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明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地位?

談文論史


如果說明朝的歷史地位,還真沒什麼地位,畢竟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五個大一統王朝中最差勁的一個,沒有之一。


在漢唐元明清五個大一統王朝當中,

明朝是一個典型的內斂型王朝,而非另外四個一樣都屬於開拓型王朝。就歷史貢獻來說,漢朝繼承並重新強化了大一統的概念,併成為一個完全的鐵器王朝,並且打通了河西走廊,開拓了東西方貿易通道;大唐同樣強化了大一統,並重新打通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通道,而且唐朝在文化(唐詩)以及工藝製品(比如唐三彩)也有著不錯的成績;大元結束了天下割據的局面,重新定義了大一統,並且引進中亞天文學以及工程技術,比如拱券、回回炮等,元曲、青花瓷在今天都享有聲譽,而且大元是中國古典時代最接近於工商業文明的時期;大清就更不必說了,不僅奠定了現代中國的雛形,在文化方面也被遭遇為中國的文藝復興,說大清是思想解放的前夜也不為過。

對比之下,明朝有什麼歷史貢獻?

明朝的總體國運確實非常不錯,這得益於大元幾乎消滅或者重創了周邊所有的強權,而且由於元朝長期對草原本部實行經濟空心化政策,導致草原沒有多少經濟產出,只能依賴朝廷賞賜以及商路抽稅,所以唯一能威脅到明朝的北元也徹底解體,而且解體的非常散碎,與解體同時進行的是蒙古人的退化,所以蒙古也無法威脅到明朝國土安全,頂多是拿明朝當提款機用。



就其內部來說,大元給明朝留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工商業經濟體系,以及一支龐大的工匠隊伍,足夠明朝進行經濟建設,也足夠明朝利用經濟去收拾周邊的部族。所以,明朝堪稱是古典時代地緣環境最好的王朝,很多大一統王朝的傳統威脅明朝都沒有。

但是明朝卻沒有好好利用這一優勢,成為小農經濟空前強化的王朝。因為朱重八的小農出身使其認為元朝的滅亡是因為元朝寬鬆的社會風氣以及發達的工商業造成的,所以朱重八把古典中國又拉回到小農經濟。
朱重八給明朝的基本國策,幾句話概括就是通過戶籍制度控制人身自由、打擊人口流動以及階級固化;打擊工商業發展;禁止中國人出洋貿易;控制思想、打壓個體自由意志。說白了就是把整個國家變成一個大農村,每個人只能按照政府的規劃進行勞動分工。

與此同時,周邊沒有強勁的對手導致明朝對外產生了一種高姿態的心理優勢,這種高姿態讓明朝產生了一種天朝盡善盡美、外人都是兩腳牲口的優越感,使得明朝在對外活動中徹底拋棄了大元的海外貿易,實現了徹底的海禁,以撒幣的朝貢貿易來滿足這種優越感。
雖然古典中國的主流就是封閉內斂,但是明朝絕對達到了這種極致,所以明朝很快就變得萬馬齊喑,基本沒什麼建樹。因為另外四個大一統王朝都是到了中後期才開始內斂,但是前期和鼎盛期都呈現出了開放的狀態,也就是明朝從初期就開始內斂,用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的話來說,明朝得了文明病,而且病入膏肓。

所以,明朝時期的很多停滯和倒退,比如宋元時期一度領先的傳統數學和天文學全面倒退;還玩出了一個比理學還極端的心學;回回炮技術失傳;火器依然在吃元朝的老本;海禁得到了空前加強,這也是元朝想做卻無法做到的。同時,明朝社會也逐步僵化,小農經濟的加強以及明朝對小農的掠奪導致明朝民變不斷,社會矛盾日益激化。與此同時,明軍也因此過早衰退,被拉達、利瑪竇等洋人嘲諷為只能同盜賊作戰,而且他們還說只要幾千名歐洲軍人就可以征服明朝或者他們想要征服的沿海省份。所以,矮子裡拔大個的也先太師能刷出史詩般的土木堡大捷也就沒什麼不可思議了。
其實你也可以換個角度理解,明朝因為小農經濟的加強也是古典中國走到頭了,因為小農經濟的生產力已經無法滿足明朝的消耗。

直到滿洲人崛起,明朝才遇到了強勁的對手,但是這同時也宣告明朝進入了倒計時,因為明朝在軍事上無法壓制滿洲人,而且還被滿洲人消滅了幾乎全部的精銳部隊,最終結果就是滿洲人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不過也得虧清朝是一個開拓型王朝,
暫時治好了文明病,並利用這個壓制文明病的一百多年的期間把古典中國推到了頂點,你也可以理解為清朝讓古典中國迴光返照了一次。不過也得虧輕便是一個開拓型王朝,否則的話列強侵華的時間絕對會提前。

所以,對比之下,明朝算什麼東西!有什麼資格談什麼歷史地位!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明朝,是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封建王朝。評價和研究明朝歷史,我認為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並把握好以下兩個特點和三大原則。

一、明朝是前後歷經蒙滿兩個少數民族首領任皇帝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漢族人稱帝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這是特點之一。從1368年朱元璋消滅蒙古族人稱帝的元朝,到1644年清軍入關,明將吳三桂投降,以滿族首領稱帝的清王朝力主中原,如計算到此明朝歷時276年。隨後明朝宗室南遷建立大明,史稱南明,到1662年永曆帝被殺,應當說明代歷史才最終結束。我國是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國家,研究和評價明朝歷史應立足於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

二、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由農民起義成功建立,又是實質上被農民起義推翻的封建王朝,這是特點之二。據史料記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父母早亡,後來參加紅巾軍農民起義,英勇善戰受到重用,在起義軍首領死亡後繼任並擴充軍力南下,最終消滅元朝及其地方武裝,建立明朝。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則是在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破京城,被迫上吊身亡。因此,研究和評價明朝歷史應當深刻認識其現實借鑑意義。

三、充分肯定明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重要貢獻。特別是在朱元璋時期,對內實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為消滅元朝、平定北方和江南、穩定中原發揮了重要作用。執政後大力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建築業,減徵稅賦,並且加強吏治嚴厲反腐,懲治貪官汙吏,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歷史上被稱為“洪武之治”。在永樂年間,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對於溝通與海外特別是東南亞以及南歐、非洲沿海國家交往,發展紡織品、陶瓷對外貿易和海上航運起了重大作用。同時,由明朝組織編篡的《永樂大典》,成為我國古代最大一部百科全書,為傳承古代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166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收復臺灣(次年被清軍佔領),趕走荷蘭殖民者,更是聞名於世,功不可沒。

四、客觀公正評價明朝歷史及其開國皇帝朱元璋。清朝以來,對明朝及其朱元璋的評價一直爭議不斷,民間傳說也多。對此應按照唯物史觀和辯證法原則進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後期官場腐敗墮落、經濟衰退、民怨外患加深逐步造成的,是歷代封建王朝難逃歷史興亡週期率的必然結果。對於朱元璋的評價,既應承認其歷史功績,也應看到其缺陷和歷史侷限性。對此,毛主席看得最明白,認識最清楚。他早就明確指出:“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只有這種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以後,尤其是晚年,十分重視研究明朝歷史和朱元璋、李自成和核赫魯曉夫,探索如何避免歷史興亡週期律,下的功夫很深,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最為寶貴,對研究和評價明朝歷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五、謹慎對待和處理在明朝歷史評價中出現的問題。首先,對以《明史》來否定明朝,以“洪武濫殺功臣”來汙衊貶損朱元璋的問題,應當明確《明史》是滿清王朝所編,而清朝時期反清復明鬥爭一直存在,史書難免存在對明朝和朱元璋產生不實之詞甚至偽造歷史事實嫌疑,因此不要依賴清朝史書研究或者評價明朝。其次,對於歷史上包括朱元璋所在紅巾軍之類的農民起義,自古以來就被封建統治階級和有關文人視為異端,甚至故意誇張抹黑,這是由於政治立場和歷史觀不同所造成的,並不奇怪,但切不可輕易相信那些胡說八道。第三,對於那些借明喻今、汙衊誹謗黨和領袖的歷史虛無主義言論,史學界和媒體應理直氣壯地堅決批駁和揭露,絕不能聽之任之。(歡迎網友賜教,謝謝。)





東方雄雞3355


明朝——經常被清史和鍵盤俠黑的大一統王朝。



洪武之治:

朱元璋即位後採取輕徭薄賦,恢復社會生產,確立裡甲制, 配合賦役黃冊戶籍登記簿冊和魚鱗圖冊的施行, 落實賦稅勞役的徵收及地方治安的維持。整頓吏治,懲治貪官汙吏,促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同時朱元璋多次派軍北伐蒙古,取得多次勝利,最終在捕魚兒海之役平定北元,消除外患。



強勢反腐:

朱元璋在位期間,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最清廉的時期,對貪官的懲辦力度空前絕後。這與朱元璋出身貧苦,受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有直接關係,建國後專設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職位監管官員,對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利用殘酷刑法處置貪官,採取“剝皮揎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當政31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汙吏15萬人


不徵之國、鄭和下西洋、隆慶開關

明朝初期,儘管朱元璋下達來嚴苛的海禁政策。但我國東南沿海依舊存在部分民間海上貿易活動,但規模都相對不大,如浙江寧波在成化、弘治以前,“並無通番者,亦無從海寇之擾”。正德以後,民間海上貿易才開始迅速發展起來,到嘉靖年間開始進入鼎盛時期,這時從事海貿的海商數量之多,活動範圍之廣,資本之雄厚均超過以前各個時期。 當時的福建漳州月港,詔安梅嶺,泉州安海和福鼎銅山,都是民間海上貿易活動的重要據點。廣東汕頭附近的南澳島也是海貿的一個重要集散地,特別是隆慶開海以後,民間海上貿易更加發達,行駛於南海上的商船,往來如織,浙江的海上貿易也急速發展起來。 可以這麼說,當時的民間海上貿易輻射的範圍非常廣泛,東起日本,中經菲律賓群島和南洋群島,直至阿拉伯半島,非洲東海岸,到處都是中國海商的船隊。甚至由於中國海商為了貿易利潤,控制當地的海上貿易,如爪哇、日本九州等地。到明朝天啟年間,僑居日本的明朝商人,就已多達幾千戶。

明朝的衰落

頻繁的自然災害導致農業減產,必然會影響明王朝的賦稅收入,不僅僅是田賦收入,還有佔很重要部分的工商收入;明朝滅亡前夕,“戶科右給事中黃承昊言:祖宗朝邊餉止四十九萬,神祖時至二百八十五萬,先帝時至三百五十三萬,邇來又加六十八萬,今出數共五百餘萬,歲入不過三百萬,即登其數已為不足,況外有節欠,實計歲入僅二百萬耳”。當時的支出高達500餘萬,財政赤字十分嚴重。崇禎帝“當此三空四盡之日,竭天下之力以養飢軍而軍逾嬌,聚天下之軍以冀一戰而戰無日”。明末,由於後金的崛起和入侵,邊餉空前加重,但是國庫收入根本無法應付邊境的消耗,虧空十分嚴重,以致崇禎帝欲集中物力、兵力而一戰的條件都沒有,這和明初強盛的國力形成鮮明的對比。 如此頻發的自然災害,必然會對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災難,朝廷不僅很難進行正常的稅收,還要進行賑災,這就使原本就十分空虛的國庫面臨巨大的壓力。朝廷無法拿出足夠的銀糧救災,加上遼東局勢的緊張,造成內憂外患,而又需要大量的銀兩,就只有加重賦稅,對百姓來說是沉重的負擔,這種惡性循環也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

總結:明朝前期清廉,中後期較為腐敗,其次原因因為後金的強大。只是為清朝的鋪墊。


神仙半瓶醋854


明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王朝,從1368年朱元璋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明朝作為統一的國家共16帝延續276年。

現在我們研究明史的人比較多,我想與朱元璋從一介布衣到一個皇帝的傳奇,以及大明王朝作為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歷史上的王朝,短則幾十年、長則幾百年,大都逃不過歷史週期率的影響,正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王朝建立初期往往政治清明、國泰民安,但是隨著時間增長,統治階級腐化、吏治腐敗,極端的不公導致社會的崩潰,週而復始。

那麼明朝在中國歷史上起什麼樣的作用呢?我認為這絕對不能用簡單的功過是非來評判,明朝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一部分。

我們經常用“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來形容明朝的皇帝,雖然明朝也出了不少的奇葩皇帝,如迷戀仙風道骨的、因為國本之爭不上朝的、一心想當木匠的、喜歡玩促織的,等等。

但是明代的皇帝不和親、不稱臣,崇禎皇帝寧願吊死煤山也不撤退,還是有骨氣的,明朝的經濟社會發展在盛世的時候也確實是中國曆代王朝裡面可圈可點的,有不少值得書寫的功績。清朝官方評價明朝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一、疆域範圍

明朝在洪武、永樂兩個朝代不斷開疆拓土,領土面積達到全盛時期,據《明史·志第十六》記載:

“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自成祖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餘里,南北萬里。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贄,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屬者,不在此數。嗚呼盛矣!“

明朝在疆域最廣的時候,在東北設置奴兒干都司,在西藏和青海設置了烏思藏、朵甘衛指揮使司,在新疆東部設置了哈密衛,在安南設置了交趾布政使司,在這些地方實行的羈縻統治,與中央王朝建立朝貢制度,明朝能夠控制的領土範圍空前擴大,在中國歷史上算是比較大的了。

二、君主專制達到一個新高度

明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罷中書省,廢丞相,親理政務, 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促使君主專制制度走向新高度。但是由於皇帝親理政務壓力太大,故設立四輔官來輔佐政事。後來進一步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設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品秩皆為正五品。朱棣登基後,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由此成立內閣。

內閣只為皇帝的顧問,奏章的批答為皇帝的專責。宣宗時期,由於楊溥、楊士奇、楊榮等三楊入閣,宣宗批准內閣在奏章上以條旨陳述己見,稱為“票擬”制度。明初,內閣無實權。之後內閣地位逐漸升高,權限逐漸增大,到明世宗時,內閣終躍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後,內閣成了中央最高的的決策機構。

三、對外交往

由於明朝初期的海禁政策,所以我們一直認為明朝是比較封閉的,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當初朱元璋禁海的初衷是為了防止倭寇,但實際上海禁政策在明朝整個初中期一直是處於時緊時鬆的狀態。

到明成祖時期,為宣揚國威和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繫,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

而且即使有海禁,陸上與西方各國的交流未被禁絕,明成祖曾派遣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子魯出使撒馬兒罕、吐魯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國,加強了明朝同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上的往來,為中國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

到了隆慶皇帝的時候,1567年,隆慶帝(明穆宗)宣佈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這個時候明朝就對外完全開放了,自此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

所以說,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閉關鎖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四、經濟實力

明太祖朱元璋剛剛定國的時候,建立裡甲制度配合賦役黃冊戶籍登記簿冊和《魚鱗圖冊》,使朝廷能夠加強對基層的治理,落實賦稅勞役的徵收及地方治安的維持,穩固政權、提高賦稅。

到明中葉,由於賦役苛重,人民紛紛逃亡,生產受到破壞。自嘉靖至崇禎年間進行賦稅改革,內閣首輔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使大明王朝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開創萬曆新政的局面,一些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關係,明末也有了一些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

大家都知道打仗是需要錢的,萬曆28年不上朝聽政,為此揹負了千古罵名。但是,萬曆執政期間,日本發動侵朝戰爭、寧夏副總兵官哱拜起兵反叛、西南又發生楊應龍叛亂,朱翊鈞被迫三路出征,史稱"萬曆三大徵",歷時十餘年,喪師數十萬耗銀數千萬兩獲得全勝,足以說明當時明朝經濟實力的雄厚。

當然,再雄厚的實力也經不起各代帝王的揮霍和瞎整,由於領導無能、政治腐敗、軍隊軟弱、內憂外患,最終明帝國還是滅亡了,1644年李自成進攻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後來清軍入關,完成了王朝的更迭。清朝以後,仍然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封建王朝的統治,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另一個歷史週期。如果明朝不亡,也許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商人集團會走上政治舞臺,中國的社會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可惜這都是筆者一廂情願的臆測而已!


長青大俠在線上


1. 從民族情感角度: 明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朝代,自然而然的會得到很多人的珍惜和喜愛。南宋滅亡後,蒙古人佔領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淪為殖民地。明太祖朱元璋滅元建功,將江山從蒙古人的手中重新奪回來,所以朱元璋也被稱之為民族英雄,他所建立的明朝自然而然的受到人們的喜愛。

2.從文化的角度: 明朝文化璀璨,四大名著中有三大名著是出自於明朝,而清朝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實際上也是在思念明朝。換句話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都是和明朝有關。除了四大名著,明朝在建築業也有很深的造詣。人們在北京旅遊所到的旅遊勝地基本上都和明朝有關,比如故宮、天壇、長城以及十三陵等,這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建築也是為明朝增加人氣的重要砝碼。

3.從科技的角度: 明朝科技十分發達,在封建史上明朝的科技最高。明朝的火器在當時的世界上是無敵的,而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在當時也是最豪華。在其他方面,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現在已經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醫學的重要文獻,而明末隨著宋應星的科技著作《天工開物》的問世,明朝的科技水平達到了頂峰。

4.從氣節上的角度: 這個恐怕是眾多喜愛明朝的人最重要的一點了。明朝的氣節在古代皇朝中獨一無二,明朝皇帝一直奉行著不和親、不納貢、不賠款、不割地,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信仰,朱元璋親自將這些信仰寫進《皇明祖訓》中,時刻提醒著明朝歷代皇帝。 翻開明朝的歷史,你會發現無論什麼情況,哪怕是敵軍圍攻國都,皇帝被俘虜,明朝皇室與將領也都沒有一個投降的。土木之變英宗被俘,瓦剌用英宗當人質,威脅明朝,但是明朝拒絕了瓦剌的種種要求,而是馬上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繼續對抗瓦剌。朱祁鈺沉著應戰,打退了敵軍。沒多久,瓦剌覺得拿英宗做人質威脅明朝這招有點行不通,因為人家根本就不吃這套,最後只能做個順水人情,將英宗釋放;崇禎在位時是明朝最後的時刻。他登基時明朝已與後金打了十多年的仗,基本是勝少負多。而此時國內的農民起義又爆發了,這樣一來明朝不得不騰出一隻手來對付農民軍。這是明朝最困難時刻,可崇禎沒有退縮,他分兩部,分別對付這兩個敵人。即使敵軍圍攻京師,他也沒有害怕,而是指揮軍隊打退了侵略者(清軍曾三次圍攻京師)。即使在後來,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崇禎皇帝也沒有逃跑,沒有投降,而是選擇了殉國。作為一個皇帝,他做到了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那份承諾,他是個男人,這是明朝皇帝的血性,也是整個大明朝的血性! 明朝百姓的血性也很十足,清軍入關後,在江南製造了一系列的暴行。明朝的百姓都是自告奮勇的抗擊侵略者。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隨著一個個的慘案發生,明朝人的血性也一步步的上漲。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唯有明朝遺民抗擊異族入侵者的時間最長。而在滿清王朝統治中,反清復明的口號幾乎貫穿了整個朝代。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

歷史對明朝的評價 總體評價:經濟繁榮,政治制度民主,官僚腐敗,貧富差距過大。   

第一,政治模式!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及其一干大臣,並不是所謂的世家子弟,而是純粹的草根革命者,這恰恰影響了一個朝代建立者的目光,導致統治者在制定國家策略時有一定侷限性。   諸多的祖訓,例如禁海,例如不收商稅,士子免稅,例如對地主的殘酷剝削,都導致了明朝以後的歷史走向,清朝可以說是照搬了明朝的很多制度,所以說實際上18世紀中國的黑暗,在幾百年前的明朝就註定了。   

但是明朝的政治模式是最接近現代的,甚至明朝中後期已經有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趨勢。內閣制現在依然有國家在使用,由此制度,萬曆多年不上朝,但是張居正依然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但是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政爭黨爭不斷,官員腐敗成災。有名的明朝首輔徐階,張居正等,都是江南大地主。更遑論下面其他官員了。由於內閣有權利駁回皇帝的命令,導致皇帝只能大量的信任宦官。由於輿論導向在當時的士子手中,更加劇了明朝的政治矛盾。

第二,經濟模式朱元璋可能由於之前被地主迫害的經歷,極端仇視地主階級。導致明朝中後期,地主及其附屬的農民階級民不聊生,而因為士子免稅,不收商水,導致了士子可以大量的兼併土地,江南商業繁榮國家卻收不上錢來。更因如此,官員貪汙腐敗橫行。一方面禁海,另一方面江南官宦人傢俬自出海,大量獲取海外白銀黃金甚至日本的私鑄銅錢。導致江南富庶,紡織業發達,卻又不需要交商稅。而北方尤其是山西陝西等西北地區因為天災導致減產絕收,卻因為有土地導致需要交納大量賦稅,民不聊生。這種不合理的經濟制度迅速惡化了明朝的社會矛盾,導致貧富差距加大,農民揭竿而起,最後推翻了明朝統治的便是陝西的農民們。   

第三,軍事方面。 第一弊端便是文官統治武官,嚴重的外行指揮內行,雖然杜絕了將領作亂的可能,但是武人地位長期低下嚴重影響部隊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明朝中期還曾打過勝仗,後期就出現了,明朝軍隊連戰連敗,但是一旦投降滿清同樣的人,立刻變得勇猛無敵,反過來再歸順明朝,又是敗仗連連,比如有名的嘉定三屠李成棟。 第二弊端便是採用軍戶制,眾所周知,明朝戶籍制非常嚴格,你祖上是當兵的,你家祖祖輩輩都是軍戶,都要當兵,你祖上是工匠,你家祖祖輩輩都是匠戶都要做工匠。這就導致了軍隊良莠不齊,並且長期駐紮地方,實際上和農民差不多,甚至不如好一些地區的農民,軍戶實際生活和奴隸一樣,導致明朝危機時刻,竟然沒有可用之兵,陝西農民起義就有很多邊兵參與。   

總之,明朝對於讀書人或者江南人來說,應該是美好的,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尤其是明朝的皇帝來說,應該是黑暗和壓抑的。所謂的明朝天子守藩籬,所謂的明朝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之說,主要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決定的,國家行政大權和軍事權利全在文官系統中,皇帝被抓去了我們再立一個就是了,並不是皇帝或者說明朝這個朝代多麼有骨氣。   

而明朝的明禁海暗開海,更是引來了狼而統治者又不知道,開了門給人家看,自己還閉著眼睛裝作不知道,直接導致了最終西方列強對於中國的侵略,而中國卻毫無抵抗之力的結果。   歷史名人對明朝的評價   

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   “《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毛澤東對嘉靖皇帝“很不以為然”,指他“煉丹修道,昏庸老朽,坐了四十幾年天下,就是不辦事”   閻崇年明亡清興六十年 :   努爾哈赤的堅毅,皇太極的進取,萬曆帝的怠惰,天啟帝的庸頑,袁崇煥的忠烈,魏忠賢的奸詐,東林黨人的絕望抗爭,閹黨群醜的擅作威福……這些人物,這些事件,述說著那個正邪對立、忠奸並陳的時代,見證著清之勃興、明之將亡的歷史大變局。   

韋慶遠 ,廣東省順德市人,1928年生。主要著作包括《明代黃冊制度》、《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中國政治制度史》、《隆慶皇帝大傳》、《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等。曾任中國政治學會、中國經濟史學會、中國檔案學會、中國明史學會等學術團體理事、顧問。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西亞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員、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英國牛津大學東亞研究系客座教授、聖安東尼學院兼職院士。現任廣東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客座教授。   

韋老認為,斥朱厚照是“蕩子皇帝”、“混世魔王”、“淫蟲惡棍”確有歷史根據,並不為過。他瘋狂搜尋、殘害無數婦女,包括孕婦、寡婦和處女。   

蕭功秦:明朝那些皇帝就一定好嗎?明朝皇帝的道德素質、責任感甚至智商整體上都比清朝皇帝差很多。   

蕭功秦簡介: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學家,中國新權威主義現代化理論的代表學者。  

 大明一朝,以剝皮始,以剝皮終,可謂始終不變------魯迅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專制、最腐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為中國數千年中最黑暗的時期之一------金庸   

漢民族最後一個政權明朝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蠢材政權-------柏楊   

看明朝歷史的人,必須特別注意明朝政治的鬧劇一面,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大恥辱,中華兒女們別忘了老祖宗們作的孽!-------李傲   

袁騰飛對明朝皇帝的評價 :這個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王朝,276年裡有121年皇帝不上朝,上朝也不幹好事。明朝的皇帝一個賽著一個混蛋,一個賽著一個短命。   

易中天評價:明朝皇帝 有明一代的特點,是皇帝多混賬而朝臣無大惡


經典影片回憶


這個問題我認為是這樣: 首先,明朝給後人最不好的印象就是,除了前面幾個皇帝以外,剩下的都不是很好,或者說都是不理朝政的。所以,封建社會的皇帝如果給後人不好的印象的話,會導致後人對整個朝代的印象都不是很好。 第二,由於皇帝的不理朝政,導致禮樂制度的分崩離析,所以明朝給後人的另一個印象就是世俗,特別是低級文化的出現。 但是,我認為,縱觀明朝的發展來看,明朝最為連貫的中國封建歷史中的一環來說,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至少我認為,比起清朝的粉飾太平來說,對中國歷史以及後來社會的發展來說,起到了組大的作用。 還有 我一直認為 清朝的建立 是中國歷史的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