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是如何整肃纲纪使国家强盛的?

笺字


汉明帝刘庄是如何整肃纲纪使国家强盛的?

﹌﹌﹌﹌﹌﹌﹌﹌﹌﹌﹌﹌﹌﹌﹌﹌﹌﹌﹌

东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75年),汉光武帝刘秀第四子,东汉第二位国君。

汉明帝即位,外儒内法,整肃纲纪,致国家强盛,创建“明章之治”,乃史上又一明君。

引言、汉明帝即位治国,为何要整肃纲纪?

      乃因明帝登基之始,便面对了一个尊卑无别,秩序混乱的局面。要令国家社稷,安定强盛,他不得不从“整肃纲纪”着手。

史载,汉明皇帝刘庄,自幼习儒读经,十岁通《春秋》,光武奇之,年十一封东海公,年十三进爵为王,年十五立为皇太子;师事博士桓荣,学通《尚书》。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驾崩,明帝即位,年三十,遭诸王不服,纲纪不张,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十分混乱。

         要知,光武帝刘秀死后,为明帝刘庄留下兄弟诸王11人(同母兄弟5人,异母兄弟6人)。刘秀在日,为政宽和,凭其立国之威,诸子候王与诸外戚豪强,皆不敢造次。然刘秀一死,这些诸王潜在秉性即刻暴发,对刘庄以非长子之身而登帝位,十分不满,便在刘秀葬礼上,演出了一场不遵纲常,不分上下,纲纪坏乱的闹剧。

      当时,从各地封国赶来京师洛阳参加葬礼的诸王,即刘秀诸子,不遵典章制度,不别身份尊卑,与即将登位的皇太子刘庄,杂止同席,争坐一位,举止无礼,无以复加,直至顾命大臣赵憙,执剑挡诸王,才维持了皇太子刘庄登基的尊严。

事见《资治通鉴》卷四十四:

       太尉赵熹典丧事。时经王莽之乱,旧典不存,皇太子与诸王杂止同席,藩国官属出入宫省,与百僚无别。(赵)熹正色,横剑殿阶,扶下诸王以明尊卑;奏遣谒者将护官属,分止他县,诸王并令就邸,唯得朝晡入临;整礼仪,严门卫,内外肃然。

       不仅如此,刘庄还面对兄弟诸王谋反。

       此时,由明帝同母弟山阳王刘荆炮制的造反密信,也飞送其异母长兄,即被废为东海王的前太子刘强手中。信中,刘荆煽动刘强说:你身为先帝长子,当太子十八年,无故被废,且连累兄弟入牢,生母(太后郭圣通)遭贬,受尽屈辱。岂不想举兵报仇?并表示愿与之联手,合两侯国之力,起兵夺回帝位。(文献从略)

………

面对如此风云诡谲的严峻挑战,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如何运作权力,控制局面,整肃纲纪,将整个国家带上平稳发展而非分裂内斗之路?!

文献表明,刘庄即位,遵奉光武之制度,既倡儒家忠孝亲亲之精神,又重法家刑名之文法,为政苛刻严察,总揽权柄,权不旁落;宽宥诸王,严惩豪强,致使其在位18年,成为联结史家所称颂的(刘秀刘庄)“建武永平之政”与(刘庄刘炟)“明章之治”的核心时代。

明帝整肃纲纪之措施,试述如下:

一、重儒尊师,亲为垂范

汉明帝,中国史上屈指可数的“以文兴邦”的杰出之君。他遵循光武帝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身体力行,弘扬儒家文化。

明帝天性聪敏,为太子时,便以儒学大家桓荣为师,即位后,为弘扬儒家文化,开帝王尊师重教之先河。

明帝即位,对桓荣尊以师礼,敬之如父俨。每幸桓荣府,扶师上坐,明帝与百官、学子洗耳恭听。久之,羽林士卫皆能背诵《孝经》;桓荣病重,明帝探问,无微不至。桓荣病故,明帝身着孝服,临丧送葬,墓于首阳。

     之后,为让帝师之教,代代相传,明帝从桓荣始,以其子孙五代承袭太常之职,皆为帝师。

      从明帝始,亦开帝王执教传道之先风,亲临东汉太学,登台讲经,有问必答,旁听无数,太学因之名声大振,生员逾增,国内诸王功臣之子来此学经,匈奴贵族亦遣子弟万里求学。以致学生多达三万,令东汉太学成为当时世上规模最大之学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把秦汉时的文化教育事业推上高峰。

二,明帝倡儒,以“亲亲之道”,宽宥不轨诸王

《汉书·翼奉传》曰:“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

《汉书·哀帝纪》:“汉 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

明帝登位之初,即面临兄弟诸王的觊觎。然而,明帝均以亲亲之道,予以宽宥。其中,最典型的是对山阳王刘荆的处置。

侯王谋反,在中国史上从来都是足以让起意者及其党羽人头落地的不二重罪,但生性急躁而又严苛的汉明帝却显示出少有的宽容。

山阳王刘荆乃明帝同母兄,反抗最烈,三番五次,试图谋反,但其阴谋从一开始就被曝光,(事见前述)

      第一次事发后,明帝仅  “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资治通鉴》)

      考虑是其同母弟,压下此事,秘不外宣,仅将刘荆遣到河南宫居住而己。

后来,刘荆没领君兄好意,反而加紧谋反。仍见《资治通鉴》卷四十四载:

      西羌反,荆不得志,冀天下因羌惊动有变,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明)帝闻之,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

西羌造反,人心不稳,刘荆又密谋造反。明帝闻之,又放过其弟,仅将他转封广陵王,并遣他回封地安居。

刘荆两次谋反,均未受罚,造反之心,益发大胆。又第三次谋反,明帝仍“复加恩,不考极其事,下诏不得臣属吏人,唯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

最后,仍给予宽大,不加深究,只给了点变相软禁而已。

谋反三次后,刘荆仍顽劣如故,“使巫祭祀祝沮”,欲诅咒明帝至死,结果又失败。朝廷有司举奏,求诛刘荆,但明帝仍未同意。

事后刘荆闻之,畏罪自杀了结。

刘荆再三再四的谋反,都没有受到惩治,这与明帝一向暴躁严苛性格,甚相乖违。

如果说刘荆为一母所生之弟,明帝多少考量了血缘亲情:那么面对异母弟的谋反,明帝是否也宽容如此?

永平十三年,刘秀唯一的一个非郭、阴二后所生之子楚王刘英谋反被告发,审理中,又发现郭皇后的二个幼子济南王刘康和淮阳王刘延亦是同谋。

明帝对于这些从小“特亲爱之”的异母弟,也同样地宽容处理。据载:

     (有司)请诛之,帝以亲亲不忍,乃废英,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伎人奴婢工技鼓吹悉从,得乘辎軿,持兵弩,行道射猎,极意自娱。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楚太后勿上玺缓,留住楚宫。

除了废王异封外,仍保持了极高的优厚待遇。

     次年,刘英在丹阳畏自杀,明帝又“遣光禄大夫持节吊祠,赠賵如法,加赐列侯印绶,以诸侯礼葬于泾,遣中黄门占护其妻子,悉出楚官属无辞语者”。

        甚至制诏刘英之母许太后:“诸许愿王当富贵,人情也。已诏有司,出其有谋者,令安田宅。”

       济南王刘康也参与了谋反,明帝仍“以亲亲故,不忍穷竟其事”,对其处罚仅仅是封国削五县而已。

       淮阳王刘延,有司“奏请诛”之,明帝“以延罪薄于楚王英,故特加恩,徙为阜陵王,食二县”,也没有废除王爵,只是徙封后大大削弱其封国而已。

  汉明帝刘庄对这些谋反诸侯王的处理如此宽纵,显然遵循了儒家亲亲孝友之道。

《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唐人孔颖达 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

三,严惩豪强,权不借下

西晋人华峤《东观汉记》曾评曰:

世祖(光武帝)既以吏事自婴,明帝尤任文法,总揽威柄,权不借下,值天下初定,四民乐业,户口滋殖,中兴以来,追踪宣帝,以锺离意之廉淳,谏争恳恳,常以宽和为首,以此推之,难得而言也。

即是说,明帝既重儒家孝亲之道,亦重法家刑名之术,循名责实,慎赏明罚,治吏严厉苛刻,大权独揽,决不旁落。

      汉明帝宽纵谋反诸王,却对诸王身后的外戚豪强,给予了严厉惩治,因他明白这些人才是谋反频发的最终祸根。

楚王刘英“母许氏无宠”,“国最贫小”,在刘秀诸子中地位最低;济南王刘康、淮阳王刘延,亦是郭后所生少子,封国亦小。而山阳王刘荆,仅仅看他一次次嚣张的“谋反”,亦可知道他对明帝威胁之低。

      也就是说,明帝对谋反诸王的宽容是因为这些谋反的王爷,其本身并不具备挑战其帝位的资格和实力。

      其谋反的关键,在其背后的外戚豪族势力。

       对此,明帝对卷入谋反的真正背后势力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打击。

         楚王刘英谋反案,“楚狱遂至累年,其辞语相连,自京师亲戚、诸侯、州郡豪杰及考案吏,阿附相陷,坐死徙者以千数”,元凶楚王英仅仅削王爵转封软禁,党羽却“阿附相陷,坐死徙者以千数”。

       其中最重要的,是光武帝的郭皇后家族,有两位列侯因被卷入谋反而被夺爵。另有其他出身河北和南阳的功臣列侯中,因卷入谋反案而被治罪夺爵者亦多达11人。不仅如此,在明帝的严苛穷治之下,其他“坐死徙者以千数”,而系狱者更达上万人。

可以说,这是对诸王背后势力的一次大清洗。

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明帝在秘密压下刘荆谋反的消息同时,对非亲母的郭皇后集团的势力进行了大力打击,扶风窦氏和梁氏这两个靠婚姻加入郭氏集团的外戚家族遭到毁灭性打击,两家均有多位尚公主的驸马,此时却逃不脱仅仅因“数出怨望语”、“飞书诽谤”这样的罪名使家族主要人物下狱死,家族成员或被贬家中或被发配边疆的下场。

宽纵谋反主犯,严厉打击背后豪强羽翼,看似奇怪的方法却有着极为清晰的思路:

       明帝深知,主犯并无实力,而其党羽所植根的外戚豪强才是真正有实力对抗朝廷的势力,也是明帝所依靠的其亲母阴皇后集团的严重威胁。所以,严惩外戚豪强,是明帝当时整肃纲纪的的核心手段。

四,严苛吏治,严惩地方豪族

     史书载,“明帝躬好吏事,亦以课核(考核)三公,其人或失而其礼稍薄,至有诛斥诘辱之累。任职责过,一至于此。”

       明帝亲自考察朝廷官员的职任,就是贵为“三公九卿”,也不免因没有达到明帝的要求而被斥责侮辱,甚至要受“扑罚”责打。

       东汉初建之时,社会遍布许多地方豪族。这些人,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基层势力,占有大片土地,役使贫民和奴婢从事生产并守卫田庄,他们的宗族和宾客就是其干预世事的帮手、爪牙。

       明帝当时,只有不断打击这些地方豪族,让其不敢扩大兼并,干涉地方政务,才是正确的治国方略。而打击豪强的方法,在明帝手中,就是加强吏治。

       东汉建立后,有效抑制豪族,是地方官的首要任务。当时要求,太守“下车,先问大姓主名,吏数闾里豪强以对”,而“若大姓侵小民……此乃太守事耳”。

在此背景下,地方官严厉打击不法豪族的事,屡见不鲜。光武帝至明帝时期,曾出现了一批以打击豪族,不畏权贵而著称的官员一一“酷吏”。《后汉书·酷吏列传》中列举的如董宣、樊晔、李章等均是打击豪强的酷史中高手。

      光武帝刘秀曾直言: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

这就是刘秀与刘庄父子加强吏治的根本要求,所有官吏,尤其是郡县亲民之吏,均须严格执法。而上至三公,下到地方官吏,则常因“不胜任”、“未称职”而被斥责。

     明帝即位,督责严厉,“朝廷莫不悚慄,争为严切,以避诛责”,“群下苛刻,各自为能”,官场中迅速形成严猛苛刻的风气。

      “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

明帝苛刻严切的治吏作风,显然也对整肃纲纪,起到了很大作用。有文献这样描述当时好转世风曰;

     (明)帝尤任文法,总揽威柄,权不借下……断狱号居前世之十二”,

      断狱希少,有治平之风。

这样,在明帝的亲躬严苛推动下,各地官吏严猛苛刻,打击豪强,使豪族敛手、治安好转,从而导致治安案件只有之前的两成。这或许夸大,但总体上形成治安好转,豪强守法的状况,应为事实。

五 ,假民公田,以强民生

      在惩治豪强,整肃纲纪的同时,明帝时还实行“假民公田”,解决破产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强民生。

      所谓“假(借)民公田”,就是把封建国家所有的荒地及苑囿、山林川泽,租借给无地贫民,进行生产。国家在三、五年内不向生产者收税,甚至借贷种子,粮食和生产工具给贫民,过几年后再收取“假税”。

       如永平九年明帝下诏:“郡国以公田赐贫人各有差”;

     永平十三年又下诏:“滨渠下田,赋与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并特加说明,不能令地方豪族得利。

       这样,一方面既可把部分无用土地“假”(借)给无田“贫民”,增加大司农和少府管理的部分皇室和国家收人;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破产农民无地可耕之难题,使一些因丧失土地流亡的农民得到安置。

这些举措,呒加强了自耕小农的努力生产,同时也是平抑了地方豪族的力量,加强了国家直接控制的人口,即与地方豪族争回了人丁。

       就这样,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经过汉明帝刘庄的以上努力,到汉章帝刘炟登基之时,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已经深固打牢,而东汉王朝的中央权威和号召力也空前巩固,东汉的国家经济实力亦空前强盛。

正是汉明帝时代的努力奠基,才为此后近200年的东汉奠定了基本的政权结构和统治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明帝刘庄用他不拘一格的手段解决了其父刘秀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创了“明章之治”这一东汉最辉煌的时代。

也正是通过汉明帝的努力,东汉的国力才大为恢复。在刘庄去世的前三年,刘庄决定重新对匈奴采取强硬措施。派耿秉(东汉名将耿弇的侄子)、窦固(东汉功臣窦融的侄子)率大军进攻北匈奴。耿、窦各率一路,窦军一直打到天山,耿军攻到三木楼山。大获全胜。两年后,耿、窦又率兵出西域,进攻车师国。车师国后王和前王相继投降。

在击败北匈奴后,明帝再派班超出使西域,以其三十六人纵横于西域,在鄯善国袭击并全歼了北匈奴使团。班超在西域活动的结果是西域都护重建,班超动辄带着西域诸国的部队,也打击那些不肯听命的国家。

实际上,明帝刘庄对北匈奴和西域的策略,也为后来时彻底消灭北匈奴、控制西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汉明帝后期的拓边安疆,全得力于他前期大力整肃纲纪的成功,读史者不可不知也。







太阳春181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东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继续了光武帝的中兴之治,不仅使得国力更为强盛,还遣使西域,恢复了中原和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引入佛教文化,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他的执政时期的统治下,东汉朝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刘庄当上皇帝比较顺利,但治理国家却面临很多难题。首先就是他的众多兄弟对他不服。东汉推崇儒学,刘庄是以第四子的身份继承大统的,兄弟们都认为于礼不合丝毫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更有甚者,他同母弟弟山阳王刘荆,还伪造了废后郭氏弟弟的手笔,写信给东海王刘彊,劝刘彊造反。但是由于刘彊胆小懦弱,于是将送信的使节和信件都送到洛阳交给刘庄。刘庄本人虽然震怒,但感到自己势力太小,就把此事隐瞒下来,决定先韬光养晦。


刘庄采用三条策略,一是把忠于自己的老臣如邓禹、刘苍等团结在周围,形成政权核心。二是对阴皇后和被废的郭皇后同等看待,善待太子,拉拢那些拥护自己的兄弟。三是大赦于天下,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赢得百姓的拥护。这样,仅用几个月的时间,他把京城的军政大权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朝庭官员也换上了自己的心腹之人。
刘庄同时发出诏令,抚恤百姓,赈济贫民,以便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皇权。经过这样一番整治,刘庄皇位坐稳了,威信也树立起来了,就开始全心全意地治理国家。光武帝已经打好了东汉王朝的基础,刘庄要做的事情就是建设好它。刘庄即位时就颁布了一份诏书,强调要继体守文,即继承先统,恪守规矩,这也是他的执政方针。

他吸收了光武帝时期的治国经验,作作了一些改革。他继续执行限制三公的权力,防范外戚干政,并与各路诸侯王交好,以此来加强他的执政皇权。他还整顿吏治,选拔贤才充任各级官吏,又进一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以此来维护稳定,发展经济。刘庄还倡导儒学,重视礼仪,积极兴办各类人才学校,以此来储备能人雅士,教化民众。在刘庄的努力下,东汉王朝很快就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站在女性的观点追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种历史解读情怀。

每天和你分享有价值的历史观点!请你留步给予关注,点赞,点评,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动力!爱你们……


赵刘果儿


汉明帝刘庄,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

严防外戚,学习父亲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贤能,吸取西汉后期的外戚与宦官乱政的后果经验,对后宫嫔妃家属不予以太大的官职。

严苛驭下,对于老父亲那一班的老臣,他没有他父亲的威望,便只能对其严厉要求。恩威并施,建立自己的权威,使朝野小人不敢混乱朝政。

打击宗室,自古以来,宗室人凭借其地位的显赫,总是培养自己的势力,彼此争权夺利使得纲常伦理都受到挑战。

遵礼儒学,汉儒学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使得文人学士得到充分的尊重。




小哥哥的文渊阁


汉明帝刘庄是戏称位面之子的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继位之后萧规曹随,延续光武帝的大量政策,同时重儒学,重刑罚,使吏治清明。又派出窦固(大概是这名字~)北击匈奴,派班超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边疆安稳。



平淡是福125636972


刘庄用几大关键词使国家强盛:

严防外戚,

严苛驭下,

打击宗室,

限制强豪,

遵礼儒学,

佛教传入,

经营西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