刮蹭蹭問題,甚至停在路邊也擔心熊孩子給你刮花了。但是對於一般的家用車來說,消費者普遍反映車漆薄的問題,尤其是日系品牌普遍存在,無論是實際的用車體驗還是數據測試顯示,日系車在這麼方面一直被詬病。

10萬塊買的車,表現都這樣了


目前汽車的車漆主要是分為普通漆、金屬漆和珠光漆,漆面的檔次隨著名字的順序依次升高。而耐刮蹭到與車漆厚度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起作用的還是清漆層,也就是最外邊的那一層。

10萬塊買的車,表現都這樣了


車漆薄的說是偷工減料也好,又或者是他們的造車理念也罷,但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受制於成本。所以遇到這些問題的車主,平時開車可要多加註意了。

內飾差

如果說汽車的外觀是給別人看的,那麼內飾就是給自己看的,作為汽車中接觸最多的部分,內飾氛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級的車上我們可以看到真皮座椅,軟質包裹,就連按鍵、縫線、縫隙這些細節都能夠處理得很到位。

10萬塊買的車,表現都這樣了


但是十萬元的車,消費者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就是滿滿的內飾塑料感,無論是扶手、座椅、還是中控臺,而在一些乞丐版車型上面,甚至連個中控屏都沒有,直接放一個手機支架也是一種騷操作。當然,這一點在低端合資車型裡面尤為明顯,自主品牌相對來說厚道一些。

10萬塊買的車,表現都這樣了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品牌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會在內飾上下功夫,雖然沒有真皮包裹這些,但是內飾的設計和氛圍的營造會大大減少塑料感和廉價感,起碼日常使用會舒心很多。

感慨:

除了以上這些常見的問題以外,還有異響多、油耗高、小毛病頻發等,這都是十萬元的車上非常常見的,所以選擇一臺口碑好又省心的車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不過反過來說,既然有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那麼選車的時候大可以挑自己喜歡的點去買,對於這些問題最好就能忍則忍了。畢竟車無完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