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选择‘’点火‘’!

《流浪地球》: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选择‘’点火‘’!

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一成就相当于问鼎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有人曾经这样评论: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所以,在《三体》原著大火之后,“大刘”小说改编电影的消息便也开始不绝于耳,中国科幻电影领域的一潭死水被激起千层浪花,不少短篇、长篇科幻小说改编电影纷纷立项,甚至有人预言:中国电影即将进入科幻元年。而随着《三体》银幕化的一波三折,从无限逃档开始,慢慢浇灭了国人对科幻的热情。不过希望也伴随着失望而生,去年《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拓星者》、《上海堡垒》相继开拍,“中国科幻片”卷土重来。

《流浪地球》: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选择‘’点火‘’!

其实,也难怪《三体》影视化的路程道阻且长,如果说魔幻类型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烫手山芋,那么科幻类型则是商业片的禁区。中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致使国人在历史剧长期的沁润下,并未建立一套独立的科幻思维和科幻文化,所以很难拍摄出一部现象级的科幻电影。即便在早期的好莱坞,不少大师级别的导演也遇到过类似问题——硬核科幻到底得有多硬,才能不被人诟病,建立出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其次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不成熟,技术和流程根本不足以支撑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即便外包给海外公司制作科幻镜头,最终风格也会导向西式化的场景,因而纯粹性的科幻片在中国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中短篇小说改编,作品曾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它虽然不如《三体》出名,却也是刘慈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之所以它的改编能让大家如此兴奋,还是由于其“可期待性”:相比多番周折难产的《三体》,《流浪地球》的体量小、篇幅短,对于在科幻电影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电影行业来说,可行性要大很多。小说将背景设定在2100年,太阳正在急速老化;它不断膨胀,发生的氦闪灾难将会吞没整个太阳系内的行星,甚至是直接把地球汽化,人类必须逃出太阳系以求生存,这部作品区别于好莱坞众多关于地球毁灭影片的关键在于——《流浪地球》里人类是带着地球一起逃离的。

《流浪地球》: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选择‘’点火‘’!

虽然这个想法看起来有点不着边际,但别着急,它却有可追溯性与科学性,这也是刘慈欣的厉害之处——他是中国科幻作家中少有的站在科学基础上“天马行空”的作家。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于2016年提出的“深空探索计划”,与这一构想完美贴合——此计划旨在实现高速的深孔探索,用激光束驱动能量使得飞船抵达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α星,也就是影片中的半人马座比邻星。这个宏伟的“逃离计划”将会历经5个步骤,耗时2500年,跨越超过100代人,分为刹车时代:制造“地球发动机”让地球刹车、停止自转;逃逸时代:顾名思义就是使地球逃出太阳系;前流浪时代:指太阳脱离太阳系之后,飞往比邻星的过程;后流浪时代:这个时代地球要重新开始自转,并改变发动机方向使地球飞行减速;新太阳时代:这个阶段地球正式了半人马座比邻星的公转轨道,进入了新星系,接受新“太阳”,开启人类新纪元。

《流浪地球》: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选择‘’点火‘’!

就是这部已经算大刘作品里体量较小的《流浪地球》,依然包含了这么多的信息量和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不过显然一部电影还是不足以一次性把这个故事讲完整。从预告片来看,电影《流浪地球》,可能主要讲的是刹车时代和逃逸时代。在“大刘”(刘慈欣)的作品中,不仅有宏大的叙事,还有对人性的刻画。在整个逃亡过程中,地球都免不了要受不同程度的摧残,比如在刹车时代,因为地球停止自转,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白天黑夜、轮回四季,于是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见被暴风雪掩埋的天地,急速降到零下84度的天气等。一系列的灾害问题接踵而来,人们不得不移居地下城于是便有入口处“未通过抽签者,严禁进入地下城”的字样;而东方明珠塔和2044上海奥运大厦,都成了冰封世界中的惨败一角。当天地被颠倒,世界末日的景象就在眼前日夜煎熬你的身心,人类又将产生怎样的改变?

至于早就凭《战狼2》拿下56亿票房的吴京,提及为何会选择这部“不成功便成仁”的《流浪地球》时作出解释:他自己曾在看剧本时就哭得稀里哗啦。并且表示导演郭帆为电影付出的一切让他想到了自己在拍《战狼》时的状态,“他只说了一句:‘不信我们拍不了科幻片‘,我就接下了《流浪地球》。”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幻迷,郭帆为电影苦苦筹备了三年多,带着一种使命感和情怀:“我在尝试创造中国完整的科幻电影工业体系,拍摄《流浪地球》整个过程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我成立一些前所未见的部门,比如一个超过300人的美术团队,为电影准备了3000多张概念图和8000多格分镜,亲自测试机械骨骼道具等等。”除此之外,他还不断地“骚扰”刘慈欣,屡屡解构原著故事,力图还原小说内容,途中还专门邀请了四位中科院科学家参与创作,为此建立了一套严谨的宇宙观,“中国的科幻电影,文化内核和美学呈现必须是中国风格的,这样观众才会产生共鸣。”

《流浪地球》: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选择‘’点火‘’!

在已经曝光的宣传物料中,一张《流浪地球》概念海报格外吸睛:在刘慈欣原著书籍的背景下,镶嵌着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唯独少了地球,因为地球去“流浪”了。海报用一种暗藏玄机却又暗自伤神的方式来呼应主题,沧海桑田之感呼之欲出。究竟《流浪地球》到底能不能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还是一个未知数,大部分人或许不敢抱有太大的期待,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中国电影人正经尝试的第一步,“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科幻电影,这部《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输了是烈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