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素质”,是不需要被教育的

(一)

两年以前,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一个孩子妈妈写的文章,具体题目我已忘记了。

大体意思是:孩子上了小学以后,自己苦心经营的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就废了,因为上了小学以后,孩子的成长不再是按照自己设想的素质路线走,而是大踏步的朝着应试教育的方向前进了——各种作业,各种评比,各种考试应接不暇,学校教育完全不是“素质教育”的路线。

妈妈对孩子期待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路线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篇文章很痛苦,很纠结,很愤怒,这个妈妈的文笔很好,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对学校教育的失望和不满。

我是个同理心很重的人,这样的情绪也引爆了我的神经——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各种作业包围,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还没到应试的时候就被迫做各种不愿意做的事情。

我对小学的教育认知基本上就是——多阅读、多运动、爱好广泛,课业能跟得上,能尽早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然后执着的专注下去就行了,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

尤其,儿子特别喜欢画画和捏泥,我很担心因为学业重,这些“素质”和“特长”就被废了,因为,按照这位妈妈的说法,小学的作业很多,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及“兴趣和爱好”。

真正的“素质”,是不需要被教育的

(二)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我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

我先是对“素质”有了更深的看法,如果一个孩子的“素质”需要家长的紧盯紧靠而习得的话,这个素质至少不是孩子自己迫切想获得的,是家长自己的意愿。

那,素质教育就和应试教育其实差不多,无非就是“特长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区别,都是孩子在家长或者老师的督导下学习,都违背自己的天性,都是“权威”在起主导作用,孩子听父母的话去上“特长班”和听老师的话“认真完成作业”没有本质不同。

但是,本质的不同在于“素质”本身。

如果孩子天生就喜欢某项学习内容,他就会自己关心、留意、找时间完成自己的意愿,这样的素质才是孩子真心想发展的,是真正的“素质”,可以说,这样的“素质”就是孩子真正的自己,也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素质”就是“天性”,就是孩子本来的样子。

“素质”是不可造的,只能顺应,不能强求。

我的发现在于,儿子上小学以来,他的爱好从没有因为功课很紧张、作业很多、学习吃力、背诵内容很多而耽误,相反,他的绘画和泥塑的能力和技巧随着知识的增加反而,我从来没有发现他因为功课紧而没有时间捏泥这件事情焦虑过,他总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个发现对我来说真是太惊喜太意外了,也让我的焦虑有了很多的缓解,因为,孩子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知道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他也能很好的调整学业和兴趣的平衡,让自己既不耽误功课,也绝不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放手,而且,真的做到了。

他的做法是,在学校里只要一有时间就画画;在家里,做完作业就捏泥,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画画休息一会;或者说,我太累了,那就捏会泥吧,这样我就放松了。

通过儿子的表现,我知道了“素质”就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天赋人权”,既不可强加,也不可违背。

(三)

当然会有人反驳我,你那是胡说,天底下所有的儿童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素质”吗?

我想说的是,“素质”不仅仅是特长,“素质”是一个孩子最基本的样子,只要家长能够留心观察,你总能看到孩子的核心“素质”,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和弱点,然后有的放矢,帮助孩子成为自己,认清自己,让孩子更有信心,更从容的去面对他所面临的事情。

办法是有的,就是,你要比孩子“慢半拍”。

这个经验是我在我家孩子身上犯了很多错误之后总结出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沉不住气:孩子不遂自己的心愿就会大吵大叫,怒发冲冠、暴跳如雷,甚至暴揍一顿,但其实,当孩子说出自己做事情的想法的时候,你会忽然发现冤枉孩子了,是你自己做错了。

请相信我,所有的孩子,如果家长不粗暴干涉他们的行为的话,都能长成自己成为的样子,都能成才,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素质”,也可以说是“基因密码”来成长,只要没有强力干扰就可以,但问题是,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干扰太多了,遇到的阻力太大了,孩子没有能力按照自己的“素质”成长。

“慢半拍”就是,任由孩子做完事情,不要干涉,不要评价,做完了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再做评价。

你会发现,他是很慢,做事的过程也是各种糟心,想法很好,没有效率,而且还走神,干着一件事情会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更甚者,会被手机游戏或者某一项好玩的事情吸引而耽误很多时间,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而不是说教,孩子总会转移到自己的主线上来,他会按照内心的时间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只要不打乱他内心的秩序就行。

“慢半拍”就是给孩子留出犯错或者成长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总结成长的经验和教训,按照自己内心的成长规律和意愿来主导自己的生活,其实,“静等花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家长不是管的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是即时管,而不是三思而就行。

“慢半拍”最大的好处还是避免家长和孩子的冲突,缓解双方的压力,既可以让孩子的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又可以舒缓家长的焦虑,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如果家长真做到了,孩子的“素质”就真的能体现出来了,他就真的能开发出自己的潜力,就像小宇宙爆发一样,大到超出你的想象。

真正的“素质”,是不需要被教育的

小结:

“素质”是一个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条件,既有遗传因素,环境的影响,也有后天的培养,在我看来,先天性的遗传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素质”教育一定要和孩子的先天条件结合起来,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有感而发,胡言乱语,请不要见怪哈!

END

汤晓凤:家庭教育指导师,高中音乐教师,对教育感兴趣的双胞胎妈妈。欢迎您来和我探讨一切教育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