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土家族

族稱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密基卡”或“貝錦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

中華民族——土家族

NO.2

歷史

土家族(土家語:Bifzivkar)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中華民族——土家族

NO.3

文化

信仰

過去,土家族信仰多神,表現為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等,巫風巫俗尤烈,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的先後傳入也對土家人的信仰產生了一定影響。

中華民族——土家族

土家人每逢出獵,要祭祀獵神。龍山、來鳳、永順等地把獵神稱為“梅山娘娘”、“雲霄娘娘”或“梅嫦”,長陽、五峰、鶴峰一帶則供奉張五郎。

飲食

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米,輔以紅薯、馬鈴薯等。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尤喜將黃豆磨細,漿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葉煮熟,製成合渣。其它較有特點的食物還有粑粑、臘肉、油茶、合菜、團饊等。

中華民族——土家族

土家族喜歡飲酒,其中常見的是用糯米、高粱釀製的甜酒和咂酒。

服飾

在服飾方面,土家人尚儉樸,喜寬鬆。

傳統衣料多為自織自紡的青藍色土布或麻布,史書上稱為“溪布”、“峒布”。

女裝上衣矮領右衽,領上鑲嵌三條花邊(俗稱“三股筋”),襟邊及袖口貼三條小花邊欄杆;下穿“八幅羅裙”,裙褶多而直,後改為褲腳上鑲三條彩色花邊的大筒褲;姑娘素裝是外套黑布單褂,春秋季節多穿白衣,外套黑褂,色似鴉鵲,稱之為“鴉鵲衣”。頭髮挽髻,戴帽或者用布纏頭,喜戴耳、項、手、足圈等銀飾物。

中華民族——土家族

男式上衣為“琵琶襟”,後來逐漸穿對襟短衫和無領滿襟短衣;纏腰布帶;褲子肥大,褲腳大而短,皆為青、藍布色,多打綁腿;頭包青絲帕或五六尺長的白布,呈“人”字形;腳穿偏耳草鞋、滿耳草鞋、布鞋或釘鞋。

建築

土家族的傳統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磚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腳樓四種類型,除此之外還有石板屋和巖洞。

中華民族——土家族

民居結構分為正屋、廂房和司簷:正屋大多為三間,中間一間為堂屋,前面有“吞口”;在正屋兩頭前面並與正屋垂直的兩間為廂房;正屋後面的為司簷,也稱拖簷。家庭富裕的建成四合屋,四合屋的前面稱門樓子,中間為天井。

土家族多聚族而居,民居自成群落。

中華民族——土家族

禮節

土家族人十分注重禮儀。過去婦女懷孕後,要請土老師行法事“安胎”、驅邪。分娩,一般要請“接生婆”,要敬祭生育女神巴山婆婆。嬰兒降生後,父親懷抱“報喜雞”去岳母家報喜,男孩用公雞,女孩用母雞。三天後,岳母家以及親友們挑著禮品前來賀喜,即“打三朝”。滿月那天,岳母家要送來衣物,給嬰兒“放腳”,正式穿上衣褲,稱作“滿月酒”或“祝米酒”。在當代,實際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把“打三朝”與“滿月酒”(祝米酒)合二為一,統稱“打三朝” 。

中華民族——土家族

語言

土家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分為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

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潭溪鄉的土家族操南部方言外,其餘土家族均操北部方言。

土家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長期以來使用漢文。

絕大多數土家人都通用漢語,部分人兼通苗語,只有酉水流域永順、龍山、來鳳等縣的部分土家人會說土家話 。

中華民族——土家族

NO.4

藝術

舞蹈

擺手舞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舞、農事舞、生活舞、軍事舞等。擺手舞根據規模大小可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每年春節期間,土家村寨籌辦祭品,參神拜祖,“男女相攜,翩躚進退”,載歌載舞。到了現在,擺手舞已逐漸褪去祭祀程序,發展成為純粹的娛樂性的歌舞 。

中華民族——土家族

音樂

伴隨擺手舞產生的擺手歌俗稱“舍巴歌”,它是土家族的創世史詩,由祭祀歌和伴舞歌兩部分組成。

山歌更是土家族人民喜愛的民間文藝。

土家族打擊樂“打溜子”,以其獨特韻味,豐富曲牌而聞名,多用於民間喜慶活動,如今因被賦予新的時代內容而大放異彩,廣泛運用於建新房、送新兵、迎勞模、慶豐收和各種民族節慶中。

中華民族——土家族

戲曲

跳“毛古斯”是土家族民間古老的集歌、舞、話為一體的“似劇似舞”的祭神戲劇。

儺戲是舊時迎神賽會、驅逐疫鬼的一種儀式,又稱地戲、儺堂戲、儺願戲、還儺願,事主家有所求之事即向神許下願心,願心已了就由巫師代事主家向神還願。

中華民族——土家族

工藝

土家族的傳統工藝有染織、編織、刺繡、雕刻、繪畫、剪紙等,尤以“西蘭卡普”最為典型。

中華民族——土家族

NO.5

習俗

節日

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

在眾多節日中,以“過趕年”最具特色,現只有部分地區保留這一習俗。

中華民族——土家族

婚戀

土家族歷史上的婚姻比較自由,男女雙方經過自由戀愛,徵得雙方父母同意,經土老師(巫師)作證,即可結為夫妻。

中華民族——土家族

在恩施石窯、大山頂等地,有“女兒會”的習俗,即每年農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過“女兒會”,唱歌跳舞,彼此愛慕,結為終身伴侶。

中華民族——土家族

改土歸流後,土家族被迫實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土家族實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即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又稱“還骨種”;兄亡弟收嫂,弟亡兄收弟婦,稱為“坐床”。但這些習俗到近代就已不存在了。

中華民族——土家族

喪葬

土家族過去多行火葬。送葬時,請土老師唸經,道士開路。祭弔死者,由土老師椎牛祭神,牛頭歸土老師獨佔,貧苦者往往借牛為祭。後來,因受漢族影響,均改為土葬,程序分為入殮、葬禮、送葬、安葬、葬後事等部分。

中華民族——土家族

禁忌

土家族的禁忌事項很多,幾乎涵蓋了生產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農業耕作、歲時節日、婚喪嫁娶、生兒育女、飲食起居、祭祀行事等等。比如:

歲時農事方面,“正月忌頭,臘月忌尾”。除夕之日,婦女忌推磨舂碓,忌梳頭、洗衣,怕來年下雨洗刷掉地裡的泥土;臘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一,婦女忌動針線,以免犁田耙齒釘著牛腳和稻禾,苞谷長鑽心蟲;忌湯泡飯,防止天下雨沖毀莊稼。立春之日,忌挑井水;立秋一日,忌摘蔬菜。春耕開始,須看日子,忌羊日下種,下種後至小暑節,逢龍日不動土;等等。

中華民族——土家族

日常言行方面,姑娘及孕產婦不能坐在堂屋門檻上,成年男女忌坐一條板凳;不準用腳踏火坑和三角架,以免褻瀆神靈;不能以腳踩灶,在灶門口烘腳,認為是對灶神不敬;忌挑空桶、倒背揹簍和扛著鋤頭進屋;不準將撮箕倒掛在堂屋裡。在節慶、喜事、出門辦事之時,禁說不祥之語,要多講吉利話。過年過節,忌貓進屋,俗稱“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穿孝服”;祭祀喪葬,亦忌聞貓聲,嚴禁貓靠近。

NO.6

名人

陳能寬(1923年-2016年),土家族,張家界市慈利縣江埡鎮人,金屬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

中華民族——土家族

廖漢生(1911年-2006年),土家族(其父親是漢族),湖南桑植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1955年授中將。全國人大第六、七屆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中華民族——土家族

黃永玉(1924年-至今),土家族,湖南省鳳凰縣人,中國畫家,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曾任版畫系主任。1946年,他和張梅溪結婚。

中華民族——土家族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站:http://hzyyxkj.com

閱讀是一種修養,分享是一種美德

中華民族——土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