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請回答1978

1978年的今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駛入歷史新航道。


武漢,請回答1978

40年改革,40年發展,中國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武漢,這座歷史名城,在改革開放的浪潮推動下大膽實踐,逐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國際化水平穩步提升的華麗蝶變。

40年的春風化雨,40年的敢為人先,刻畫著武漢寫滿夢想與希望的鴻篇鉅製。今天,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我們選擇用數據訴說的方式,還原武漢40年發展的歷史軌跡。

1

40年GDP有多能?

40年來,武漢從實際出發,發揮自身優勢,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9.91億元躍升至2017年的13410.34億元,提高了335倍。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地區歷年GDP情況

其中,從1978年上升到1998年的1001.89億元突破千億大關用了21年時間,上升到2010年的5565.93億元突破五千億大關用了13年時間,上升到2014年的10069.48億元突破萬億元大關用了5年時間。拼搏趕超的武漢,經濟擴張步伐明顯加快。

2

工業如何起飛?

從百餘年前的“漢陽造”,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武鋼、武重等一批“武字頭”企業相繼落子,工業重鎮一直是武漢的“城市名片”。

1978年以後,武漢工業經過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發展速度越來越快,40年間,武漢的工業總產值增長了180餘倍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歷年全部工業生產總值

尤其是1990年以後,武漢工業逐步加大改革、改造、改組,使武漢工業經濟的總體實力躍上一個新臺階,1996年,武漢工業總產值闖過千億大關

進入21世紀後,武漢堅持主攻現代製造業,工業發展勢頭迅猛。2008年武漢工業總產值闖過五千億關口,達6251.79億元;2012年總產值破萬億,達到10195.88億元。

武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也節節攀升,自1998年到2017年,武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1311個擴增到2555個。2000年,武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224個,總產值達908億元。到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達到10394.07億元,佔當年全部工業總產值的89%。

3

國企數量縮減但含金量增加

當武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做加法”時,其中國有企業數量卻正在“做減法”。2008年,武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企有121家,到2016年時減少到30家。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企數量雖然減少,但創造的經濟產值反而提升。2016年,武漢30家國企創造了2106.79億的工業產值,比2008年121家國企的工業產值高出接近2倍。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企業數量和總產值

(注:本表規模以上工業1997年及以前統計範圍為鄉及鄉以上工業;統計年鑑中從2008年開始統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的國有經濟總產值數據;1998—2006年為全部國有工業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2007年—2010年為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2011年起為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

縱觀40年發展,國企朝著更高、更精、更強、更好的方向大跨越,離不開武漢走出了一條以資本營運和資本重組為突破口,從整體上搞活國企的新路子。

上世紀80年代,武漢不斷推出國企改革“樣板”,包括聘請“洋廠長”,推出全國招標“第一單”等,均走在全國前列。90年代,武漢建立的國資委、國有資產營運機構、企業三個層次的營運體系模式聞名全國,被冠名“武漢模式”,與深圳模式、上海模式並稱全國國企改革三大模式。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全部工業總產值中國有經濟總產值和國企數量

(注:本表1998年以前,國有工業企業數量統計維度為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1978年—1988年國有經濟總產值為1980年不變價總產值,其它總產值按當年價格計算統計;2012年後武漢年鑑不再統計全部工業總產值中國有經濟總產值,故圖中無2012年後相關數據。)

鋼鐵業的“共和國長子”武鋼集團是國企改革的先鋒。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武鋼進行企業管理制度改革,實現由生產型管理向市場經濟管理的突破。經過不斷的擴建、改造和發展,2000年,武鋼位居中國鋼鐵四強之列。

2016年,武鋼與寶鋼和重組,更名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站在這一輪中國鋼鐵業的兼併浪潮中,武鋼腳踏終點和新的起點,重組後的中國寶武擁有超過7000萬噸的鋼鐵產能,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航母級鋼鐵集團。

今年7月,中國最年輕的國企中國信科集團成立並落戶武漢。它必將會對武漢國企改革產生示範效應,甚至成為新時期國企改革的“探路者”,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4

重工業更有排面兒

改革開放之初,武漢工業體系以重工業為主,輕紡工業為輔。隨著改革的深入,武漢的工業結構朝重工業傾斜的變化愈發明顯。

從武漢的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可以看到,改革開放40年,武漢製造快速崛起。有著傳統優勢的鋼鐵、汽車、醫藥、菸草產業在改革中提檔升級,產量大幅度增長。2017年,生產鋼1694.61萬噸,比1978年增長6.53倍;汽車189.78萬輛,增長663.33倍;化學藥品原藥17732噸,增長17.49倍;捲菸253.18萬箱,增長4.69倍。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歷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高新技術產業從無到有,蓬勃發展。2017年生產手機4179.69萬臺,電子計算機整機1279.75萬臺,光纜6699.57萬芯千米,在全國佔據一定地位,也是武漢經濟增長的引擎。

輕紡工業在40年中,卻受到巨大沖擊挑戰,紡紗和布兩種主要產品的產量在改革開放之初有條不紊地增長,但進入新世紀以後,受到市場經濟的衝擊整體下滑,2017年,輕紡工業的總產量甚至低於改革開放之前。在武漢紡織工業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下,武漢的服裝業仍能保持良好的上升趨勢,2017年服裝產量8302.92萬件,比1978年增長了4.98倍。

工業企業的數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行業的發展形勢。從各個行業的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能看到,2016年,武漢的紡織業,紡織服裝,鞋、皮革、毛皮、羽絨企業數量分別為57家、47家和7家,分別比2008年減少7家、28家和2家。電氣機械及器材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兩個企業的企業數量增幅較大,分別增加了50家和146家。

經過40年的探索和奮鬥,武漢工業實現了從“製造”到“智造”的蛻變,鋼鐵及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信息技術製造、食品菸草、能源及環保六個產業產值過千億元,這六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7.1%。

高新技術企業是武漢“智造”的主力軍,截至2017年末,武漢共有高新技術企業2827家,比2008年增加2500家,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四,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9479.64億元,增加值2754.00億元。

武漢,請回答1978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加值

光谷是武漢“智造”的聚集地,目前,而立之年的光谷集聚了1848家高科技企業,培育了5家獨角獸企業,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五大千億級產業為主導,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數字經濟兩大新興領域蓬勃發展的“5+2”產業體系,“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光谷吸引著更多的追夢人,他們在這裡上演著新的創業傳奇,這裡每個工作日誕生73家企業,將繼續為光谷帶來強勁的發展潛力。

5

企業逆襲成科研主要力量

科技創新,一直是武漢引以為傲的優勢。1997年,武漢在全國率先確立“科教立市”戰略,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方針,著力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技術創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支柱產業高新技術化。

後來,武漢又進一步確立“創新武漢”的奮鬥目標,再到提出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的新目標,科技發展理念與發展戰略不斷升級,科技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

雲集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是武漢的科技基礎資源的底氣。截至2017年底,武漢有84所高校,107.5萬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學生數(含研究生),121個科研院所,68位兩院院士。

武漢,請回答1978

截至2017年武漢科技基礎資源

企業也已經成為武漢地區科技活動的主要力量。據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武漢地區科技活動人員67651人,其中企業35159人,佔52%;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200.31億元,其中企業128.31億元,佔64.06%。2017年,全市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303家。

40年來,武漢地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項目400餘項

,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獲得國家獎勵。2017年度武漢地區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27項,其中由武漢地區主持完成的有10項,獲獎數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自1985年國家正式實施專利制度以來,武漢地區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呈加速度增長之勢。

武漢,請回答1978

1985—2017年武漢市專利申請量、授權量

2017年武漢專利申請量達49726件,其中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申請量為23243件;

2017年武漢地區專利授權量為2552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是8444件,佔授權量的33.08%。

自1989年國家知識產權局設立中國專利獎到2018年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公示以來,武漢近30年的獲獎項目至少有149項,其中10項獲金獎。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技術市場各類技術合同情況統計

在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上,武漢技術交易日趨活躍,2017年,武漢在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輸出技術排名第二、吸納技術排名第一。

2017年武漢共簽訂技術合同14535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603.2億元,是1987年的641.3倍,年均增長20.04%。

2017年8月,武漢設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局,將在推動本地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方面更進一步。

6

時尚時尚最時尚的不只有漢正街

改革開放40年,商業改革和開放激活了武漢,從傳統商業向現代商品流通業轉變,武漢的商貿一片繁榮興旺。

1979年,擁有500年曆史的漢正街,率先拉開了武漢商業改革的序幕,實行了以民營經濟為主的所有制改革,建立起漢正街小商品市場,103位待業青年經工商登記成為了全國首批個體經營者。

1984年5月,國務院正式確定在武漢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武漢實施“兩通(交通和流通)突破、放開搞活”戰略,衝破商品流通的區域壁壘,形成外商湧入、百貨競流、各業爭雄的局面。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歷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上世紀90年代後,武漢商業加快改革步伐,駛入發展快車道。40年來,武漢國內貿易取得新進展,商貿流通規模持續增大。1978年,武漢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為15.71億元;2017年,武漢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96.30億元。

武漢的商品綜合體發展也是方興未艾,這種集購物、美食、娛樂等多種體驗式消費為一體的新興商業模式,已經在武漢遍地開花。據統計,2017年全市擁有商業綜合體54家,比2014年增加29家,入駐經營商戶7805個,實現銷售額(營業額)180.59億元。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歷年進出口貿易情況

在深耕對內改革的同時,武漢也積極對外開放。1992年,中央批准武漢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後,武漢商業經濟領域國內與國外市場的對接度明顯提升。數據顯示,1988年—2016年,全市歷年進出口總額整體呈增長趨勢,從3.88億美元不斷增長到兩百多億美元。

7

交通站城市建設C位

作為華中地區的特大中心城市,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在城市建設方面展現出強有力的魄力,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交通設施建設是武漢在城市建設上的重頭戲。40年步履不停,時至今日,無論是在火車站、機場、港口等重要交通樞紐建設上,還是軌道交通、道路等各類交通設施上,武漢都進入到收穫期。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縱橫交叉的鐵路網

武漢火車站、天河國際機場、陽邏武漢新港等重要交通樞紐,促成武漢建立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綜合運輸體系發展。目前,武漢交通運輸能力大幅提升,鐵路網日益發達,截至2017年4月,武漢鐵路局管轄的高鐵動車達到280對,全國近30個省會及重點城市被納入以武漢為中心的“半天生活圈”;截至2018年8月,武漢已開通國際航線59條。

武漢,請回答1978

1978—2017年武漢客運量情況

截至2017年武漢貨運量總量達57271.17萬噸,是1978年的8.7倍;客運量達到29950.30萬人,是1978年的6.9倍。

武漢,請回答1978

1978—2017年武漢貨運量情況

在市內交通設施建設方面,截至2016年,武漢的道路長度為5704公里,道路面積達到10154萬平方米,建成跨越長江、漢江大橋10多座。

武漢,請回答1978

公共交通投入越來越大,2017年全市營運公共車輛9049輛,是1978年的8.1倍;出租車17508輛,是1978年的221.6倍;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288公里,排名全國第五。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市營運公共車輛和民用汽車擁有量

改革開放40年,外連世界,內惠民生,武漢立體交通大格局形成,不僅方便武漢市民出行、貨物流通,還將帶動武漢的現代物流業發展。

8

從“孔雀東南飛”到“鳳還巢”

開放度是城市活力的重要體現,從人口方面來講,就是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改革開放40年間,武漢的人口流入量越來越大,年輕人成為主角。

數據來看,從1978年到2017年,武漢市的常住人口由555.1萬上升到1089.29萬,幾乎翻了一番;戶籍人口從1978年的548.29萬到2017年達到了853.65萬。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市戶籍人口數和常住人口數

數據中可以發現,1978年,武漢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數量都在550萬上下波動,相差不到10萬,到了2010年,武漢的淨流入人口突破了100萬,2013年突破200萬,到2017年數量更是達到了235萬。

2010年以來,武漢市人口淨流入數激增,與武漢的產業格局、城市建設等因素有關。在這些流入的人口中,大學生這樣的新鮮血液逐漸融入到城市中,成為城市砥礪前行的力量。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高校數量和高校在校生數量

從1978年到現在,高校的數量由23所增加到了84所,高等院校的在校生數量更是由3.7萬增加到107.5萬,增長了29倍之多。

改革開放40年,儘管武漢曾面臨大學生“孔雀東南飛”局面,如今在產業吸引力和寬鬆的大學生落戶、住房政策下,一批大學生選擇留在武漢。2017年,武漢30萬畢業生留漢,新落戶大學生超過14萬,大學生給武漢帶來的不僅是勞動力,還有創新力。

武漢,請回答1978

武漢歷年接待海外旅遊者人數

40年間,來漢旅遊的海外人員也急劇增長。數據顯示,武漢市接待海外旅遊者總人數從1988年的7.28萬,到2008年突破50萬,截至2017年,武漢市接待海外旅遊者總人數達到250萬。

40載不忘初心,40載砥礪前行,千萬人“老武漢”和“新武漢”被這座城市所滋養,秉承著“不服周”的精神,在這座城市拼搏奮鬥,實現夢想。

武漢的地圖形似一隻展翅欲飛的蝴蝶,我們相信,這隻蝴蝶還將繼續釋放著活力,飛得更遠。

湖北省統計局官方網站、

武漢市統計局2008—2017年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武漢統計年鑑1985—2017、

武漢改革開放30週年年鑑、

武漢市統計資料1949—1988、

武漢市科技局2013--2017年度武漢科技創新報告、

《武漢科技三十年:1978—2007》等

指導專家: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葉青

長江日報九派新聞內容團隊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