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能源產業前景展望

我國是全球能源生產與消費大國,我國能源產業發展是國家新時期改革的重要內容,不僅對中國經濟有重要影響,而且將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世界能源發展潮流。受國內外市場環境的變化影響,近年我國能源產業持續調整,2019年,我國能源產業將努力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油氣行業的復甦、煤炭產業的攻堅及非化石能源產業的優化升級,將成為2019年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展望這一年,我國將繼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綠色、高質量發展,以能源安全保供作為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以推進市場化改革有效落地變革發展,以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國際能源合作為亮點繼續深化創新發展。

市場化關節繼續打通。近年來油氣改革政策頻頻出臺,覆蓋了能源行業的上、中、下游各環節,展望2019年,市場化改革的重點將集中在政策內容的深化落地方面。

從油氣領域看,管網改革預計2019年將有實質性推進。電力市場方面,經過3年的努力,電力市場的基本體系已經初步建立,繼續深化配售電側改革將成為2019年的重點。特別是現貨交易試點已經啟動,2019年將重點關注試點的交易和結算情況,適當擴大試點範圍,為2020年實現全面啟動現貨交易打下基礎。企業改革方面,結合2018年發佈的“雙百行動”,以優化產業鏈為重點,能源央企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或者上市等方式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望大面積開展。

能源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全面向好。2019年積極扶持民營經濟將是大趨勢,能源領域的民營企業也將從中獲益。一是環保監管將更具彈性,能源領域的民營企業面臨的環保壓力適當減輕,環保成本有望下降,有利於高耗能民營企業的復甦和產能提升。二是逐步引入“競爭中性”的原則,國家的各類監管和優惠政策將適當向民營企業傾斜,預計有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能源行業相關領域。三是採用市場化手段進行放管結合。預計民營企業將採用債券融資等市場化手段緩解融資難的問題;經營不善的民營企業,將採用重組兼併的方式,有序退出現有市場。目前地煉、煤電等領域依然存在的難點,可能採用市場化手段,助力行業產能的進一步優化。

外資入場成為新看點。2018年《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發佈,取消了對外資投資的諸多限制,從能源領域看,取消了電網建設經營方面必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同時對於外資加油站建設、經營的數量與股比限制內容也被去除。2019年外資是否會加大入場力度進行控股乃至獨資經營,將成為一大關注點。

2018年是實施國家能源“十三五”規劃的中期之年,國家“能源革命”戰略得以有效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能源結構得以持續優化。2019年,預計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增長,但各能源品種增速放緩。預計2019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延續增長態勢,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1億噸標準煤,增速3.1%,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其中原煤消費量38.9億噸,增速1.0%,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原油消費量達到6.3億噸,增速3.2%,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3050億立方米左右,增速約為10.1%,比上年下降7.1個百分點。所有能源品種下降速度均較2018年有所放緩。

能源結構優化取得階段性成果。預計2019年煤炭消費比重57.8%,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比重8.4%,比上年增長0.5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14.9%,比上年增長0.5個百分點,有望提前一年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15%的規劃目標;清潔能源消費佔比23.3%,比上年上升1個百分點;石油消費比重18.8%,同2018年基本持平。單位GDP能耗約為0.62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3%。

2019年,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各類能源供給能力持續增加,清潔能源供給能力釋放加快。預計原煤產量37.2億噸,比上年增長3.9%;原油產量1.95億噸,比上年增長1.1%;天然氣產量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預計2019年可突破170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95億千瓦,發電量達到2.1萬億千瓦時,增速分別達到3.8%和7.7%。

預計2019年我國原油產量將達到1.95億噸,比上年增長2.6%;天然氣產量將達到171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

國內上游投資全面復甦。隨著油氣價格回升,石油公司贏利反轉、現金流改善,石油公司對上游投資的信心也在回升。2015~2016年,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的勘探開發資本支出累計大幅下滑48%;2017~2018年隨著油價回暖,被壓縮的勘探開發活動重新啟動,投資大幅回升。預計2019年我國原油產量將達到1.95億噸,比上年增長2.6%;天然氣產量將達到171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油氣供應保障能力逐步提升。

西北、川渝和海上成為增產主力。2019年,國際油價均價預計將回升,在我國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要求下,三大石油公司將保持高強度穩定投入,在天然氣產量增長、非常規資源上產、控制老油氣田遞減方面著力。陸上增產油氣田主要集中在瑪湖油田、長慶油田、塔里木盆地、川渝地區,其中瑪湖油田增產潛力相當於再造一個克拉瑪依,而川渝地區頁岩氣大會戰將使得威遠-長寧成為繼元壩、普光之後的又一個大氣田;海上增產主要在中國南海地區。

三大石油公司勘探開發重點各有不同。中國石化的發力點集中在天然氣特別是頁岩氣方面;中國石油延續傳統優勢,按照油氣並重、立足常規、加強非常規的原則部署勘探開發計劃;中國海油依然主攻海上油氣,近期主推“渤海油田3000萬噸再穩產10年”工程。

煤炭去產能“十三五”期間的目標已完成74%,但去產能工作進入深水區,任務依然艱鉅。

2019年煤炭消費將保持平穩,全國煤炭市場供應總體平衡、並趨於寬鬆,但受資源和運輸情況約束,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時段性偏緊的問題。預計2019年原煤產量為36.4億噸,進口量為2.55億噸,消費量為38.9億噸,對外依存度預計為6.5%,較2018年下降0.5個百分點。

煤炭去產能難度依然較大。截至2018年底,煤炭去產能“十三五”期間的目標已完成74%,進展順利。但隨著2019年宏觀經濟增速進一步趨緩,去產能工作進入深水區,產能完全出清的難度越來越大:大量低效、無效資產尚未得到處置;煤礦所在區域吸納剩餘勞動力的能力逐漸減弱,關閉煤礦的職工安置難度越來越大;部分股份制煤礦因股權和債權構成較複雜,去產能難度較大。因此,煤炭去產能工作在2019年將進入攻堅階段,任務依然艱鉅,整體工作進展決定著“十三五”期間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

生產重心繼續西移,鐵路運輸“瓶頸”亟待突破。根據煤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佈局,西部地區將成為未來煤炭生產的重心,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三西一新”(山西、陝西、內蒙古西部和新疆),而華北、華東、華中和西南地區的煤炭產能將繼續收縮。“三西”地區煤炭產量佔全國比重超過2/3,該地區2018年運力缺口在3000萬~4000萬噸左右。2019年,隨著全國煤炭生產進一步西移,產銷地不匹配問題日益突出,運力不足的難關亟需攻克。

優化產業鏈和提高行業集中度成為大趨勢。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後,降低與外貿產業相關的能源消費成本,成為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煤炭以其經濟性優勢將再次獲得業界青睞,產業發展在需求推動下會有不俗表現。2019年,著眼於優質產能釋放及煤炭高效利用,通過整合業務、延長產業鏈提高行業集中度成為主要看點。

近年來,除神華和國電的重組外,中煤集團、國投、保利等企業間涉煤業務也進行了劃轉移交。我國涉煤央企共有22家,其中煤電一體化企業6家,涉及煤炭產能2.1億噸左右;其他涉煤企業11家,涉及煤炭產能約7000萬噸。按照國家《推進煤炭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配合中央企業煤炭資源優化整合專項基金,預計2019年這11家相對規模較小的涉煤企業將成為重組重點。此外,除傳統的兼併重組、資產移交等手段外,相關企業有望推出部分資產上市,利用市場化手段進行資源整合。

非化石能源需要重塑格局,全面提升競爭力走向成熟,為未來擔當主力能源的重任奠定基礎。

目前,非化石能源發展的“瓶頸”已經從技術裝備和開發建設能力方面的約束,轉變為市場和體制方面的制約,突出表現為當前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的電網接入和市場消納困難。2018年光伏發電補貼退坡等一系列政策的退出,表明政府對光伏行業由早期的大力扶持轉向積極管控,倒逼行業擺脫補貼依賴,實現產業升級。非化石能源要在未來擔當主力能源的重任,2019年將是升級之年,特別是風電、光伏等領域需要進行格局重塑,全面提升競爭力走向成熟,行業將呈現出幾個新趨勢:

一是《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有望正式出臺。經過2018年的三輪意見徵集,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的相關細節基本討論成熟,《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即將正式出臺,短期內有望縮減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緩解可再生能源消納難題,並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的有效增長。

二是光伏發電進入平價上網時代。2018年,三部門聯合發佈限制規模、補貼退坡的光伏“5·31新政”,加速催化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按照國家能源發展規劃路線,國內實現光伏平價上網的時間節點設定在2020年,但隨著光伏發電度電補貼逐步下調,光伏產業鏈價格下跌,行業落後產能出清加速,新增裝機將有很大一部分由平價上網項目構成。新建的光伏項目已經具備與傳統煤電公平競爭的成本優勢,光伏平價上網有望提前至2019年。

三是海上風電成為可再生電力優化重點。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近海風能可供開發資源達到5億千瓦;同時由於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距離電力負荷中心近、電網容量大、接入條件好,且不佔用土地,適合大規模建設近海風電場。在我國三北地區棄風限電背景下,海上風能資源開發利用將成為重要選擇。

根據國家《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累計併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根據政策要求,新增核准的海上風電自2019年起將通過競價方式確定上網電價,但考慮到競價後存在1000萬千瓦儲備容量的緩衝期,並且已核准項目不受影響,近期市場規模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新增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在2019年將達到260萬千瓦,年增速達24%。

2019年非化石能源將繼續快速發展。風電將是非化石能源發電新增裝機的主力,2019年風電裝機容量約為1.9億千瓦,發電量約為4300億千瓦時;光伏發電方面,從確保2020年基本解決棄光的角度看,未來兩年的地面光伏電站項目建設計劃可能會被大幅壓縮,分佈式光伏項目發展保持不變或略有增減,2019年光伏總裝機容量預計為1.75億千瓦,發電量預計為1255億千瓦時;核電裝機容量為0.47億千瓦,發電量為3200億千瓦時;水電裝機容量為3.83億千瓦,發電量為12300億千瓦時。

2019年,美國對伊朗制裁、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將持續發酵,大國政治經濟關係的變化將深刻影響國際能源貿易格局和我國在國際能源市場的角色。

從供給端看,美國積極向歐洲兜售其天然氣資源,市場份額受到排擠的原歐洲供應商被迫尋找新市場;伊朗原油出口的減少,也將迫使其買家尋找新的供給方。

從需求側看,我國油氣需求持續攀升並將長期處於全球第一大油氣進口國,亞洲其他國家油氣需求不斷增加,亞洲成為重要的買方力量。2018年3月,中國石化簽署了首筆以人民幣原油期貨計價的中東原油進口協議,掀開了中東原油定價貨幣多元化的新格局。全球現有的能源格局和合作機制將開始鬆動,為我國發展潛在合作伙伴提供了機遇。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國際合作平臺的搭建,提升了我國在國際貿易和能源合作方面的推動力和話語權。2019年由我國主導、協同印度和日本等亞洲油氣進口大國重塑能源貿易和能源金融格局、建立新型合作機制將更為可行。

能源合作全方位推進。2019年“一帶一路”倡議進入深度實施階段,並將正式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中非合作論壇、進博會等涉及能源領域的合作不斷落實,我國能源國際合作以更宏大的視野不斷推進,在國際油氣合作、能源運輸通道建設、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合作、電網改建工程合作、重大能源裝備合作等方面,將形成開放共贏的國際合作體系。油油氣方面,我國大型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已開展和執行了210多個油氣合作項目。2019年對外合作將由上游到上下游並進,俄羅斯東線管道將開始供氣,中俄天然氣領域合作向前推進。電力方面,以國家電網為代表的電力公司在國際工程總承包、裝備出口、技術諮詢合同等方面合作不斷深入。此外,東北亞、東南亞能源互聯網規劃已於2018年發佈,伴隨我國非化石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水電、風電、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核電等產業穩步推進,建設能源互聯網與印尼、俄羅斯、柬埔寨和越南等國家展開的電力合作將深入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