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話「小故事」講透保險的本質!

大白話「小故事」講透保險的本質!


今天跟大家分享幾個關於保險的小故事。

1


100個學徒工來到一家五星級大酒店學習廚藝,他們要勤勤懇懇學習十年才能出師。學徒們的薪水不高,一年只有幾百塊,但是五星級酒店的餐具都非常名貴,一個盤子要1000塊錢。如果哪個學徒不小心打壞了一個盤子,那麼他不僅要傾家蕩產來賠償這1000元錢,還可能會被開除,不能再繼續學習和工作。

因此學徒們都非常小心謹慎,但還是每年都有人打碎盤子。這一年,酒店來了個聰明的財務,他提出了一個方案:如果每個學徒每年願意交一點點錢,把這些錢集中起來,那麼無論誰打碎了盤子,就用這錢來賠償盤子,而且學徒們都不再受到處罰。

大家都覺得這個方案很好,都願意花一點點錢買個心安。那麼需要交多少錢呢?聰明財務就問大家:“你們一年之內大約會打碎幾個盤子?”大家想了想答到:“大約四個吧”(預定死亡率)。那麼假定一年內需要賠償四個盤子的話,就需要每個人交40元錢。

這些錢誰來管理呢?

聰明的財務又建議大家聘請一名經紀人來幫助大家管理這些錢財。按照當時的市場情況,僱傭一名經紀大概一年需要600元,為經紀人租個辦公室要400元(預定費用)。這1000元的費用分攤 到每個學徒身上是10元,這樣算下來每個學徒一年只交40(保障成本)+10(費用)=50元,就可以打碎盤子不被開除了。

短期消費型保險就這樣誕生了。

2


可是這一年大半年過去了,竟然還沒有人打碎盤子,這時候,一個平時做事最謹慎小心的人想了,我是最不可能打碎盤子的,這一年損失50塊錢,十年也是500 塊啊!不行,我得找財務去談談。

這個人跟財務這麼一說,財務說:那簡單,你不想交就不交唄,反正出了事風險自己承擔。這人想想又覺得不踏實:萬一我打碎 了盤子還是賠不起的,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啊?聰明財務腦子一轉,既然他想要拿回本金,我就要多收他一些錢,用這些多收到的錢去投資,用投資的收益把他的本金賺回來。

於是聰明的財務說:我也相信你不會打碎盤子的,但是萬一的事情誰也不敢擔保,要不你看這樣吧,你每年交100塊押金,如果打碎了盤子這押金就沒收了,如果十年都沒打碎,到時候1000塊錢我原樣還你。小心人自己一算,幾年內打碎了盤 子,本來要賠1000的,現在如果十年中途打碎只要賠幾百,如果十年都沒打碎盤子,自己一分錢都沒損失,確實兩全其美!“但是咱們得有一個約定”財務又說,“你既然按100交押金了,這十年都得交,中途也不能再把押金取回,否則要算你違約。”這人想想自己總歸不虧,就一口承諾:“沒問題!”

返還型保險就這樣誕生了。

3


這一年這人果然沒有打碎盤子,看見其他工友大都損失了50塊錢,他不禁得意起來,把自己的方案告訴幾個好朋友。很快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覺得自己沒那麼倒黴就是那個會打碎盤子的人,於是紛紛要求交押金。

財務也很樂意,於是第二年一下子收了10000元押金。

財務留下4000元準備賠盤子的錢,1000元費用,剩下5000元就去投資,這一年市場非常的好,投資回報率升高到了15%(利差益,預定利率12.4%),而且這一年學徒們打碎的盤子也只打碎了3 個(死差益),僱傭的經紀也只花了500(費差益)。到了年底,還賺了不只一個盤子的錢。

聽說了這個事情,這人又不平起來,他找到財務說,原來你用我們的錢去賺了那麼多錢,卻不分給我們,太不公平了。

財務想了想說:我賺錢是靠自己的腦力體力,也有我的功勞。要不這樣吧,你再多交點,每年150元,十年後我不僅還你1500,還每年把盈利的70%分給你,如何?這人一聽,覺得這 樣更划算,於是自己馬上交了150,回去還鼓動別的工友也多交一點。

這一年恰逢股市大漲,財務賺了很多,到了年終,大家一看自己的帳戶,非但沒有像去年一樣花掉50塊,反而還多了幾塊錢紅利。

分紅險就這麼誕生了。

4


於是財務鼓動大家說,明年行情還會很好,大家不如把自己不急用的錢都給我吧,除了扣除幫大家賠付打碎盤子的保障成本40元錢,以及扣除管理費用10元。其餘多給我的錢我幫你們運作,我每個月給你們結算利息,而且是利滾利。“

可是我們交了那麼多錢,萬一要急用咋辦呢?”有人問。財務說,那沒關係,這部分錢急用的時候你們可以隨時取出(萬能險)。“那你要投資虧了怎麼辦?”又有人擔心的問道。“放心吧,我給你們承諾每月給大家的利息為正,而且年利率一定在2.5%以上”,眾人一 盤算,我們哪裡懂什麼投資運作,財務是個聰明人,交給他放心!於是眾人你150,他180的都交了出來。

又到年末了,大家賬戶上果然又多了很多盈利。

萬能險就這麼誕生了。

5


有人感覺賺的真不少,但也有人感覺投的錢不少沒有賺到心目中所想要得到的錢。

他們又找到了聰明的財務,財務 說:收益高的項目當然有,但是風險也大,如果你們不怕風險,我可以幫你們投到這些項目中去,這樣吧,我幫大家設置幾個投資的帳戶,其中有風險高的,有風險低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來選擇投資的帳戶,選擇好了,我來幫你們運作,我每年只按帳戶價值的百分之幾收大家一點管理費,其餘賺多少都歸你們,但是萬 一虧了,請大家也別怪我,只要存滿五年,我連手續費都不扣。

大家感覺這樣能賺到更多的錢,於是就把所有的錢交給了財務。

投連險就這麼誕生了。

6


這時候來了一個新的學徒,眾人紛紛向他解釋這個項目的吸引力,勸他多拿一點錢出來。新學徒聽得一頭霧水,趕緊回家問懂理財的老婆。

新學徒老婆說:“交50塊錢保障你的事業安全就可以了,其他錢交給我打理,咱們制定一個適合咱們自己的家庭投資組合,比他們強多了。”

這些小故事來源於網絡,故事雖然簡單,但卻涵蓋了不少的保險知識。

首先可以知道保費它是由三部分組成:保障成本、管理費以及用來投資的錢;

無論我們購買的是消費型保險,還是返還型、分紅、萬能,每年的保障成本和費用都被消費掉了,保險公司之所以能返本、分紅、付息,其實是拿我們的錢去投資,然後再把投資的收益再分配給我們,但由於保險公司的投資項目不可能太激進,所以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都比較低。

因此,建議大家買保險著眼點還是儘量放在保險的保障功能上。

其實從這些個小故事也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進,大家的關注點也在改變,最開始只關注保障,後來關注保本,最後開始重視收益,越來越忽視保險的本質。

而我們也一再強調,買保險一定要回歸保險姓“保”的本質,把保障和投資分離開來,明確保險它就是用來保障的,投資理財這件事,還是應放到專門的理財產品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