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口吃,家長應該知道的原因,需要怎麼樣引導!

口吃是指說話時以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為主要症狀的語言障礙,在兒童中比較常見,一般情況下,口吃的開始年齡往往在2至4歲之間。本來說話流暢的寶貝為什麼突然開始口吃呢?仔細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

原因一:發展不平衡

在兩三歲到七歲之間,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寶貝的表達和表現慾望逐漸增強。但此時由於語言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寶貝的思維能力、詞彙的掌握和組織句子的能力都在發展階段,這使他們在表達複雜的思想時感到困難,說話過於急躁、激動或緊張。寶貝急於表達時,造成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信息,但表達能力卻跟不上,思考與說話的速度無法配合,從而出現較多的口吃現象。

原因二:模仿

兒童時期是模仿性最強的時期,寶貝不單單喜歡模仿成年人的動作,也喜歡模仿同伴、同學的動作。他們與口吃者經常接觸,覺得口吃的人說話好玩而模仿,久而久之就容易養成口吃的習慣。

原因三:驚嚇

兒童時期由於驚嚇而口吃的不在少數。有的父母過於嚴厲,寶貝太頑皮或做錯了某件事時,就對他們厲聲地呵責。尤其是在寶貝說錯了某些話時,突然地大聲呵斥使他們受到驚嚇,從而變得口吃起來。另外,環境的驚嚇刺激也可能導致口吃,如父母間的吵鬧、發脾氣都能使兒童在語言上突然發生口吃。

原因四:父母要求過急

寶貝的語言發展有快有慢,有的未滿週歲就能說出簡單的語言,也有的兩歲後還不能找到適當表達方式。有些爸爸媽媽過於心急和敏感,把寶貝學話時猶豫不決或輕度頓挫看作是口吃。當寶貝學話時,作過多的矯正,或進行斥責、嘲笑。爸爸媽媽的這些表現會對寶貝產生極大的副作用,使他們對自己說話也產生不滿和緊張感,從而回避一些普通的交談和某些特殊的場合,口吃現象也逐漸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嘲笑,不斥責,耐心的聽他說話,慢慢的孩子會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