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们是这样的“七爷八爷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七爷八爷

(一)

晚饭做好了,我把饭菜和碗碟都摆在桌上,招呼着孩子们来吃饭。

妮子吃饭很积极,话还没有落,她已经在餐桌前就坐了,可是我喊了好几声儿子还是迟迟没有回应,没有办法,只得亲自去请儿子来吃饭。

咦?儿子趴在床上看《汉生童话故事之“七爷和八爷”》这篇入迷了,他自己看了几遍之后,请求我再给他读一遍,他想通过我的朗读再把故事重温一遍。

儿子有阅读习惯了,但他每一天里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让我给他读书,儿子说妈妈的朗读可以让他更加喜欢读书,其实呢,是更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看书的感觉。

儿子的感觉如此细腻美好,我又何乐不为呢?

于是,我也趴在床上,把《七爷八爷》这篇给儿子读了一遍,等我们读完故事的时候,妮子差不多要吃完饭了。

我读完这篇故事之后,吃饭的心情一点也没有了,确切的说是被这篇故事震惊到了,我很诧异中国童话里还有这样奇葩的价值观——因为愚蠢丧命的两个人居然被说成是互相体量互相照顾完美典范,体现了人间和谐与美好?

这很不“汉生”啊!

(二)

《七爷八爷》这篇故事选自《汉生童话之五月的故事》,这套书是汉生杂志社童话小组聘请诸多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经过严格的资料和题材的选定,后又经很多次的修改和润色才定稿的,价值观的输入上应该不会有问题,但看完《七爷八爷》这篇之后,我疑窦丛生,不太敢让孩子随意翻阅了。

请原谅一个母亲的谨小慎微,小孩子的价值观没有形成之前,每一个故事都有可能影响或者扭曲孩子对某一件事情的正确判断,继而影响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做法,事关孩子的成长,岂能大意?

简单介绍一下故事内容:

七爷姓谢,个子很高,八爷姓范,个子很矮,但他俩是很好的朋友,经常到一座桥底下玩。

有一天呢,两个人又相约到桥底下玩,但是突然下起了大雨,老范先到了,考虑到老谢一定会来就站在雨里等。

雨水很大了,桥底的水也越来越急,但是老范不肯离开,因为他知道老谢一定会来,直到雨水越来越大了,他站不起来了,就被雨水冲跑了,淹死了。

老谢赶来了,知道老范被冲走了,极度痛苦就想寻老范而去,但他个子高没法被淹死,就上吊把自己吊死了。

后来,城隍爷知道了他俩的故事,鉴于两个人对友谊的忠诚,就汇报给玉皇大帝请求他们做自己的部下,玉皇大帝点头同意了。于是把一个排在第七位,名为“谢将军”,一个排在第八位,名为“范将军”,大家都叫他们“七爷八爷”。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七爷八爷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七爷八爷

(三)

诸位宝妈看了这样的故事不知道作何感想?我是真的觉得很不舒服。

这篇故事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为了友谊除了“死”好像没有别的办法了,“死”就是检验友谊的唯一途径和方法,只有“死”才能让友谊升华,只有“死”才是正确对待友谊的方法,这得有多傻才能做到?

故事的前置条件是俩个人相约在“桥下”,这为两个人的“死亡”埋下了伏笔,因为后来雨水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个前置条件不等丢,只能在桥下等,不能在岸堤等;“老范”个矮,而且他家离着桥近,他还不能离开(一离开就代表着对友谊的不忠诚),可不“老范”只能“死”。

老谢来到之后,看到老范为自己被水冲走,淹死,他也只能去死,他不死也代表着对友谊的不忠诚,他个子高没法跳水,就上吊裁决自己,追随老范而去。

如若,老范的智商提高一点点,他不要选择在桥下而是站在能让老谢看到自己的岸堤上等,情况就会完全不同;或者,他看到雨下的太大,自己离开,老谢也不至于上吊自杀,这个老范把两个人都害了。

或许是因为傻,又有对友谊绝对的“忠诚”才会被城隍爷招去做了“鬼差”,成为黑白无常,专门赏善惩恶吧?

(四)

这样的一个故事,该给孩子讲什么?讲两个人对彼此的忠诚吗?

非也,要给孩子讲“刻板印象”,这个故事正好可以作为“对友谊严重误解的刻板印象”的典型代表。

美国作家文森特、赖安、拉吉罗在《思考的艺术》中就指明了“刻板印象”的概念和特点:

刻板印象是关于很多观念大的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心里仓库,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位置,这里没有比较、分类、权重或者选择仅仅是存储。刻板印象阻碍了思维的活动,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也不能正确的处理问题。

换句话说,刻板印象就是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改变自己的决定和策略,而造成更多更大的损失。

刻板印象的生活中很常见:

不擅长学习某种特长(比如钢琴、绘画),既然开始学习了就要坚持下去。

不喜欢上补习班,既然交上钱了就要坚持。

很晚了还没有写完作业,孩子已经困得不行了,但是再困再累也要写完。

对某个人的感情并不是太深刻,为了迎合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就假装继续进行。

等等等等…

所有的“刻板印象”行为都是无视自己的真实需求而把自己的目光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其实这些都是虚假的,自欺欺人的行为,是真正的“愚蠢”。

我当然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刻板印象”的实践者。

(五)

怎样防止做出“刻板印象”的事情来呢?

1、正视自己的真实需求

正如以高价格给孩子报了一个超贵的培训班一样,孩子在上课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这样的课程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甚至是讨厌的,当他们向家长提出拒绝再上这样的课程的时候,家长很多时候不会理睬孩子的需求,在家长眼里,既然已经花了钱了,半途而废是不会被允许的。

花了钱就要坚持到底这碗毒鸡汤不知祸害了多少孩子的精力和时间

,正如,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课程,只有真正的学习才知道自己内心的需求,所以要允许孩子有试错的时间,也允许孩子能够真正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正视他们内心的真正需求。

在这个故事里,老范如果正视自己的真实需求,及时跑回家,就不会被雨水冲走,也就保住自己的性命了。

2、不要“爱面子”

人们常说自己选择的道路跪着也要走完,这就是一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心理。当然,这个故事里,老范就有“爱面子”的成分。

在老范的思维里,友谊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当他们的友谊面临着大雨的冲击时,他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忠诚于自己的友谊,而忽视自己会被淹死的险境。

老范的“爱面子(你看我对老谢多好,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在等他)让他在受到威胁时没有提高警惕,拒绝承认自己会被雨水淹死的险境,从而导致灾难的发生。

3、不要拒绝改变

兵临城下而不知道悬崖勒马,就是死路一条。

拒绝改变就是一条道走到黑,拒绝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方法、新创意、新道路,墨守成规、一意孤行,害怕一切改变。

决绝改变有两条原因,一是因为懒惰,因为对思维习惯的重度依赖,当遭遇突发事件的时候,他们懒的思考,懒的改变,喜欢依据思维惯性行事;二是害怕,他们对思维习惯的超级适应,害怕因为改变而产生负罪感。

(六)

中华民族有三千八百年的深厚积淀,地大物博、美丽山川、朝代更替,历史渊源,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与我们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流传下来的故事就是我们宝贵的民族财产,这些文化财产都是要让我们的后代知晓和传承的,只有传承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具民族气质,才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特点。

不可否认,我们有优质的民族文化,但是我们的文化也有糟粕,在民族文化里有根植我们民族意识的僵固式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阻碍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发展,是应该从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剔除的。

遇到这样的故事,该怎样给孩子讲解,该怎样给孩子说明,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为了消除这个故事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我只能做到这里了。

对与否都无关紧要,孩子会有自己的看法。

共勉。

END

汤妈:汤晓凤,高中教师,教育硕士,家庭教育指导师,欢迎大家来和我谈论孩子教育的所有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