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重振朝綱,不料卻加速了國家滅亡,你怎樣看待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呢?

四海詩社情


位尊責重而無智無才導致國破家亡,一個無能之人承擔了不該承擔的,最後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就是封建皇權繼承統治帶來的惡果和悲劇。


談古論今多少事


崇禎是典型的志大才疏、剛愎自用、德不配位禍國殃民的皇帝。折騰得國破家亡,親友雕殘。死有餘辜,遺臭萬年!


藍寶石1016


這是由封建制度本身決定的!中國歷史上有不滅亡的朝代嗎?從來沒有!

根本原因在於不管封建王朝前期有多麼輝煌,都無法根治利益分配不公!只不過在封建王朝前期,統治者為了緩和階級矛盾,會採取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來減輕人民的負擔,人民只要有飯吃,有餘錢可以用,就不會輕易造反!

崇禎時期的明朝已經積重難返,內外交困,天災人禍不斷,政治腐敗,政府財力匱乏,土地兼併嚴重,老百姓到了沒飯吃的地步,根本養不起龐大的朱家貴族子弟!說白了,明朝主要是亡於內政!

老百姓沒飯吃必然造反!不反會餓死,造反可能有一線生機,是人都會反!崇禎雖然下了很多罪己詔,但沒有解決根本性問題,那就是人民的衣食住行問題!百萬朱家貴族花天酒地,貴族和地主階級掌握了大量土地,老百姓無立錐之地,社會矛盾極度尖銳,已經形成了燎原之勢,只差一點火星,就會燒遍華夏大地!

關外滿清取得了戰爭主導權,明軍由於被拖欠軍餉,消極抵抗清兵,屢戰屢敗!明軍投降滿清之後,由於軍餉到位,戰力一下子爆表,打內戰非常賣力,成為滅亡明朝,南明和農民起義的急先鋒!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封建制度本身解決不了特權貴族,地主階級和老百姓之間的利益衝突問題!不管哪個朝代,老百姓只要沒飯吃必反!問題大爆發就算不在崇禎時期,也會在其他皇帝執政時期!清朝末年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只不過清朝還出現了外國半殖民中國的新問題而已!


漂亮獅城


崇禎皇帝是大明朝時期的最後一個皇帝,人們對他的認知僅僅是上吊而死的,對他在當皇帝期間的治理國家的能力卻不是很瞭解。在當皇帝之前,他是偏居一隅的一個親王,沒有經歷過當皇帝的訓練,也沒有任何的老師去教他帝王之術。


崇禎皇帝朱由儉繼位後,勤勉朝政,兢兢業業,對內整治朝綱,剷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對外整治軍隊、減免賦稅,鼓勵農業耕種。但是僅憑他一人之力已無力迴天,當時的內憂外患已是相當嚴重。


如果要準確的說的話,大明朝其實是忘於天災,在南方頻頻爆發旱澇災害,在北邊狀元地區則是蝗災。年年是顆粒無收,老百姓飢寒交迫,民不聊生,各地的農民起義也是從未間斷過。

在北面由努爾哈赤領導的後金政權虎視眈眈,最終在1636年,努爾哈赤帶領後金部隊攻入的北京城,大明王朝宣示著滅亡。


崇禎皇帝朱由檢眼看著大勢已去,他沒有像其他王朝的末代皇帝一樣倉皇而逃,而是選擇了在紫禁城後的景山上吊而死,永遠陪伴著他的大明王朝。在臨死之前還是惦念著自己的百姓: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雖然崇禎皇帝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奈何大環境已是如此,憑藉一己之力,還是救不了大明朝的。


趣說五千年


一個已經是百孔千瘡,危機四伏,搖搖欲墜的王朝!已迴天無力了,面臨滅亡是順其自然的事!


A千層浪


崇禎皇帝是非常典型的“好心辦壞事”。

本來國家治理,帝王在古代封建思想下,是應該做一個“大好人”的。

為了維護其統治,帝王是應該找專門的“大壞人”作為其“鷹犬”撕咬獵物的,去專門做那些默默無聞、低聲下氣、陰謀詭計的事情的,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家思想,實際上類似於代表國家行使監察權。

而帝王則專門做那些光明正大、趾高氣揚、正義凜然的事,當然這樣做的基礎是必須要有足夠忠心的“鷹犬”。

萬曆皇帝其實理論水平比不上崇禎皇帝,但他懂得“無為而治”,借用了魏忠賢的太監特務機構的幫助,順利實現了明王朝風雨飄搖的過度,併為崇禎皇帝留下了久居最高統治者的管理智慧,也留下了魏忠賢代表的太監特務機構。

但令萬曆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崇禎皇帝太優秀,以前就是一個儒家的“憤青”,對魏忠賢這個“太監”代表的特務機構深惡痛絕,一上臺就不管是否能夠坐穩江山,不計後果殺掉了魏忠賢,導致國家管理體系的直接崩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崇禎皇帝不顧江山社稷在殺魏忠賢而不是培植新的代言太監時,明王朝基本從制度層面上就垮了,後來的覆滅,只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

最後的結果,是崇禎皇帝這個“大好人”領著東林黨人這批“小好人”,專門做正大光明、浩然正氣的事情,那些需要默默無聞、低聲下氣、陰謀詭計去做的事無人可以分憂。

當時的主要矛盾是戰爭,“兵者,詭道也”,就應該以“陰謀詭計”為主要應對策略,但是崇禎皇帝一方面要袁崇煥用兵,一方面又要袁崇煥要按照正面的要求做事,不能應用“陰謀詭計”,所以崇禎皇帝將肱骨之臣主管軍事的主官袁崇煥的“陰謀詭計”公諸於世,使得人們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袁崇煥臨死前是眼睜睜的看著北京城的老百姓將他吃了的(袁崇煥當時是被凌遲處死的)。

所以這就是領導者的悲哀,不懂權力制衡訣竅,只懂得單純勤政愛民,沒有從根源上為民眾創造福利,就會造成“好心辦壞事”的情況。

齊桓公在管仲死亡前,要求其提供繼承人,管仲沒有推薦情同手足,能力超群,德行高尚的鮑叔牙,其原因就在於鮑叔牙太過正直,容不下有缺陷的手下,容易造成“水至清則無魚”的情況。

其實崇禎皇帝的精明,做一個丞相是非常合格的,但做一個帝王,對權力制衡體系的瞭解,則是非常陌生的,沒有聽從看來不如他,大智若愚的萬曆皇帝的教誨,是典型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河東來


大明是在崇禎的勤政下快速滅亡的,一點也不假。本想寫一大堆文字,從政治、軍事、經濟、組織、領導人物各個方面細細說道,太累。

簡單點,你繼承了你爹用了20年的車,這車翁翁作響,到處都是病,你爹給你大伯開了幾年又不開了,現在給你了。你有車了,欣喜若狂,你為了快速去你外婆家,粗略地檢查一下,不管是好路還是爛路,剎車靈不靈,猛轟油門,結果車翻了,墜下懸崖,車毀人亡,怪誰呢?怪車子不好還是怪馬路太爛,是怪你爹太坑人還是怪大伯太壞?當然怪你咯。如果你不要這車,你會有事?如果你全面整修了這車,好好開,會有事?崇禎就是你,你就是崇禎,懂的自然懂!


興長久


有理想,沒能力。

明末的確是弊病繁多,但是基本結構還存在。所以此時的皇帝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穩定局勢,將鍋甩給下一代處理,能力出眾的話,沒準還有個中興之名。第二種是胡球搞,亡國了。

崇禎就是第二種,歷代享年過百的大王朝的末代皇帝中,崇禎是少有的掌握實權十幾年的皇帝,但是連穩定局勢都做不到。無能是跑不了了。

崇禎生前六次罪己詔【皇帝向上天宣佈自己的過錯】,死前卻留下了“他沒錯,都是大臣的錯。”的結論。然而,掌握實權十幾年的最高領導人,怎麼可能沒有任何過錯?要麼最後一次是氣話,要麼之前六次罪己詔都是作秀。

再加上崇禎勤政,卻糟糕的施政手段。

有理想要做一箇中興之主,卻把自己做成了亡國之君,連給後代留機會都沒有。


黑眼歷史觀


崇禎是典型的志大才疏的皇帝,政治能力太差,看不清形勢,疑心太重,又不會識人,更不會用人,所以大明亡是歷史的必然


六竹書生


人是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惡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壓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明朝末年的中國人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些。\r

崇禎王朝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直到崇禎末年,周延儒上臺以後,才禁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周延儒此舉深得民心。但後來周延儒因為提拔馬士英而被列入《明史》奸臣傳中的六大奸臣之一。\r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r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馬士英就會遭到嚴厲的打擊,連《讓馬瑤草》的作者,在馬士英逃跑以後,馬士英已經很大程度失去權力的時候情況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脅的準備,《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的士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r

崇禎皇帝以刻薄寡恩著稱於世,根據《明史》的記錄,崇禎皇帝任意提高廠衛的權利和地位,造成了可怕的後果,清朝就沒有正式的專門的安全部門,實在是被嚇壞了。其實馬士英更是恐怖的代名詞。你說相對於魏忠賢執政時期,崇禎時期東廠等特務組織地位大幅度提高權力大幅度增強。其實南明弘光朝廷馬士英也恢復了東廠等特務組織,恐怖更加登峰造極。明史等大量的史料記錄了,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民眾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這是符合事實的,說明馬士英是搞恐怖統治,很類似於汪精衛統治下的76號的恐怖統治。明史奸臣傳記錄了馬士英“日事報復,以迄於亡”,到弘光政權滅亡為止馬士英就是整天就想著整人害人,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這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能夠看出一些來。\r

但萬曆時期,東廠等特務組織似乎比較鬆散,據說東廠衙門的門前都長滿了草,由於皇帝長期不上朝,官員的編制很不滿員缺額很多。百姓也敢議論國事,敏感的政治問題被排上了戲曲,正在執政的官員們也真名真姓的被寫入戲曲中,關於所謂忠與奸正與邪作為評判取捨官員的輿論環境,有點兒像歐洲國家那樣,但本質上,皇權並沒有受到削弱,後來魏忠賢當政了以後高壓態勢逐漸加強,崇禎時期,不但沒有輕鬆反而更加厲害。在萬曆時代,甚至皇帝家的國本之爭也被寫到戲曲中,皇帝想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當皇太子也不行,好像比後來的清朝要大膽多了,主要是皇帝不太管事兒,而且皇帝的權力也受到了很大制約。\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