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爸妈第一步是抱还是不抱?

宝宝哭,爸妈第一步是抱还是不抱?

孩子哭,到底该不该抱?拥抱是一种「爱的语言」,孩子哭有心理及生理需求,若刻意忽略,不容易建立孩子对他人及环境的安全感,而易怒、猜疑的性格多半与幼年时的安全感不足有关。宝宝哭,父母第一步该做的不是抱或不抱,而是先听懂宝宝的哭声所传达的讯息。

宝宝哭,爸妈第一步是抱还是不抱?

老一辈常说,「婴儿不要太常抱,否则会很难带」;某一派的育儿理论也告诉我们,「宝宝哭别抱,否则会越抱越爱哭」。从大脑发展出发,认为宝宝语言能力尚未成熟前,每一种哭声背后都有不同的意义。 2岁前应该要​​多抱孩子,了解其不同的「气质」及需要,做出正确回应;刻意不抱哭闹孩子的训练法,反而容易让孩子长大后产生不信任及易怒性格、丧失安全感,这也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环节。

宝宝哭,爸妈第一步是抱还是不抱?

0-3岁早期教育 替孩子生活力打基础

一般人可能以为0-3岁的孩子没有记忆、什么都不懂,这个阶段不用特别教,只要吃饱睡饱就行。从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是奠定孩子未来品格与生活力发展的基础,包括如厕训练、用餐习惯的建立、带孩子游戏运动等,都属于早期教育的范围,而这个阶段的学习都会影响到孩子日后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包括情绪稳定度、学习效率、人际相处的能力等。

宝宝哭,爸妈第一步是抱还是不抱?

多拥抱养出情绪稳定儿

他以「孩子哭,到底该不该抱」为例,指出近来不时发生的婴儿事故,很多都是照顾者对于孩子的哭闹行为不了解,衍生出错误的对待方式。孩子哭都有其心理及生理需求,1岁前没有语言时,可以从哭声判断他究竟想要什么。例如:声调不高、有规律的哭泣声,可能是尿不湿;没有固定频率,有时大声有时小声的哭泣,可能是想找人陪他玩;而表达疼痛、不舒服的哭泣声,则通常频率高、连续不喘息,家长若能适时给予正确回馈、用拥抱传递爱,孩子的情绪稳定度较高。

宝宝哭,爸妈第一步是抱还是不抱?

而2岁后,孩子的语言及认知发展快速起步,会以哭闹吸引爸妈注意,或大哭尖叫完讨抱,此时可以冷静地告诉他,「你不哭,哭完才有抱,哭就没有抱」,不禁止孩子哭,偶尔提醒他「不哭就来抱,哭完了吗?」采取温柔而坚定的教养态度。

宝宝哭,爸妈第一步是抱还是不抱?

亲子共读绘本 打造好情绪的温和药方

此外,0-3岁亲子共读也是治疗孩子坏脾气最温和且有效的方式。育儿宝典指南观察,愈来愈多家长怕孩子在餐厅哭闹,就让孩子以手机、平板电脑配饭,看似一帖立即见效的药方,却治标不治本,暂时转移了注意力,却往往导致孩子下次会用耍情绪的方式来讨手机与平板电脑。

我从锤锤四个月开始念绘本,一直到现在。一开始孩子也不想听,像猴子动来动去,但讲了1、2个月后,孩子就突然发问了,代表其实他们都有在听。因此,共读绘本不用心急,就从开启孩子的兴趣着手,不用在意有没有讲完一本书,而是从故事中与孩子互动游戏、一起讨论,进而用故事中的情节来引导孩子,连结到自己的行为、能设身处地思考,绘本是很好的媒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